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教席學術論壇在廣州暨南大學石牌校區舉辦,論壇以“傳統手工藝傳承與創新中的思考與探索”和“傳統手工藝與當代設計的相互賦能與創新”為思考話題,通過“學者觀點”與“大師對話”兩個環節進行了探討。大國工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汝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朱文立以《汝瓷的傳承與創新》在“大師對話中演講。
朱文立講到,青瓷的成色原理取決于釉中的鐵元素含量,多數呈現青綠色,為什么汝瓷呈現獨特的天青色?
我們知道每一種青瓷釉都有它的呈色原理,都是釉中含其適量金屬氧化物經過窯變而成,只要知道它的化學組成,用各種原料配的和它的化學組成一樣或接近就能成功,但只有汝瓷和柴瓷天青色呈色原理沒有人知道。所以汝瓷和柴瓷失傳之后遲遲不能恢復。
1987年4月我把汝官瓷研制成功后才逐步破解了這些迷案,原來汝瓷和柴瓷天青色在燒停火時它是豆青色,一般情況下都不再變化,如臨汝窯豆青色、龍泉窯粉青色。
但汝瓷和柴瓷天青色卻不是,它在冷卻過程還要變化。停火時它是豆綠色,在冷卻過程逐漸變成天青色,如果冷卻過快,它仍是豆青色。用顯微鏡觀察它釉中的泡粒結構是較大的泡粒,周圍連著一些小的泡粒,而在冷卻過程中這些小顆粒泡粒逐漸和大泡粒融合為一體,都形成了單個存在的均勻顆粒才折射出天青色,但條件是必須配出能二次窯變的釉料配方。
第二我想談談汝窯遺址的尋找,你要了解每個窯的本質,你必須找到窯址,不找到窯址、不知道汝窯的過去,你就不能創造出來。
1989年,我到北京看望馮先銘先生,其間談及汝官窯址一事,馮先生問我:“除了清涼寺外,會不會還有第二處汝官窯址呢?”我對他說:“汝州嚴和店、大峪東溝找到的幾處窯址都不是汝官窯,如果有第二處,很可能是在古汝州城內。若城內找不到,那就只有清涼寺一處了。”馮先生叮囑我:“你回去以后,多注意在汝州城內尋找。”
馮先銘先生是陳萬里先生的弟子,在國內外古陶瓷界有很高的威望。清涼寺窯址是他和葉喆民先生在1977年首先找到的。當時,他把在窯址上找到的汝官瓷片拿給李國楨先生看,最后李國楨先生和郭演儀先生把瓷片做了切割化驗,并于1982年在上海召開的第一屆國際古陶瓷科學技術討論會上公布了化學組成。在我研制汝官瓷的過程中,馮先生多次拿出切割后剩余下的如乒乓球大小的瓷片讓我反復觀看。
由于故宮博物院存有二十件汝瓷珍品,馮先生又掌握有清涼寺汝窯的汝瓷標本, 而且這幾十年他一直在對汝瓷及窯址進行著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因此他對汝瓷——特別是汝官瓷的認定有著很深的見解。
1987年后,清涼寺窯址歷經幾次發掘,最后公布為汝官窯窯址。但馮先生直到 1993年去世,也沒有公開表態說清涼寺窯址就是汝官窯窯址。當時他讓我再找找 還有沒有第二處窯址,說明他對清涼寺窯址還是有疑問的,覺得清涼寺窯不是宮廷壟斷的汝官窯。
另外,20世紀80年代在試制汝官瓷過程中,我和王莉英女士、呂成龍先生把故宮博物院傳世的幾件汝官瓷在自然光下反復觀察,也都認為清涼寺汝瓷片和傳世汝官瓷在釉色、做工、質感等方面存在有明顯的區別,這與馮先生有著同樣的感覺。
所以,也就在這時,我帶著馮先生的囑托,在汝州城內開始了對汝官窯址的尋找。經過十年的艱辛,終于在古汝州城內文廟附近找到真正的汝官窯遺址,我把它命名為“文廟汝窯遺址”。
出土瓷的柴瓷片與現在燒制的柴瓷盤天青釉對比圖
發現的文物標本和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北宋汝窯特別是弦紋樽的特征高度一致,無論從做工、胎料、釉面開片、釉色、拉坯造型、釉料配制等方面均高度一致,仿佛出自同一工匠之手。
2000年春在古汝州城內發現了北宋官窯遺址,我把它命名為“張公巷北宋官窯遺址”。2017年,國家正式對張公巷窯遺址進行考古挖掘,目前正在保護性考古階段。
2012年又在古汝州城內將臺附近找到了一座古窯址,高度疑似后周柴窯遺址,我把它命名為“將臺柴窯遺址”,故宮博物院耿寶昌耿老親自來汝州考察這個發現。
汝窯的傳承
汝瓷的釉色非常神秘,用現代科技手段破解不了。那么宋代汝瓷之所以失傳,就是它的配方失傳了,如果用的礦物不對,仍然配不出天青色來。大家都知道,現在科技很發達,化驗它的釉色,含量,氧化鉀、氧化鈉、氧化鈣、氧化鎂,它都化驗得很清楚,你說用各種原料配的跟它一樣的平,實際上任何陶瓷都是這樣的研究,這是很科學的。
朱文立和女兒朱宇華致力于汝瓷的傳承
為什么日本國家電視臺兩次來采訪,都想搞清了汝瓷的神秘變化,但是不行。你按現在科技復制不了,比方說它的鉀、它的鎂有多少,配的跟它一樣也不行,你控制不住它的青色變化,但核心是配方,如果你配方丟失了,就失傳了,所以汝瓷的核心就是配方,你看不見摸不著。并不是說你燒的技術好就能燒成天青色,改進配方也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燒成的汝瓷用了近十種礦物,如果哪一種原料用完了汝瓷天青釉仍然會失傳,所以汝瓷試制成功幾十年來,仍然不停帶著我的女兒上山找新的原料,教她如何調制配方,目前僅汝瓷配方就配了近五百個,能用的有三個,我女兒朱宇華已掌握了配制配方的方法。
汝窯的創新
汝瓷不但繼承還要創新。在帶領我的女兒不斷試驗下,2005年又把北宋官瓷粉青釉試制成功,在試制汝瓷釉色過程中,2019年又研制出新的釉色——曦青釉,它深受用戶歡迎,目前已小批量生產。
曦青釉八棱凈水瓶
柴、汝、官、哥、定,中國五大名窯為首的柴瓷太神秘了,后周滅亡以后,沒有留下任何一片瓷片,只有史書記載了:“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特點。
因為汝瓷天青釉有一定的厚度,柴瓷釉層薄如宣紙卻能呈現深度而富有變化的色澤,所以柴瓷的釉料配方必須有非常強的遮蓋力,這點極難辦到。
朱宇華制汝窯天青釉西施壺
朱北宋官窯獨特粉青釉禪定杯
2022年11月,我和女兒朱宇華又上山找了幾種礦石,在我的指導下,我女兒調了幾個汝瓷配方,其中一個汝瓷配方試燒后釉層遮蓋力強,釉層薄如紙呈現出美麗的天青色,真是“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和古柴瓷片放一起對比,無論釉色以及內部結構一模一樣真偽難辨,走出了柴瓷復燒的第一步。
朱文立柴 瓷復燒作品花口盤
朱文立,大國工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汝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朱文立先生使斷代近千年的汝瓷再現于世、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央廣播電視臺、聯合評選為陶瓷行業唯一一位大國工匠。
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民藝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