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 | 何炳欽:陶瓷藝術的繼承與創新——何炳欽陶瓷藝術的創新之路
時間:2023-09-03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211 分享:
近日,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紅綠彩藝術創新設計人才培訓》第三十三講《陶瓷藝術的繼承與創新——何炳欽陶瓷藝術的創新之路》由何炳欽教授主講。何炳欽教授通過對自身不同時期的作品進行分類,結合自己多年的創作經驗,分享了其從事多年陶瓷藝術創作的心路歷程。
講座前,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研究生許鵬飛向學員們介紹了何炳欽教授,何炳欽教授是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景德鎮陶瓷大學美術學院名譽院長、二級教授、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何教授在陶瓷設計理念、實踐、陶瓷繪畫等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何老師的創作理念是:好的器物需要好的設計,紅綠彩瓷從產生的時候就是流通于民間的日常使用器物,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學習裝飾的同時,應將裝飾和造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相信通過何教授的授課,將對學員學習紅綠彩創作有更多的幫助和提升。
▲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研究生許鵬飛主持
課程開始,何炳欽教授以圖片資料展示的形式,向學員們概述了在中國陶瓷歷史發展的長卷中,各時期所產生的陶瓷是為生活而做。隨后通過古代形態迥異、色彩斑斕的陶瓷藝術品的展示,說明陶瓷不僅是人類生活的寫照,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陶瓷與其他材料相比,具有獨特的美學特征。從遠古到現在,它一直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成為中國歷史乃至世界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現代陶瓷藝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采用多種藝術手段進行陶瓷立體創作,并對大眾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何炳欽教授授課現場
何炳欽教授重點強調在陶瓷藝術設計中,日用陶瓷設計是審美與實用結合的藝術設計。通過展示了《菊花紋茶具》、《梅花紋咖啡具》、《銀鉆》等作品,闡述造型的要素包括功能、美觀、材料工藝等因素,造型設計需要針對不同的形態進行服務,協調不同的結構與配件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一個完美的形態效果。
▲何炳欽教授授課現場
在講授環境陶瓷藝術設計時,何炳欽教授分享了南昌萬達茂大型青花藝術建筑的創作歷程,萬達茂青花瓷主題建筑群是中國青花與建筑的融合產物。整座建筑由21個瓷瓶的造型構成,每個瓷瓶都呈現出獨特的主題圖案,蘊含著吉祥富貴、龍鳳呈祥、金玉滿堂等美好寓意,彰顯著濃郁的中國文化底蘊。何炳欽教授表示,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陶瓷自身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展現陶瓷文化內涵,集傳統技藝和現代設計于一體,發揮陶瓷文化創新的活力。
▲何炳欽教授設計作品 萬達茂建筑群
課程最后,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許鵬飛對此次課程做了總結:何炳欽教授詳細講解了自己各個時期和類別的創作經歷,何教授在造型設計和畫面裝飾方面的研究成果,對于我們不僅是美的享受也是美的提升,學員們在學習紅綠彩釉上繪畫技法時,能夠結合何教授此次課程知識,更好地將造型與裝飾融合表達自己的藝術觀念。
▲課程合影
何炳欽,江西婺源人,1955年9月生于景德鎮,1977年考入景德鎮陶瓷學院陶瓷藝術設計專業,1982年畢業于該校。原江西省文學藝術聯合會副主席、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西省高校學科帶頭人,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美術與藝術設計專業分委會委員、教育部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屆全國美展評委會委員、評委、中國陶瓷藝術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西省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江西省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江西省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陶藝》雜志副主編、中國《陶藝家》雜志編委會委員、《中國陶瓷》雜志編委會委員。
▲鈞紅異形(非字瓶),高45cm寬25cm,1986年,何炳欽
▲彩色刻花異形鑲器(靜謐睡蓮),高42cm寬22cm,2009年,何炳欽
▲彩色刻花異形鑲器(蓮意綿綿),高46cm寬16cm,2006年,何炳欽
▲銀鉆十五頭咖啡具,瓷器,2012年設計,何炳欽
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紅綠彩藝術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
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