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 | 朱樂耕: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藏品講解》
時間:2023-09-22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133 分享:
近日,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紅綠彩藝術創新設計人才培訓》第二十一講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朱樂耕教授帶領學員們參觀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朱樂耕教授帶領學員們到中國陶瓷博物館參觀學習,進而系統了解景德鎮的制瓷歷史及發展歷程。各位學員不僅弄清楚了景德鎮是從什么時期開始制瓷的,又是什么時候開始為皇家燒制瓷器成為全國制瓷中心的,而且深刻認識到景德鎮為什么能成為讓全世界仰慕的瓷都。
▲朱樂耕教授帶領學員參觀
景德鎮早在新石器時代就開始燒陶;至唐、五代,不僅生產青瓷和白瓷,還創燒出晶瑩剔透的青白瓷;宋代,景德鎮“村村窯火、戶戶陶埏”,瓷業開始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了這座城市的經濟支柱、立鎮之本;元代,全國各地窯場逐漸衰落,唯有景德鎮一枝獨秀;明、清兩代,手工制瓷工廠建立,全國制瓷中心形成,社會經濟日趨繁榮,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民國時期,景德鎮既涌現出以王琦、王大凡為首的一批新粉彩畫師“珠山八友”,又設立了中國陶業學堂,開創了中國陶瓷教育的先河;景德鎮是一座以單一陶瓷產業支撐一千多年的城市,這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絕無僅有。
▲朱樂耕教授帶領學員參觀
宋代以來,景德鎮以其精美的瓷器聞名于世,一直受到朝廷的重視。宋代初期,皇家瓷器庫就收藏了景德鎮的青白瓷供朝廷使用;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真宗皇帝通官制瓷,責于京師,并以其年號冠名“景德鎮”;元代設置浮梁磁局;明代,在浮梁磁局的基礎上設立了御器廠;清代改為御窯廠,先后為皇室服務了六百多年;由于中央王朝的高度重視與直接參與,景德鎮遂成為全國制瓷技藝最高的窯場。
▲朱樂耕教授為學員講解
當我們來到周國禎老師作品前時,朱樂耕老師講到藝術作品的偶然性,這件作品在燒成過程中突然斷電,本以為會燒壞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釉面開裂的肌理與雕塑造型相得益彰,成就了一件不可復制的藝術作品,這件作品的偶得性也被傳為佳話。▲朱樂耕教授為學員講解
欣賞完周國楨老師作品我們繼續往前走,突然聽到朱樂耕老師講“這是我的作品”,學員們又提起了興趣,這件作品曾獲第二屆陶瓷創新評比一等獎,是朱老師沒有節假日的繪畫了兩個月才完成的一件作品。雖然朱老師只是風輕云淡的回憶,卻能感受到他對陶瓷藝術的熱愛和那份忘我的執著,朱老師的精神影響了在場的每一位學員。
▲課程合影
景德鎮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著名的古代瓷業之都,至今保存著由原料產地、交通道路、水運碼頭、作坊窯場、商鋪民居、城池街署、技藝民俗等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構成的瓷業體系。涉及了社會經濟和人文精神的方方面面,堪稱人類與自然完美結合的典范,是規模宏大、結構完備的瓷業體系,在中國絕無僅有,在全世界亦是獨一無二的。參觀學習后學員們深深感受到中國制瓷的輝煌歷史,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要從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做好創新。
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紅綠彩藝術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