收官 | 走進田野——潘魯生藝術特展圓滿收官
時間:2024-03-13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92 分享:
2023年12月31日至2024年3月10日,“走進田野——潘魯生藝術特展”在深圳市當代藝術館與城市規劃館展出。可以說傳統的積淀、理論的建造、文化的創新在這個展覽展現得淋漓盡致,吸引了眾多觀眾前來觀展,并紛紛表示“看不夠”。對此,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應答觀眾呼聲,延長閉展時間,讓這場“田野”的花香傳得更廣更遠。展覽展出期間,5萬余名觀眾參觀展覽,領略田野之美。
莫言先生參觀“走進田野——潘魯生藝術特展”西班牙藝術家訪問團參觀“走進田野——潘魯生藝術特展”
展覽收官恰逢二月二龍抬頭,為了讓廣大觀眾更好地走進田野了解民藝,感受傳統文化的根脈。一場特別的閉展活動在深圳市當代藝術館與城市規劃館西廣場舉行。來自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樂群一德堂龍獅團帶來了一場傳統舞獅表演,這支年輕的隊伍在粵港澳大灣區龍獅賽中屢獲佳績,以快速變換與動作連貫的表演,為觀眾帶來生動的民俗文化體驗,也表達五谷豐登、風調雨順的祝愿。展廳入口的迎賓彩扎龍與舞龍舞獅首尾呼應,為特展畫上完美的句號,也寓意龍年龍騰躍升的無限希望。“走進田野——潘魯生藝術特展”收官特別活動舞龍舞獅
深圳藝術家張小綱評論展覽,“有幸參觀了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展出的“走進田野——潘魯生藝術特展”,深深被這個展覽所感染。這是一個充滿創意、極富內涵、展陳一流、極具震撼力的藝術大展。當我流連忘返于大展的幾大展廳,駐足欣賞眾多精彩作品和文獻資料時,感慨萬千,受益匪淺。一方面,讓我對魯生先生位四十年來扎根民間、田野,潛心于傳統文化保護,在民間藝術挖掘、傳承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的學者產生由衷的敬意,他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活化”民藝的開創者和引路人。與此同時,他又是一位有著崇高審美理想、有著鮮明藝術追求、有著深厚生活積累、有著豐富表現語匯的藝術大家。更令人佩服的是,他還是一位有著明確學術主張,重視設計的學術性、前沿性,強調創新性、實踐性的設計教育家和設計大師,他所主持和主創的一系列衍生設計以及他所倡導的以民藝為源頭活水進行創造性轉換、創新性設計的理念就是最好的明證。這個展覽帶我們走進了民藝的田野,走進了生活的田野,走進了藝術的田野,走進了設計的田野。這更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田野......”
深圳藝術家張小綱參觀“走進田野——潘魯生藝術特展”
展覽開展以來吸引了眾多觀眾前來打卡,藝術家、設計師、大學生、少年兒童,匆匆的旅者……他們感嘆于田野的豐富變幻與民間藝術的質樸與溫暖,更在展覽現場留下了許多真情的留言。“需要潘魯生先生這樣的藝術家發現、收集、并展示給大家民間藝術的精華,讓越來越多普通人走進藝術,欣賞藝術作品,美化心靈,傳承需要藝術家的貢獻,希望多一些這樣的展覽,讓美發揚。”“特別喜歡滿魯生光生那種深愛民間、心愛民間一腔熱忱地“到民間去!”整個展覽幾乎是在一波未半一波又起的心靈震顫中看完的。散落在廣袤中國大地的民間習俗與文化,聚集在一起,仿佛整幅地圖般展現在眼前,再次真切地感受到了田野所蘊藏的巨大生命力與創造力。鋪展開來的,是整個多姿多彩的中國民俗畫卷,三個模塊結束,震撼到不知所言,只有到田野里去!”“展覽可謂中國深厚民間文化藝術的表白書,潘魯生用他獨特的眼光和細膩的手法,講述著中國民間藝術的魅力,在這里感覺時間都變慢啦”。展覽期間越來越多人收到了這份“告白”,回應以高漲的看展熱情,田野的美好,民間文化與當代藝術的融合也值得二刷。展覽留言
“展覽用獨特的編織技法描繪出山野田間的秀美,對古往今來傳統工藝的收錄,田野調研的大事記等等,這些無聲的故事和畫面都滲透出潘魯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追求,令人深深感動”。“一件件我們熟悉的器物,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故事中,重要的是精神,是智慧。我們根植于這片土地,我們文化的DNA可以在民藝中被悄然喚醒,跟我們說不用孤獨,不用迷茫”。田野作為學術研究的方法,拉近了藝術與生活的距離,還原了民間藝術為生活服務的本質。田野的、自然的、傳統的、民間的工藝與文化都為當下城市文明的快速發展提供著最本質和純粹的文化動力。“大氣,磅礴,絢爛,深處,寬廣,綺麗,真實,藝術,夢幻……我愿意用好多好多的詞匯,描繪《走進田野》,當我走進《走進田野》,一種開闊,一種感嘆,一種羨慕,一種折服,那些美好的情感灌注我心,羨慕潘魯生先生的工作,折服于他這樣的藝術家創作出來的結果,而這種來自民間,來自田野里的靈感幻化成的藝術,讓我由衷的感嘆,這種天地的遼闊,民間的踏實,令人由衷的敬佩”。“當這些民間的藝術匯聚一處,被藝術家們改寫,賦予當代的社會主題和審美趣味,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非常值得一看”。“區別于其他大展的商業化,展覽展現了民間手工藝與藝術的結合,極具多樣化,不會令人乏味”。“水墨、繩墨、彩墨、大漆、陶瓷、纖維都是本次展覽中用到的材料,不拘于一定的主題、材料,技法和風格,眼中的風景、景中的故事、心中的感動、最契合彼時情感和意趣的表達等等,都成為了作品的靈感”。“這場展覽是對民族文化根脈的一次深情回望與致敬,也構建出一個既深植于中國土壤,充滿時代活力的藝術世界”。“每件作品的細節都極為震撼,這是一次中國傳統民間藝術與當代藝術的結合,深深感受到潘老師筆下的色彩迸發,紋理的可造性,衍生品的設計創新”。“民藝與田野考察,符號與肌理,傳承與創新,東方與西方,古代與現代,結合得非常協調”。“從纖維、大漆,到陶瓷動畫再到衍生品,傳承的同時兼顧西方、和當代。文獻單元既有不錯的紋樣大集,也有理論著作,展現了藝術家大半生的研究成果”。“‘田野’是相對于‘文獻’的田野,意味著生活的現場,動態、多元、復雜,時刻發生變化。”“40年來,潘魯生一直在開展田野調研,發現、發掘、采集、記錄、中華優秀傳統民間藝術的物態標本,并深入研究內在的文化精神。通過展覽將生活化的、民間的文化轉化成抽象的藝術形式,非常有趣,非常令人感動。”以田野為來源的展覽受眾非常多元,少年兒童能在《大匠絲路》中感受傳統工藝的妙趣,在臨摹門神畫中了解更多民間故事,年輕一代能發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點,年長一代將在民間器物中憶起手工勞作的時代,每個人都將在展覽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休憩的田野,發現生活別樣的美好。觀眾參觀“走進田野——潘魯生藝術特展”的臨摹(圖源:小紅書)
“走進田野——潘魯生藝術特展”暫告一段落,田野的美好一直在傳遞,藝術的創作,設計的創新還在繼續,帶著對藝術與傳統文化的追逐與熱愛,到民間去,我們終將在廣闊的田野間再次相遇。
觀眾參觀“走進田野——潘魯生藝術特展”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