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讓先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美術學院為國家培養的第一批美術家。他的藝術人生和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發展緊密相聯,從人民美術出版社的美術編輯到中央美術學院的版畫系教授,再到首創中央美院民間美術系,幾十年來楊先讓緊密圍繞藝術為人民的藝術理念在版畫、年畫、彩墨以及民間美術領域辛勤耕耘,無私奉獻,創作了大量時代佳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中華文化的傳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楊先讓
著名畫家、藝術教育家、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原系主任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專家
1930年,楊先讓出生于山東牟平養馬島,幼時父親收藏了許多美術作品,每年秋天都要掛出來晾一晾,這大概是他最初的藝術啟蒙。1948年楊先讓考入國立北平藝專,師從徐悲鴻、孫宗慰、馮法祀、李瑞年、蔣兆和等先生,四年的專業訓練打下了扎實的寫實造型基礎。1952年從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畢業后,由于成績優異,被分配到人民美術出版社工作。楊先讓出色的造型能力,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發揮。很快他所創作的宣傳畫、年畫就被作為獨幅畫印刷發表。
楊先讓對來自延安的革命版畫傳統充滿了崇敬之情,在來自延安古元等藝術家的影響下開始轉向版畫創作,1955年他創作的第一幅套色木刻《出圈》就被出版印刷,而且還在1957年全國青年美展上獲獎。作為一個年青的美術工作者創作的作品能夠頻頻被出版發表,這在當時美術界是極其罕見的。
▲ 出圈 13.7X26CM 1955年 木板油印套色
▲ 古廟新戲 31.5X16.3CM 1963 木板
彩墨是楊先讓藝術創作的另一個重要領域,他在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基礎上,將油畫的寫實技巧、套色版畫的形式語言以及民間壁畫的斑駁肌理融為一體,創生出獨具特色的彩墨樣式。他的彩墨在題材上以風景為主,那些司空見慣的鐘樓古墻,城鎮街道,胡同小巷,層層深院,以及民宅建筑之中木格門窗,石階瓦頂,石榴鳳仙,還有陽光明媚的北方鄉鎮,細雨朦朧的南方水鄉,無不是畫家筆下素材的來源。楊先讓的彩墨作品充滿了對于中華大地故土家園的熱愛,尤其是他在美國寓居期間,創作大批彩墨作品以此傳達對祖國真摯而深沉的情感。
▲ 古城門 69cm×92cm 2004年 彩繪
上世紀80年代,楊先讓出國探親期間,他參觀訪問了諸多學校、博物館,發現原生態藝術在當代學術研究與展示中受到相當程度的重視,它們的價值被重新評價和吸收,這啟發了他對于中華文明豐富而多彩的本原文化的探尋與重新審視,在他的積極努力下,中央美術學院開創了民間美術系,他將中國民間美術和民間藝人請入美術學院課堂,積極傳播中國民間美術,探源中華文化之源。
在這期間楊先讓為了弄懂弄清中國的民間藝術,他帶著團隊選擇去中華文明重要發源地黃河流域進行民間美術地考察,他們足跡踏至黃河沿岸8個省、100多個縣鎮,最終向世人呈現出3卷本《黃河十四走》煌煌巨著,這是迄今為止黃河流域關于民間美術最為重要的考察實錄成果。2020年鑒于楊先讓在民間美術領域的貢獻,他被光明日報選為“中國非遺年度人物”,以表彰他“讓民間美術登堂入室”,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事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
今天已逾九旬的楊先讓先生依然飽含著對于生活和藝術的熱情,他將各個階段創作的30余件版畫、彩繪等精品捐獻給中國美術館,為國家永久收藏。這些畫作記錄著時代的深刻記憶、描繪著多彩的生活、映照著楊先讓先生作為藝術家的赤子之心。在此,我代表中國美術館向先生的慷慨義舉表示由衷的感謝。
中國美術館館長 吳為山
2021年10月
2021年10月17日,“藝苑相索——楊先讓藝術捐贈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中國美術館主辦,中央美術學院協辦,是“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之一。開幕式結束后,“藝苑相索——楊先讓藝術捐贈展”研討活動在中國美術館七樓會議廳圓滿召開。
▲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靳尚誼致辭
楊先讓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美術家。他的美術創作種類繁多,有版畫、彩繪、油畫、宣傳畫、年畫等,先后出版《楊先讓木刻選輯》、《楊先讓彩繪選集》,繪畫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巴黎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等收藏。他的藝術人生和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發展緊密相聯,從人民美術出版社的美術編輯到中央美術學院的版畫系教授,再到首創中央美院民間美術系,幾十年來楊先讓緊密圍繞藝術為人民的藝術理念在版畫、年畫、彩墨以及民間美術領域辛勤耕耘,無私奉獻,創作了大量時代佳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中華文化的傳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2020年1月,中央美術學院在建校100年之際授予楊先讓、周令釗、黃永玉、靳尚誼、邵大箴等20位老教授為首批“中央美術學院杰出教授”,肯定了楊先讓先生60多年的美術教育經歷,70余載的藝術創作生涯,實踐并傳承了中國美術家“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優良傳統!
▲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致辭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致辭
▲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盧映川、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為楊先讓先生頒發捐贈證書
▲著名畫家、藝術教育家、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原系主任楊先讓致答謝辭
▲“藝苑相索——楊先讓藝術捐贈展”研討論活動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張晴的主持下圓滿召開
本次展覽展出作品160余幅作品,全面涵蓋展示了楊先讓的版畫、彩繪、素描、速寫、油畫等作品以及反映他在民間藝術方面成就的文獻,全面回顧他的藝術人生。展覽分為“我極其偶然,變成了‘版畫家’”、“我的彩繪”、“我的藝苑相索”、“民間藝術”4個篇章。其中既有人們熟悉的代表作,如《懷念周總理》《出圈》《恩師徐悲鴻》等,也有不常展出和首次亮相的作品,如《三貓圖》《古城門》等,代表了楊先讓從20世紀60年代至21世紀,逾越70年的創作歷程和藝術全貌。
第一篇章集中展出了楊先讓先生作為中國一代版畫大師,走過的五十年版畫創作的風雨歷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與木刻刀結緣50年”,展現了他為時代留下的最經典藝術畫面,對中國版畫事業的卓越貢獻,包括《大慶會師》《懷念周總理》《恩師徐悲鴻》等作品。
第二篇章展出了楊先讓先生繼承徐悲鴻的現實主義創作理念,把西洋的構圖、光色物像結合中國的筆墨紙硯畫的味道及民間壁畫的斑駁肌理,創生出的獨具特色的彩墨畫作,楊先讓先生戲稱是“四不像彩繪”。
第三篇章以“我的藝苑相索”為主題,集中展示了楊先讓的油畫、習作,出版的文集等,一筆一劃把他半個世紀深藏的記憶展現,表現出他多元的創作風貌,為古老中國立下的不朽藝術之碑。
第四篇章以“民間藝術”以題,展示了楊先讓先生對于中華文明豐富而多彩的本原文化的探尋與重新審視的過程。楊先讓說“民間藝人是我們的老師”,他是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的創始人之一,讓民間美術登堂入室。1987年到1989年,他率領考察隊歷盡曲折,出入黃河流域14次,潛心考察民間藝術,足跡踏至沿岸8個省、100多個縣鎮,走出了民間美術系堅實的研究基礎,出版了考察成果《黃河十四走》。2021年2月,鑒于楊先讓在民間美術領域的貢獻,他被光明日報選為“中國非遺年度人物”。
▲展覽現場
▲黃河十四走歷程圖路線圖
▲1948年初冬一年級同班同學攝于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左起白國賢,蔣小風,楊先讓,蹇人斌,賀寶昱
▲1950年,前三排右三徐悲鴻,前一排左三穿白衣楊先讓
▲摘錄徐悲鴻先生語楊先讓
▲楊先讓,1981年攝于陜北
▲考察黃河民藝一行人在河南三門峽馮佐村黃河邊(左四戴帽者為楊先讓)
▲黃河考察一行人在仰韶村遺址前合影
▲1949年冬中央美術學院參加京郊土地改革,蔣兆和、葉淺與先生代表學院看望楊先讓所在的二年級同學合影
▲1950年12月中央美術學院為歡送參軍同學演出右數第三人為楊先讓
▲民藝專委會副主任劉瑩、周佳,與楊先讓、張平良夫婦及楊陽女士合影
▲民藝專委會副主任李友友,會員張春燕、張玉強、劉雅坤與楊先讓先生合影
部分展覽作品
▲ 三貓圖 29.5X29.5CM 1980年 木板
▲ 大慶會師 110.5X178.5CM 1975年 木版水印套色
▲ 安源組畫-走出礦井 70X100CM 1967年 木版
▲ 漁村 13.5X8.5CM 1962年 木版水印
▲ 春日 15X30.5CM 1956年 木版油印套色
▲ 葵 97cm×71cm 2011年
▲ 秋塘 71.4cm×95cm 1996年 彩繪
▲ 詩禮世家 69cm×95cm 1997年 彩繪
▲ 仿唐永泰公主墓壁畫 80X65CM 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