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 | 鄭巨欣:中國絲綢時尚的藝術化表達(上)
時間:2023-11-07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100 分享:
時尚無所不在,飲食、著裝、居住、出行、辦公等,無不包含時尚的元素。對年輕人來說,時尚就在身邊,而年長者也不乏時尚,盡管性別不同,民族各異,時尚歷來表現為多姿多彩的面貌。鄭巨欣教授在“新時尚·新絲路·新學說”2023年學術研討會上的主題演講中國是追求時尚的國度,歷史悠久,尤其是在大唐盛世,時尚多別樣,風情千萬種。正所謂:“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唐代最時尚的絲綢品種,非錦莫屬,除了流行團窠、簇花、對獸對禽等,還有專門設計時尚花樣的著名設計師竇師倫。唐人因為崇尚五彩繽紛的花樣,所以,晚唐詩人鄭谷詩云:“布素豪家定不看,若無文彩入時難。”這便是唐代的社會風氣和絲綢時尚。中國歷史上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時尚,然后整體來看,在漢代以前和唐代之后,題材上有很大變化。周秦漢代的絲綢紋樣以神奇的動物題材為主,流行的色彩偏重于暖色調。入唐以后,自然的花草紋樣流行起來,題材充滿生活情趣,主色調也慢慢由暖色調變為冷色調。
唐代沉香地瑞鹿團花綢
其實,世界各國、各民族、各地區也都有屬于自己的時尚。時尚對于世界和對于我們而言,也都是一個久遠而寬泛的一個話題。如何高質量發展時尚,首先取決于如何理解“時尚”,觀念不同,結果迥異。中國人和西方人對于時尚的不同理解,其實可以簡單地從對“時尚”的這個字義表達中可見端倪。“時尚”英語的單詞寫作fashion,它指的是以服裝為代表的流行現象,主要用于對社會某一時期流行現象的描述。中國的“時尚”則由“時”與“尚”二字組成,前者的意思與“fashion”有交集的地方,但是“尚”字卻是“fashion”所沒有的。在中國古代,“尚”通“上”,所以“尚”與“上”是同一個意思,此外,“尚”還有表示更好,更擅長等意思。仍以唐詩為例,中國古代對于時尚的追求,誠如盛唐詩人王涯《宮詞三十首》云:“一叢高鬢綠云光,宮樣輕輕淡淡黃。為看九天公主貴,外面爭學內家裝。”在此,我們不妨可以將西方“時尚”的高質量發展理解為以橫向發展為主旨,強調普及化,而中國“時尚”是以高端化發展為主旨,表現為縱深的發展。不過,在我看來,現代中國社會的時尚高質量發展,應該是縱橫捭闔才能夠稱得上是真正的高質量的發展。
羅蘭·巴特在《流行體系》中將流行的服裝區分為三種:意象服裝、書寫服裝、真實服裝。并且認為,任何特定的事物都包含有三種不同的結構構:技術的、肖像的和文字的,這三種結構盡管運作模式各異,但是都可以理解為符號,將其從一種結構轉變為另一種結構,或者說,從一種符號碼轉移到另一種符號碼。羅蘭·巴特的解釋同樣適用于絲綢時尚,而我則更愿意將這個流行體系看成是一個符號過程和意義形成的系統,并且在這個系統里注入充夠藝術的成分。藝術化涉及符號的任何活動、行為或過程,其中藝術是以符號化的形式向接受者傳達美學意義的事物。從而使藝術的意義作為符號傳遞感覺,并且可以在個體內部通過思想本身或通過任何視覺、聽覺、觸覺、嗅覺或味覺進行感官進行交流。如此一來,這個藝術的符號就不再是高深莫測的符號學代名詞,時尚的藝術符號就像一個標簽,只要你愿意,可以貼在任何東西和人的身上。盡管中國人與西方人對于時尚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在將時尚當作符號使用這一點上是相通的。所以,時尚是個非常普及的概念,也是最適合普及應用的文化符號。
當代絲綢藝術展示設計,德國柏林
作為文化符號的時尚必然地受到不同文化的浸染,不同社會階層、民族和不同知識背景的人,對于時尚必然有不同的認知和評價。所以,時尚有高低、雅俗之分,褒義和貶義的評價,即使同一對象也會因為社會群體不同而得出不一樣的評價。所以包容的思想對于高質量發展時尚至關重要。就現狀來說,我認為社會對于時尚的認知,大致有70%是褒義的,30%是貶義詞的。可是從根本上說,時尚都是以它的俗,傳播時代風尚,并且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被人貪戀和追逐的角色。“時尚”并不是完全的褒義詞,這也顯示了時尚的復雜性。為此,我認為高質量發展的努力方向應該做到以下三個方面的努力:
從“高”的角度,變時尚的俗為時尚的雅,提高我們的時尚修養。只有全社會對時尚有正確的理解,那么在這時時尚才會走向高品格市場。因此我們的努力方向是盡可能減少“時尚”30%的貶義,來提高70%褒義的市場。從“質”的角度,將時尚對物質的貪戀和追逐轉變為對藝術的崇尚。從“量”的角度,從小眾時尚的專屬推向大眾的普及。
鄭巨欣,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絲綢與時尚文化研究中心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