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有洞天一詞用來形容靖海門的內在可謂是再貼切不過!這里面不僅僅經過了妥善的修繕,更是藏有全國惟一、世界第二的絲毯藝術博物館。絲毯一詞可能并不多見,但是不至于無法理解——“絲”者,蠶絲、絲綢也;“毯”者,地毯、掛毯也。所以絲毯的意思就是蠶絲制作而成的地毯,尋常得見的,進出戶的波斯地毯、沙發下面的花紋毯,一部分就屬于絲毯的范疇。如此看來,可能有人會說這中國絲毯也算不上稀奇吧?這所謂的“如皋絲毯藝術博物館”不會就是一個大型的地毯交易大賣場吧?你若這么說,有一位古稀老人怕是要不開心地敲一敲你的腦門兒了。他不是別人,正是這博物館的主人、如皋絲毯的傳承人——李玉坤大師。上個世紀初,清政府走完了它喪權辱國的晚年,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成為了歷史。讓人難以想象并無法接受的是,中國傳統絲毯工藝竟然不幸地成為了封建制度的陪葬品!時間來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消失了近70年的絲毯技藝遇到了撥開云霧見光明的機會——如皋絲毯廠的前輩們,從幸存的羊毛紡織工藝中抽絲剝繭,再參照古籍記載,經過無數個日夜的研究考證,最終再現了中國自西漢傳承至今2000年的絲毯工藝。1973年,二十多歲的李玉坤來到了如皋絲毯廠,從事絲毯設計工作。彼時的設計實在是現今的我們難以想象的復雜——沒有樣稿參考、沒有實物借鑒,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一片狼藉的土地上開疆拓土。面對眼前棘手的問題,李玉坤表現得異常自信。早在十歲那年,李玉坤就已經接觸到了《八大山人畫冊》《芥子園畫譜》等繪畫經典;十三歲時,他在課余時間創作的作品《支援農業去》被四川的《新少年》選中刊登在封底上;在那之后,更是進入了文化館學習班,并有機會和文化館張寶蔚先生創作和學習……可以說,年幼時的經歷和積累使得他在繪畫技藝上的造詣遠遠超過了同齡人。所謂藝高人膽大,白手起家的現狀反而讓李玉坤沒有了任何的約束,開啟了創新又大膽的創作模式。新疆、西藏、西歐、波斯……全世界的地毯設計被其綜合雜糅到了一起,再結合絲綢本身質地紋理和色澤的特點,一個又一個風格迥異又具有極強民族特色的絲毯設計圖案躍然紙上,最終變成絲毯成品。1981年,剛剛而立之年的李玉坤來到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清華美院)進修。在這里,他受到了恩師袁運甫的精心指導和全力支持,不僅僅在開學第一天就受邀去時任系主任的袁運甫大師家中做客,二人更是就絲綢壁毯藝術的未來進行了深入探討。當然,為期兩年的學習,給予過幫助的大師遠不止袁運甫一位——張仃、范曾、吳冠中……老一輩繪畫藝術大師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藝,因為他們堅信,眼前這個天賦異稟的小伙子,必定是將來中國現代藝術夜空中的璀璨星辰。那是一段充滿青春激情和藝術溫度的歲月。中央工藝美院的求學生涯,不僅僅精益了李玉坤的繪畫技藝、提升了他的藝術素養,更為重要的是,如皋絲毯藝術從此多出了一批強有力的護航者——工藝美院從院長到講師,陣容之華麗可謂無與倫比。或許誰都沒有想到,百年前不幸淹沒在歷史洪流之中的絲毯工藝,不僅能重見天日,更是在李玉坤大師的努力下達到了藝術的高度。時間:1982年,地點:美國雙子畫廊。展會上精妙絕倫的繪畫作品讓人目不暇接,就像是往常那些個一樣。鑒賞家、藝術家、收藏家們穿梭于藝術長廊之中,面對著琳瑯滿目的作品,雖說喜歡,卻也有了一絲絲的乏味。也難怪,這些專業人士,每年都往返于各大繪畫展覽,欣賞過的作品何止千萬。每天重復著同樣的事情面對著一樣高水準的作品,雖說不上味同嚼蠟,多少也有一點審美疲勞,不足為奇。本以為這場展覽就像其他的一樣,高雅的平凡,卻沒想到在袁運甫大師這里柳暗花明。“這觀感這著色……嘖嘖嘖……!”袁運甫大師畫前駐足的人越來越多,人群中時不時傳來小聲議論。說來也是奇怪,尋常日子里敢于對著作品侃侃而談的他們這時候變得格外的小心謹慎——這一副畫太非比尋常了!依舊是袁運甫大師獨有的繪畫風格,然而遠觀之下總覺得有一種獨特的神韻,叫人捉摸不透。色澤似在變化、紋理仿佛流動,一直都說油畫的寫實感幾乎亂真,但是真要說讓畫兒活過來這件事,今天算是第一次得見!袁運甫大師微笑著看著人們驚訝又疑惑的眼神,心中原本懸著的石頭這才算落了地——是的,所謂重要的任務就是這一副畫,或者應該在畫這個字上加上雙引號,因為這不是一幅繪畫作品。這是一張絲毯,就是類似中東地區人們當作地毯來用的那一種事物,只不過這一次它被掛上了藝術長廊的展示位供世人膜拜。一件事物,做到極致,便是藝術!“Silk?”一聲疑問之后便是滿堂驚嘆,絲綢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這件事情哪怕放在太平洋的那一頭依舊如此!“中國絲綢”這四個字,對于收藏家來說就是升值空間和收藏價值的保證。不出意外,袁運甫大師帶去的所有絲綢掛毯被一搶而空,海外供不應求的市場讓這位將滿五十歲的偉大藝術家潸然淚下——他知道,今天的場面不僅僅意味著如皋絲織掛毯有了市場,更大的意義在于,中國絲毯藝術正式站上了世界藝術的大舞臺!“讓我們一起,把中國現代藝術壁掛打到全世界去!”大師顫抖的手幾乎握不住筆,即使是靈感最為澎湃的時候都不曾如此激動過。這一句話他要第一時間送往國內,送給自己的得意門生,他要告訴李玉坤——堅持自己的道路不要遲疑!如今,如皋絲毯早已經在國際藝術界聲名赫赫——長幅作品《千里江山圖》的市場估價已經達到了千萬級別;聯合國、國際機場、大使館等等,到處可見如皋絲毯的身影;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今年(2020年)早些時候,如皋絲毯藝術博物館注冊在案,成為中國第一、世界惟二的絲毯博物館……這些成就,足以支撐李玉坤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的地位,也足夠將如皋絲毯藝術推上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寶座。然而,榮譽一身的李玉坤卻前所未有的迷茫和無助。身為一位藝術大師,此時此刻他的目光早已經不是只看到自己的身影,更多的是如皋絲毯藝術的未來。“絲毯藝術的未來,樂觀嗎?”面對這樣的提問,一向和藹可親的李玉坤前所未見的嚴肅起來,“往大了說我個人對于未來的市場還是很看好的。以后,絲毯將會成為類似于繪畫、雕塑等這樣的藝術,越來越多的人會懂得欣賞它。”但是……小到如皋藝術掛毯這個門類,對于它的未來,李玉坤大師可以說已經無計可施!現如今從事最高級別藝術掛毯制作的女工,年齡基本都逼近退休歲數了,最小的五年之內也得從一線崗位上下來。織工正面臨嚴重的青黃不接的情況,后輩們幾乎無人想學甚至無人知曉這門手藝,它的失傳幾乎成為了必然!“沒有辦法。”對此,李玉坤大師卻沒有我們想象中的悲涼和失望,“年輕人不想學也不奇怪,這是一個精細的活兒,很累而且很難有好的收入!”雖然每一幅掛毯都看似價格不菲,卻沒想到現今這個行業依舊是有價無市!就像是梵高那樣吧,時代的大多數人品味不來,必須得靠時間來解決問題!可最大的問題也是時間本事!“如皋絲毯從失傳到復興再到今天,我們花了一百年時間!”李玉坤大師抬手抿了一口茶,“萬一在我們這一輩又失傳了,后輩們想要再次復興,兩百年都不一定!”因為,不會再有袁運甫,不會再有吳冠中,不會再有羅斯高,不會再有張仃……如皋絲毯的繁榮離不開李玉坤,當然也不能只有李玉坤!當年幾乎整個工藝美院甚至整個世界華人繪畫界都積極參與到復興如皋絲毯的長跑中,160多位藝術家鼎力支持,每一個人都不能缺失。未來,我們極有可能沒有了那一份幸運!僅僅依靠某一個人或者一小批人想要將如皋絲毯重新帶到藝術的巔峰,兩百年,或許也只是一個保守估計!我們,正在欠下一筆價值兩百年的債!回過頭看,老師袁運甫的叮囑和期望猶在耳畔。李玉坤大師努力了多年,即使已經年過古稀依舊想要為如皋絲毯藝術留下一些東西。哪怕未來如皋絲毯再一次被歷史洪流掩埋,至少后輩的有識之士們在試圖重現這門藝術的時候可以有的放矢。于是,編書、經營博物館、推動絲毯藝術進校園……這位可愛又可敬的老人依舊在努力地燃燒著自己,只希望在混沌的未來為絲毯藝術照亮一點點前路。之前在網上有看過一段視頻,老外們將家中所有“made in china”的物件全部搬走,發現自家幾乎成了一個毛胚房。很搞笑、也很提氣——離開中國制造,整個世界都將如赤身裸體一般,連一塊遮羞布都沒有!然而,環顧四周,雖然中國制造早已經統治世界,但是所有的設計和審美,有多少是獨屬于我們民族的呢?從小小的工藝、服裝再到建筑、音樂、美術……我們總是驕傲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卻連祖宗留下的一點一滴都覺得土氣。記者去過如皋絲毯藝術博物館,里面每一幅作品都叫人瞠目結舌,可是它們的命運就只能置于高堂之上供人遠觀——甚至連被人遠觀可能都只是奢望,兩次博物館之行,除了工作人員之外就只有記者及隨行的人。“我不需要任何的資助,只是希望大家在購置禮品、裝飾新居的時候,可以考慮一下我們買上一幅就好。”倘若未來有一天,所有人都被一套文化和審美體系教化成了一模一樣的個體時,希望會有人“一不小心”走進如皋絲毯藝術博物館,隨后驚呼一聲,“原來我們的文明曾經如此的絢麗!” 李玉坤,男,1947年3月生,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如皋絲毯藝術博物館館長,江蘇省國旗文化研究會會長;曾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大師聯誼會副會長、江蘇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第七、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十一屆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委員。他在絲毯設計上博采眾長,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藝術有機結合,創新出現代藝術掛毯這一絲毯珍品,在工藝美術領域內獨領風騷。在工藝制作上,他在繼承兩千年絲毯工藝的基礎上,獨創了“程式化工藝圖制作掛毯的手法”,用這種工藝制作的掛毯惟妙惟肖,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作為中國現代藝術絲毯的開拓者,他主持研制的現代藝術掛毯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成為中國傳統工藝和現代藝術完美結合的典范。該工藝始于西漢,盛于唐代,由于蠶絲原料的寶貴,歷朝歷代均為宮廷貢品。1973年,如皋在南方率先挖掘恢復這一優秀的傳統工藝,并迅速打開國際市場,使其成為輕工系統的出口創匯大戶。1981年,如皋和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合作,研制創新了絲織藝術掛毯品種,使其為著名畫家服務,提升了絲毯藝術價值,并成為國家禮品和重要場所張掛的藝術品。2014年,如皋絲毯織造技藝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原文載于:南通書畫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