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1日,在“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從錢塘江到“西湘記”的文化傳統與歷史新機遇”第十五屆文化中國講壇對話環節,白巖松分別與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流體密封工程技術專家王玉明教授,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鄭曉瑛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日本國前特命全權大使、中日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程永華以“言說湘湖——亞洲文明之光”為題,展開對話。
潘魯生在回顧與展望中開啟對話篇章。潘魯生認為,南宋與杭州西湘的文化時尚值得探討,湘湖地區文化資源豐富,特別是傳統工藝,回望歷史文脈傳承歷史,南宋時期南北融合,文學藝術與科學技術高度融合發展,工藝致用成為南宋工藝造物風格。當代社會傳承與發展傳統文化,在傳統工藝領域,應該把南宋雅生活及工藝致用的思想文脈串聯起來,把傳統工藝資源變成我們的財富,把800年前的文化資本轉化為現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動能。
白巖松:在剛剛落幕的亞運會中,特別強調良渚文化,一提到良渚大家就會想到玉琮,火炬接力用的正是玉琮的變形,您如何評價那個時代古人的工藝美術水平?
白巖松:現在社會好像越來越富裕了,大家什么都有了但是卻都沒時間。這樣的一種矛盾對于工藝美術的發展來說是好還是壞,要做怎樣的改變。
潘魯生:解決這個矛盾關鍵是讓人心靜下來,工藝美術界,也包括設計界要穩下來,沉下來,慢下來。學習傳統是前提,在感受傳統工藝的傳承發展中,慢下來,穩下來。正如活化西湘文化遺產要從打造西湘文化品牌著手,以傳統工藝為基礎,開發創意文化產品。把“工藝致用”融入城市文化空間建設,借助數字科技拓寬文化體驗方式,以文化帶動宋韻文化新經濟。把傳統工藝融入新業態,服務文化產業,實現生活方式品質提升。創新發展是必然,新時代傳統工藝的傳承創新,要回歸雅生活的傳統,保護好工藝文化的種子,發展好創意產業,工藝美術才能持續發展。
白巖松:一路走來,在中國文化當中,我們很多民間的工藝美術的作品等等,往往有一部分具有無用性,一部分非常有用,另一部分可能無用,從工藝美術角度如何看待無用中的大用,您對大家如果有個提醒的話會是什么?
潘魯生:工藝美術體現工藝技藝與造物思想,是有用性功能與審美理想的統一。有用即實用,無用就是審美的無用之用。工藝美學是歷史的一種傳承,從原始彩陶到宋代的官窯,變化之中實則一脈相承,是造物美學與生活美學的結合。時代變遷中,工藝文化的傳承,承載著人們生活方式與精神需求,無論是文人畫、瓷器、絲織品都是時代審美與生活美學精神的融合。造物以“致用”為本質,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用,生活層面的用都是有用性的實用,無用也是有用。在對西湘文化的研究中,我們發現西湘“百工”造物智慧背后,用與美凝聚于造物之中。工藝美學的傳承與發展,需要在滿足實用與審美,物質與精神的需求中適應生活與時代的要求,實現用與美的統一,智慧的繼承工藝致用,巧妙的運用無用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