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Ane Christensen作品
圖1這件作品使用傳統的焊接技術制作,從視覺上把傳統的碗形打破了。
圖2 隱約的碗,925銀、做舊銅
圖3 隱約的墻飾,做舊銅
圖2和圖3這兩件作品都是對物品進行局部破壞,然后加上線條。圖2的線條給人的感覺仿佛是從碗里延伸出來的。
圖4 凹痕的碗,做舊銅片
圖4這件作品是呈現出凹凸狀態的碗,是片狀的,局部切割成線條,做成扭曲的形狀。這個成型方式一目了然,重點是我們創作時能不能想到這種創作方法。
圖5 連接的碗,銅
圖5也是這種類型的。看起來有種碗的邊緣被不斷切割的感覺,藝術家通過這件作品詮釋線和片的關系,虛實的處理很有意思。
>>Angela Cork,英國
Angela Cork是倫敦知名的銀器設計師,她設計和制作了一系列當代銀器和珠寶,都是用傳統手工方式制作的。Angela的作品獨創性很強,與眾不同,易于辨認。她追求優雅的、有雕塑感的作品,但同時兼具功能性。她的作品線條優美,具有純正的形式美學,總體風格既寧靜又完整。
圖6 Angela Cork作品
圖6的作品非常簡約,但簡單中見細節,細節中有轉換,可細細品味。
圖7 花器,銀,折疊
圖7這件作品打破了過去壺的概念,是大壺中有小壺的感覺,兼具裝飾性和實用性。
圖8 花器,銀,鍛造
圖8中的這件作品精彩之處在壺嘴的地方,有種微妙的變化。通過這種變化,作品產生了一種趣味性。像這類的細微變化,就是“設計”的價值。
圖9 花器,銀,折疊
圖9是花器,裝飾性兼具實用性,線條十分簡約凝練。
>>Andrew Lamb,英國
英國藝術家Andrew Lamb的關注點是奇幻和迷人的視覺效果。他將“光效應藝術”巧妙地融入自己的首飾設計,目標是創造出引人注目而微妙的形體——這些形體能夠隨著目光的移動和跨越呈現出相應的轉移和變化。同時,他還從編織紡織品的線性模式和結構中獲得啟示。結合這些想法,他用18K金線和銀線組合在一起,構建出三維的、具有雕塑結構的首飾。通過線條的扭曲或重疊,呈現出具有漣漪般視覺感受和微妙顏色變化的作品,營造出令人驚喜的瞬間。
圖10 胸針,金、銀
圖10中的這件作品就是利用了光的效應。藝術家在作品中使用了編織手法,將金線繞起來產生面,在光的投射下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如果放大了細看,會發現每根線都是扭曲著的,金線和銀線交替。
圖11 Andrew Lamb作品
圖11是黃金首飾,我們看上去的每根線條其實都是編織過的。作品簡約但又有細節,設計感很強。
圖12 Andrew Lamb作品
圖12中的作品使用了多種金屬材料,包括黃金、銀、彩金等。他使用的每種金屬材料都是自己工作室配置的,每件作品都獨一無二,而且只有他能做出來。
>>Karen-Ann Dicken,英國
英國藝術家Karen專注于激光焊接和3D打印等現代技術。她通過將手工藝品與這些現代技術相結合,創作出自己的作品,完成一件作品通常要花一個月以上的時間。Karen的靈感來自于自然界和建筑中的三角形的形式力量,受到了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以及測地線和建筑形式(如塔架和橋梁)的影響。
圖13 Karen-Ann Dicken作品
圖13中的這件作品就是使用了激光焊接和3D打印技術,參照了建筑中的三角形結構,具有精美的幾何形態。
圖14 Karen-Ann Dicken作品
圖14中的作品有海底生物的感覺,每個都是焊接而成的,要花很多時間制作。
圖15 Karen-Ann Dicken作品
圖15中的作品是戒指,左圖中作品上的晶體有種被解構的感覺。
>>Peter Bauhuis,德國
在金匠的世界里,對事物的深層次理解是通過制造和思考來實現的,很多研究和發明都發生在這個過程中。在德國藝術家Peter Bauhuis的作品中,這個過程藉由黃金、銀和其他金屬的鑄造而完成,他稱其為“物質工作”——通過反復實踐,了解一種材料在不同條件下的表現。經由這一過程他實現了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如在黃銅與銀的融合中,實現一種視覺上的輕盈感。
圖16 Peter Bauhuis作品
圖16中的作品是對菌類神秘形式的深入探索。藝術家運用他獨特的技術,實現了金屬鑄造在器皿與首飾設計中的創新應用。
圖17 Peter Bauhuis作品
Peter Bauhuis著迷于金屬鑄造呈現的可能性。他在珠寶和器皿創作中,聚焦于鑄造和金屬熔化的過程,通過戲謔地氧化金、銀、銅,得到白色、灰黃、綠色、深橙色、暗紅色等意想不到的顏色。此外,他利用蠟的渲染過程,開辟了另一個廣闊的天地。他不斷革新看似簡單的形式,甚至會制造出一些明顯的鑄造錯誤,如細線、裂紋及其他鑄造過程留下的可見痕跡。這些痕跡不會被移除,而是被融合到物體的形式中。
圖17中的這件作品將銀和銅鑄造在一起,呈現出造型模具瞬間凝固的狀態。這是對很多偶然性加以控制的結果,他將不同金屬的氧化形態固定下來,體現出過程中的變化,尤其是色彩上的變化。
圖18 Peter Bauhuis作品
圖18中的這兩件作品很有水墨感。這種效果都是藝術家通過不斷實踐找到的,體現出一種美妙的瞬間。
圖19 Peter Bauhuis作品
圖19中的作品是使用不同的金屬材料和同樣的蠟雕模具完成,體現出金屬的冷卻瞬間。藝術家將這種變化的過程凝固成為一種永恒。
>>Junko Mori,美國
Junko Mori是一位在英國學習的日籍美國藝術家,鍛造和鑄造金屬組裝是她工作的重點,使用的材料有低碳鋼和純銀。她的許多雕塑作品靈感來源于她對樹木和植物的觀察。這些作品器型大小不同,既有用貴重金屬制作的小物件,也有體量相當大的焊接藝術品。
圖20 Junko Mori作品
圖20中的作品每個細節都是細微的片型的焊接。藝術家利用重復的元素,通過鍛打焊接,制造出很好的視覺效果,很有植物的特點。
圖21 植物系列:長老,蠟涂層低碳鋼
生綠銹的硅青銅、999純銀,55x35x46cm,2017
Junko Mori以手工鍛造有機和極簡主義的金屬雕塑而聞名。她的作品無論是使用銀還是鋼鐵材料,都是由多個單獨的鍛造元素構成。她作品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細致的工藝,從中體現出藝術家對細節的關注、對每件作品賦予的能量和情感。顯然,自然是她的主題。Junko對有機體的興趣可以回溯到她的童年時代,當時她經常看哥哥的顯微鏡。之后在學校里,她喜歡用專業顯微鏡的鏡頭凝視“鬼怪”——微生物的細胞分裂過程,這一經歷讓“有機”這個概念深植她的內心。
圖21這件作品也是低碳鋼做的,呈現出仿佛樹枝的密密麻麻的效果,頂端的純白部分形成視覺反差,像是被放大的微觀事物,也有一種樹枝表皮脫落的感覺。
圖22 春日短歌,999銀,鍛造
3645克,16x18cm,2016
Junko的作品全都是手工鍛打的,有種自然生長的感覺,每件作品都花很久的時間才能完成。
圖23 Junko Mori作品,鐵,鑄造
她的每件作品都很有特點,是費時費力的唯美藝術品。
圖24 Junko Mori作品
圖24中的作品有海底生物的感覺,很驚艷。
圖25 植物鳶尾吊燈,鍛造涂蠟低碳鋼,40x82cm,2016年
圖25是一件鍛造的金屬藝術燈具,材料為涂蠟低碳鋼,是藝術家以獨特的技藝塑造的自然形態,具有生命的力量感。
>>山田瑞子,日本
山田瑞子是一位在英國受教育的日本藝術家。她擅長用金屬輕巧而有節奏地塑形,通過細致的鍛造,產生獨特的肌理效果,令人感受到寧靜的器物中蘊含著的力量之美。她銀器作品質地都非常細膩,造型則非常的獨特、大氣且有趣,很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她的作品體現出一種幽默感,打破了人們對傳統銀器正式、嚴肅的刻板印象。
圖26 山田瑞子作品
圖26中的這件作品,輕巧、簡約,但很有節奏感,是一種突破常規的設計。
圖27 山田瑞子作品
她的作品講究互動性。圖27這件作品是手鐲和把手的結合,很有娛樂性。
圖28 山田瑞子作品
圖28中的作品很有創意,突破實用功能。左圖中藝術家將壺的形態用于戒指,右圖則利用了碗形,很有娛樂性和幽默感。
倪獻鷗, 中國美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非遺研培
(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 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