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風遺韻”系列活動
7月18日,“婺風遺韻”系列活動之“婺風京韻”非遺線上走親會——“南北對話”話非遺系列活動以騰訊直播會議方式拉開帷幕。
本次活動由浙江省金華市文旅發展和非遺保護中心、北京市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廊坊市群眾藝術館(非遺保護中心)主辦;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北京國際文化貿易服務中心承辦;特別邀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委員會作為學術支持單位。活動依托京津冀、長三角非遺保護工作的落地經驗,聯動浙江省金華市、北京市東城區、河北省廊坊市三地,組織非遺保護工作者、傳承人、產業實踐者等進行南北對話,共商非遺交流機制、品牌發展、傳承實踐等話題,以期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展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為南北城市之間的非遺合作和傳承人之間的交流互鑒提供高質量平臺,推動南北非遺共融共享共創共進。
當晚19:00,線上直播第一期對話主題為“南北融通 攜手共創”,由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北京國際文化貿易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媛媛主持,邀請了金華市文旅發展和非遺保護中心主任任文俊、北京市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李雪、廊坊市群眾藝術館(非遺保護中心)副館長魏琦作為主講嘉賓。通過嘉賓及主持人生動兼具畫面感的對話,讓受眾了解南北三地的非遺之盛、非遺之樂、非遺之美,感知三地非遺保護工作者的非遺情懷。持續了三個多小時的活動吸引了眾多非遺保護工作者、愛好者和傳承人關注并參與互動,氣氛祥和,反響熱烈。
1
非遺品牌 三花齊放
我國非遺保護工作開展了十多年,碩果累累,當前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如何更好地傳承和發展非遺、讓非遺在新時代融入現代生活、繼續煥發生機和活力已成為各地積極探索的時代新課題。多年來,金華市、北京市東城區、廊坊市三地在活化非遺資源、激發非遺生命力等領域深耕,實踐,走出了獨具地方特色的發展之路,尤其是三地都把目光瞄準了非遺品牌的打造和非遺IP的開發,創建了諸多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兼具豐富文化內涵的非遺品牌。
金華,古稱婺州,入火為婺窯、入詩為八詠、入畫為賓虹、入醫為丹溪、入戲為婺劇、入木為雕刻……2200多年的婺州史留下了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韻味悠長,沾溉后世。具有優美宋韻的金華,非遺保護工作走在浙江前列,目前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6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16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81項;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6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75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576名;有國家級各類非遺保護載體2個,省級各類非遺保護載體69個,市級各類非遺保護載體268個。依托著豐厚獨特的非遺資源,該市從2013年創立“婺風遺韻”非遺品牌,以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強化品牌的影響力和凝聚力,近年來又集中打造融“會、賽、展、戲、課”為一體的綜合性品牌活動,輻射區域擴展到了金華全域及周邊城市,參與人群擴展到了全市中小學、家長、居民、線上觀眾及周邊城市居民等,且標志性的活動層出不窮,如利用錢塘江詩路文化帶的區位優勢連年舉辦三屆“婺風遺韻·少年非遺說”大賽;借力“上海·金華周”文旅推介活動策劃“婺風遺韻·風光不與四時同”非遺精品展;借助“中非文化合作(金華)交流周暨中非經貿論壇”契機創排“婺風遺韻·水墨金華”非遺一臺戲,探索沉浸式非遺展;創新舉辦“婺風遺韻·一夢歸婺州”非遺悅夜之旅,探索沉浸版“非遺+夜經濟”模式;圍繞茶非遺項目宣推創編省內首臺以國遺項目為核心的非遺劇“婺風遺韻·一夢歸婺州(舉巖)”等等,至今數千場的品牌活動每每推出都能吸引幾十萬計的參與者,品牌影響力深遠。
北京,千年古都,更是一座非遺之城。北京的非遺多元融合,博大精深。雅俗共賞的戲劇、絲絲入扣的“京作”手工藝、歷史悠久的京味美食……每一項都積淀著歲月的痕跡,飽含老北京的記憶。而東城區的非遺資源也是尤為豐富,非遺名錄項目數量和代表性傳承人數量在北京市內可稱魁首。鑒于此,東城區提出“非遺之城”建設,打造了“非遺101”非遺品牌,心手相傳、《非遺智造局》、非遺慢直播等活動子品牌。因為秉持著“百分百熱情、再多一分投入”的情懷,東城區非遺保護中心持續性的非遺普及活動也是屢屢破圈,實現了矩陣式的傳播,廣受贊譽。
廊坊,地處京畿,承載著燕趙遺風、京畿神韻。除了承自宮廷的璀璨技藝,更有無數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民間手工藝,代代相傳,登峰造極,可謂民藝之光。廊坊市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數量也是位于河北省前列,經過18年的不懈努力,更是整理出了3000余條非遺項目線索。除了“宮廷新造辦”等非遺項目品牌,廊坊市更是獨具匠心地積累了一個關于人的非遺品牌——廊坊市非遺志愿者團隊,通過在團隊建設、非遺保護、扶貧助殘、非遺進校園、非遺進社區、非遺進軍營、建立非遺展示體驗館、非遺小傳承人基地等諸多方面的不斷付出,取得了“一個志愿團隊激活一座城非遺資源”的顯著成效,良好的民間保護機制受到了多地非遺保護工作者的深深羨慕。
諸多實踐證明,以非遺品牌為抓手,著力打造非遺IP和非遺產品,無疑是非常有效的非遺發展路徑,既能夠在老百姓心中留下關于非遺的記憶點,引起民眾對非遺更多關注和更大興趣,有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時,通過品牌擴大非遺傳播力度,也能夠提振傳承人堅守與傳承非遺的信心,賦能地方經濟發展,實現非遺出圈,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2
文旅融合 非遺助力
近些年來非遺保護新活力的最佳體現,莫過于旅游跟非遺的融合了。當下文旅融合已經成為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之一,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積極倡導和推進文旅深度融合,使自然與文化共美,以賦能鄉村振興,釋放城市發展新動能。金華、東城、廊坊三地在貫徹落實文旅融合政策的道路上也是不斷探索,結合非遺資源形成了具有創新性的文旅融合路徑。
北京市東城區致力于把非遺真正帶到民眾身邊,今年6月份特別推出了“東城非遺云游趣圖”,精選出幾條東城非遺線路,結合數字地圖、實景VR等技術讓民眾能夠足不出戶就認識東城非遺、感受東城非遺魅力。作為非遺傳播的一種新形式和新平臺,線上地圖將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聯動線下旅游景點與非遺項目的推介,內容豐富又便捷,既有趣味性又有體驗感,還能拉動旅游消費和非遺產品消費,無疑為非遺與旅游的融合打造了一個很好的樣板。
金華市則依托“婺風遺韻”的品牌,將其與夜游經濟相融合,在金華府城隍廟連年打造了“婺風遺韻·一夢歸婺州”系列沉浸式演藝劇。通過光影、詩畫、歌舞等藝術情境,結合金華非遺項目的動態展演和非遺產品售賣,將富有金華特色的代表性非遺資源、人文積淀與優美風光自然交融,為市民和游客呈現了夢幻唯美的非遺盛宴,引發更多公眾關注,得到了各界好評,激發全社會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同時還聯合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打造了“婺風遺韻”金華會客廳、“金華好婺”年貨售賣等,實現了金華非遺“走出去”的更多可能,為金華文旅發展帶來更多契機。
而廊坊市因為村鎮眾多,在將非遺與鄉村特色旅游相結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依托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游資源以及發達的立體交通體系,廊坊市積極構建全域旅游空間格局,推出了一大批特色主題旅游區和生態旅游項目,堅持文化為魂,生態為本,旅游為體,把傳統文化融入具體項目中,讓文化看得見、摸得著、也品得出味道。廊坊市每年都要舉辦非遺的展覽展演、展示展銷,還有鄉村花會書會、鄉村的旅游創客大賽、文創和旅游商品創意設計大賽等活動,以此不斷豐富公共文化的服務供給,也帶動了全市鄉村傳統文化體驗和旅游、體育休閑、都市農業等產業的發展,助力了鄉村振興建設。
非遺具有豐富性、共享性、實踐性等特點,能夠提升旅游的參與度和吸引力,為旅游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力量。同時旅游產業也為非遺保護傳承拓寬了渠道,為發現非遺之美提供了視角。因此文旅融合的實踐中充分發揮非遺力量是非常值得嘗試的路徑,也需要地方非遺保護工作者保持對非遺和旅游的敏銳度,積極探索哪些旅游要素和工具能夠賦能文化、賦能非遺,努力實現文旅共贏。
# 線上交流
3
攜手共創 未來可期
在瞬息萬變的新時代,要實現非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顯然任重道遠。它需要各地非遺保護工作者堅守使命,擔當重任,牢記初心,富有情懷,積極探索,勇于實踐,不懈努力,全面提升專業知識儲備和對非遺的認知,加強交流與合作,攜手共創新局面。
金華市任文俊主任表示,非遺保護工作的未來充滿希望,前進路上難免難點和堵點,例如政策層面的頂層設計需要不斷提升完善、人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需要與時俱進、非遺如何變現實現共富目的需要更多實踐探索等等,凡此種種,都在倒逼著我們不斷求新求變,去學習更多優秀經驗,學會從過去的工作中自省、復盤、總結,從而提升認知,獲得新知,再付諸實踐。北京東城李雪主任也認為,政策和體制層面的問題對于基層工作者是一個難點,而非遺產業化、青年人才隊伍培養等是今后需要下功夫的部分,對此她也提出可以借助更多社會力量,達到多方力量共融,推動非遺產業引擎,繼續大膽探索非遺傳承創新路徑。廊坊市魏琦館長則是對非遺工作缺乏資金支持感到困難,她期待能有更多的高校、金融機構或者有情懷的朋友采用資源置換的方式為非遺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也希望繼續探索,解決非遺產業化道路上的困難。線上還有來自廊坊的王勝老師提出地方對非遺的認知不足,還需要加強培訓;還要發揮年輕人的力量,解決非遺后繼無人的痛點。
最后,三位嘉賓和線上觀眾都表達了強烈的合作意愿,希望能夠通過線上走親等形式搭建良好的溝通平臺和對話機制,進行南北非遺的有效聯動,持續謀劃下一步的合作與發展目標,促進三地非遺保護工作的前進與發展,實現融合共贏。
#"南北對話"話非遺
本期對話標志著南北非遺線上走親交流活動順利開啟,接下來的近兩個月的時間里,“南工北藝話非遺”“非遺保護話南北”“傳二代圓桌派”“非遺向未來”四大板塊的線上對話將輪番進行,金華市和京冀地區的非遺傳承人、非遺專家、非遺志愿團隊、非遺保護工作者將持續每周一次的線上交流,攜手共創,展望未來,未來可期。
供稿: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非遺工作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