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變革中的刺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存
時間:2023-07-29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154 分享:
呂存先生自小得祖父呂鳳子先生、父親呂去疾先生真傳,他巧妙地將油畫技法融入刺繡,為“正則繡”的創新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他的作品,多次應邀在國內外重大文化交流活動中展出,并受到國家和政府的表彰。在中法文化交流年中,他的作品被法國專家譽為“真正的藝術品”。
呂存先生對傳統繡彩藝術的堅持與創新,也正是中國匠人大會所倡導的新時代守正創新的匠人精神。
呂存憑借家學淵源和耳濡目染,加上與對家傳正則繡的熱愛,幾十年致力于正則繡艱辛創作和理論研究,為正則繡集大成者。他的作品全部原創,描繪生活,反映現實,具有時代特征、藝術氣息與人文精神。其用針法無定法,出針入畫,有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其正則繡作品多次在全國藝展中獲大獎,包括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并多次應官方邀請出國參展,在首屆中法文化交流展中,呂存的正則繡作品被法國專業人士稱為真正的藝術品。
江蘇丹陽正則學校的“亂針繡”是“正則繡”中的一種藝術創作形式,民國初年創始于江蘇丹陽私立正則女子職業學校,迄今一百年余年歷史。亂針繡在正則學校三十余年,形成了學院主義的繪繡風格,即以藝術創作為主,以針引線在織物上運用繪畫的視覺要素構成形象,它與繪畫藝術(主要是西畫藝術)是平行的一種藝術形態。
正則學校的亂針繡是正則學校的一門學科,有完整的教育體系,包含了呂鳳子所有的教育思想和藝術主張。呂鳳子提出:“我們是創造文化的力量”,“人生制作即藝術制作”。這是他針對全民的美育目標。他竭盡全力,傾其所有來開辦繪繡專科,創立亂針繡,目的是以美育人,以期民眾能從美的境界中去發現道德的境界,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準及思想境界,從而實現推動社會文明發展的遠大理想。
正則亂針繡特點與蘇繡特點相比:平對堆、齊對破、細對粗、密對松、和對變、光對趣、順對亂、勻對錯”。
“堆”指線條層層相疊,形體厚實;“破”指形象輪廓要用線去“破”,背景與主體相融,渾為一體;“粗”指用線粗大,瀟灑自如;“松”指線條要輕松,線松形不松;“變”指色彩豐富,用線多變;“趣”指畫面要有獨特的審美意味;“亂”指根據表現的需要自由用針,意到針到,有法而無法;“錯”指線條要靈活地交錯進行,而不是機械地交叉。
鳳先生長子呂存的父親呂去疾,1931年畢業于上海美專油畫專業,正則學校繪繡科教授、主任。呂去疾教授的“亂針”作品,是用西畫的視覺要素來作“繡”他有自己的創造和風格,在亂針繡的的教學中,他總結出自己的亂針繡理論和技法,創立了完備的教學方案,為亂針繡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鳳先生長媳呂存的母親陳顯真,畢業于正則藝專繪繡專科,正則學校繪繡科教師。
鳳先生長女呂存的大姑母呂無愆,1931年畢業于中央大學藝術系,正則學校繪繡科教師。
鳳先生小女兒呂存的小姑母呂無咎,畢業于正則藝專繪繡專科,正則學校繪繡科教師、班主任。
正則的亂針繡可以用各種用針方法塑造形體,色彩、明暗、線條都可以獲得綜合的、充分的運用。表現手法上它可以極度具體地、細致地表現客觀事物的所有造型和視覺特征,再現對象的空間關系、光色關系、明暗層次、形體結構等等。也可以不拘泥于自然主義的描寫,粗針大線地強調主觀理性與自我情感和個性的表現。
以描摹為主,以接近原稿為能事。“亂”指交叉線條,“繡”指工藝。
以創作為主,具有繪畫性,“亂”指任意用針,“繡”指繪畫。
以“寫”為主,“亂”指放逸不羈的自由思想,“繡”指文采。
“線有剛、柔、腴、瘠、抑塞、舒快,這是二者是與畫相同的。畫中線有整一性,我們繡中線是由無數修短不一的亂直線構成,卻更可顯示氣密度的大小,這是亂針繡中線和普通畫中線最不相同的一點,也就是我們亂針繡特具的構線技術”。
“色的明暗變化和調子的暗示,繡和畫是相同的。畫中色調到2次以上,總就成了灰色,而失多色原來色。亂針繡中色卻用摻和法,用多色線錯綜摻和。或用多色線順序摻和;或一次摻,而后再次、三次摻和;或排多色成一線,或揉多色成一線,摻和后仍能保留多色原來色,較用生色排比成畫,實更多變化多奇。這是亂針繡中色和畫中色最不相同的一點,也是亂針繡特具的設色技術”。
我們的作品雖然表現的對象是一個客觀的東西,但表現出來的卻還是表達我們自己靈感的作品。因為作為主體我們須使自己與對象完全融合在一起,根據自己的想象和深切的體會去造成藝術的體現。我們只有把我們的主體性與表現出的真正的客觀性這兩方面的統一起來,這才是一個真正的獨創性的概念。
創作的過程既是一個使理性內容與現實形象互相滲透融會的過程,又是一個情感與現實形象互相滲透融會的過程。我們一方面要救助與我們的理解力,另一方面要救助于我們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氣的情感 。
“手指離開眼晴的拘束,直接聽腦的指揮而成一種技巧”。
正則的亂針繡要“能令手指離開眼睛的拘束,直接聽腦的指揮”,是要求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要使用高級思維,即創造性思維方式,不拘針法,站到藝術的高度上去駕馭刺繡的創作。把針線活上升到藝術表現的范疇。
藝術的創作要有一種能力,那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靈感。無意識中突然興起的神妙能力。或因情緒或景物所引起的創作激情 。
如果要進一步追問藝術的靈感究竟是什么,我們可以說,它不是別的,就是完全沉浸在主題里,不到把它表現到完滿的藝術形象時,決不罷休的那種情況。
藝術品是有審美屬性的,必須是灌注了作者審美感情的,既提示生活意蘊,又具有審美價值和審美性的創造物才能稱為藝術品因此藝術形象應當是具有審美屬性的形象。我們在創作時,應堅持對生活物象做審美的升華。
我們在創作的過程中,要由心用針,以情走線,創造真實而鮮活的藝術形象。
正如米開朗其羅所說:“藝術家用腦,而不是用手去畫”。
正則的亂針繡的創作用針于無形,線隨心走,針跟意行,讓靈性得以自由發揮。
正則的亂針繡用線調色,色線交錯,是在視覺中產生顏色的混合而形成新的色相,稱色彩的空間混合。與油畫的光感、色感相比,有著自己獨特的美感。
以繪繡擔負起社會的責任,記錄社會事件,反映時代精神,這樣的繪繡藝術才能得以隨時代永存。
作品表現了受網絡游戲的影響誕生了一批頹廢群體。他們有共同的情緒和環境,不思進取,逃避現實,在游戲中尋求一種刺激與寄托。沉迷于虛擬的時空,體驗虛擬的刀劍恩仇。他們失去了對社會的責任感,更沒有對父母、親人的內疚感。
通過批判的目光讓我們間接地獲得審美享受,是藝術形象常見的美感作品。
這些代表著悠久歷史和文明的沉淀古村落,是農業文明演繹的見證,我們應該保護好這文化的根脈。走進生活,把針畫藝術和現實相結合,才能真正發揮針線藝術的魅力。
人之所以要創造這種東西,目的是為滿足“更高的心靈旨趣”,而且人類從事藝術創造還需“出于一種較高的推動力”。
在用針造型的過程中要能展示出作者自己之情意, 繪畫基礎是正則繡創作之根本,繪畫功底越深,越有較高的表現能力。
“我們的亂針繡既異乎一切畫一切繡,那么,我們就可以大膽地說是我們創造的美術品, 或者不至于被人笑話罷。”
呂鳳子把正則學校作為他美育實踐的園地,成為他一生無悔付出的價值所在。他用行動實踐了他“淚應涓滴無遺,血也不留涓滴,不留涓滴,要使長留千古熱”的神圣諾言。
呂存先生自小得祖父呂鳳子先生、父親呂去疾先生真傳,他巧妙地將油畫技法融入刺繡,為“正則繡”的創新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他的作品,多次應邀在國內外重大文化交流活動中展出,并受到國家和政府的表彰。在中法文化交流年中,他的作品被法國專家譽為“真正的藝術品”。
呂存先生對傳統繡彩藝術的堅持與創新,也正是中國匠人大會所倡導的新時代守正創新的匠人精神。
呂存,1955年出生。著名美術家、教育家呂鳳子嫡孫,江蘇省丹陽市正則畫院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工信部、人社部、文化部認定的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江蘇省非遺亂針繡代表性傳承人。正則亂針繡的第三代創作者。自小就深得祖父呂鳳子先生、父親呂去疾教授的真傳,肩負著傳承非遺的使命,其正則繡作在中國美術館、國家博物館和國內外重大文化交流與展出中獲贊譽不絕,多次受到國家和政府的表彰。
來源: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刺繡藝術專委會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