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 物質與意義——中美纖維藝術家專題學術講座在鄭州大學美術學院舉辦
時間:2023-06-15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283 分享:
近日,以“物質與意義“為主題的中美纖維藝術家學術講座與對話交流在鄭州大學藝術講壇開講。此次活動由鄭州大學美術學院主辦,我國著名維藝術家、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吳帆和美國詹姆斯麥迪遜大學視覺與表演藝術學院教授李美京(Mi-Kyoung Lee,美籍韓裔)為鄭州大學美術學院師生以線上的方式做了專題學術報告。本次活動是基于年初由深圳木星美術館舉辦的“記憶·物語”---吳帆&李美京當代纖維藝術展所產生的積極社會反響,由鄭州海匯美術館接續舉辦了巡展,期間應鄭州大學的邀請舉辦了本次學術活動。為了更好地向師生介紹國內外當代纖維藝術的發展趨勢,本次學術交流和對話活動由兩位作者做專題學術報告,同時邀請了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纖維藝術與設計專業委員會主任尼躍紅教授、深圳木星美術館館長呂紅榮;《記憶物語》鄭州巡展主辦方海匯美術館執行館長劉紅兵,以及當代藝術家、浙江師范大學“雙龍學者”特聘教授王雷等參與討論。本次會議由天津美術學院講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李慧及香港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學院博士研究生胡虹慈擔任翻譯。
首先,由李美京教授(Mi-Kyoung Lee)介紹纖維和紡織藝術對當代美國教育的影響,分享一系列傳統和創新的纖維藝術探索的案例,包括混合媒介、裝置、可穿戴藝術和時尚,以及韓國文化遺產和背景對她的影響。展示了一個纖維藝術家是如何在不同的藝術領域進行跨界,以及如何在材料和觀念之間建立起聯系。
李美京教授講述了紡織品、纖維材料和工藝教學是如何影響她的創作和思考過程的,介紹了纖維藝術與演藝群體跨界合作的案例,例如纖維藝術在歌劇舞臺場景搭建中的運用。《毯子項目》是李美京教授在疫情期間創作的一個行為藝術作品,創作的焦點不在于毯子本身,而在于毯子在創作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她將一塊毯子視作一個庇護所、一個休息場所以及另一意義上的身體和空間。在視頻中,她拖著這條毯子一步一步地穿過這座城市,毯子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并“感受”城市中的芬芳、富有、貧窮、歷史、噪音、殘留物、溫度和氣質的景象,毯子通過收集城市的每一個瞬間和碎片來構成它的故事。李美京教授認為,不同人對于纖維藝術的表達是不同的,每個個體對材料的敏感程度也是多樣化的,呈現方式更是各有不同。她的創作理念來源于自身的經歷和對生命的體驗,她擅用簡單、細膩而深刻的方式進行表達。
吳帆教授在講座中介紹了她近10年在纖維和軟材料藝術創作與實踐的案例,通過《節氣系列》《棄物系列》《春·祭》《素裹》《夜未央》等作品,分享了她的創作經歷和體會。她經常用舊物進行創作,表達人與物之間的關系,表達自己對生命的體悟。她十分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藝術創作中的運用,在作品《夜未央》中,她用代表東方文化特征的官帽椅與西方文化特征的高跟鞋二者進行并置,探討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男性與女性、強者與弱者之間的多重對立概念之間的關系。吳帆教授還介紹了她用制作傳統非遺面料香云紗的輔料創作的一系列藝術實踐項目,表達了她對物質的獨特觀察視角。作品《靜物系列》以一組(24件)不同造型的遠古陶罐和生活器皿靜置的形式來表達,長久的薯莨復染使得絲綢表面呈現出一種單一而豐富的肌理,既純粹又富于變化,寧靜而隱秘,也借此向意大利著名畫家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致敬。最后,吳帆教授還分享了她在城市公共空間的藝術項目及當代紡織與纖維藝術展的合作項目。在學術對話環節,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纖維藝術與設計專業委員會主任尼躍紅教授對鄭州大學美術學院主辦本次學術交流活動表示高度贊賞。他表示由纖維藝委會和深圳市木星美術館主辦的《吳帆×李美京:記憶物語》纖維藝術展在今年初開展以來,社會反響熱烈。他認為,吳帆以天然纖維和柔性的金屬纖維為材料,作品體現出精細、靈動和溫潤之美,探討了人與自然、物之間的關系;李美京教授將日常的材料以簡潔的形式表達對生命的思考,她善于從理性、哲學的層面對平凡的事物進行提煉概括,賦予其非凡的意義,達到了一定的藝術高度。如今,伴隨著展覽巡展至鄭州海匯美術館,鄭州大學美術學院主辦的這次學術活動是一次非常好的在高校推廣纖維藝術的契機,希望當代纖維藝術受到更廣泛的關注。隨著疫情的緩和,中國的藝術市場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各種展覽如雨后春筍一般涌出,吳帆和李美京兩位教授的展覽就是其中非常亮麗的一道風景。當代藝術家、浙江師范大學“雙龍學者”、特聘教授王雷認為,纖維藝術創作的關鍵是對于材料屬性的把握,材料的屬性包含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不論哪種屬性,只要使用得當,材料就會“說話”。當材料與形式、材料與技術、形式與技術達到和諧統一時,作品的理念才能真正完美表現出來。從李美京教授的作品《皮膚》和《共生》中可以看到她對材料、形式、技術等方面的精準把握。吳帆教授同樣以軟材料的使用,在中國纖維藝術界被眾人所喜愛。作品《夜未央》中傳遞出“陰與陽、東方與西方、規矩與靈動、權利與美色、破舊與新鮮、堅硬與柔軟、逝去與新生”等多種矛盾同時共存的場面,當讀者細心閱讀后,也不得不為作者表達出的多重理念所折服。從作品《繁花》中可體會到“弱小的力量、柔軟的堅強”給人以心靈的治愈。他認為,李美京、吳帆兩位教授均是當代纖維藝術界重要的藝術大家,作品均以生活中最常見的材料作為切入點,并以最簡潔有力的形式,最精心的技術來呈現各自不同的藝術理念,表達各自對人、自然、生命、社會的叩問。最后,深圳木星美術館呂紅榮館長對吳帆和李美京兩位藝術家的分享表示感謝,對尼躍紅及王雷教授的點評表示認同。深圳木星美術館長期以來專注于城市公共美學(URBAN ART)主題,裝置形式的當代纖維藝術能夠非常好的營造情感意境,并傳遞文化共情,非常符合城市公共美學主題的需要;尤其是兩位藝術家均是來自亞洲,成長背景卻又各不相同,東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碰撞使得她們的藝術表達更值得比較和研究。最后,她感謝大家對《吳帆×李美京:記憶物語》纖維藝術展的支持,同時,感謝鄭州大學美術學院和鄭州海匯美術館主辦此次學術論壇和巡展項目。(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