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蔣琰濱:翰墨飄香 刀筆刻砂——“紫砂九雋”系列報道(八)
時間:2024-02-17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397 分享:
編者按:近日,鳳凰網記者在江蘇專訪“紫砂九雋”,記錄了他們在豐富紫砂文化內涵,擴大紫砂文化影響力,開拓當代紫砂新路上的動人故事。“紫砂九雋”孜孜不倦的追求,也契合了學會“引領行業發展、滿足時代需求”,“把工藝美術產品打造成為生活必需品”的理念。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公眾號以“人物”為報道方式,作系列報道,繼續講述他們的故事
蔣琰濱在長期的探索實踐之中形成其有著鮮明特色的陶刻刀法,這樣的刀法讓人感到耳目一新、雄渾有力,人稱“琰濱刀法”。“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宜興,古稱陽羨。千年陶都,薪火相傳。一代代紫砂藝術家用妙手匠心喚醒手中的五色泥土,闡述對生命的熱愛、對歷史的追溯、對時代的追隨。如何更好地傳承與創新是永不褪色的時代話題。2017年,“紫砂九雋”誕生,由史小明召集范建軍、顧美群、蔣雍君、喻小芳、范偉群、蔣琰濱、毛子健、范澤鋒共九位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和陶瓷藝術大師組成。不同于傳統形式以名人命名或師門傳承的工作室、藝術館,這個藝術家群體打破了門戶隔閡、融匯制技所長,力求成為新時代紫砂文化的拓展者。六年走來,“紫砂九雋”從傳統中汲取養分,沉淀基因,用更貼近時代的紫砂作品詮釋紫砂文化,并在更寬廣更縱深的維度,豐富紫砂文化內涵,擴大紫砂文化影響力。近日,鳳凰網江蘇專訪“紫砂九雋”成員蔣琰濱,走進他豐富多彩的藝術世界,解讀他在開拓當代紫砂新路上的動人故事。美,不止于外物,不限于器,乃是用心凝成。三十余載的從藝生涯中,宜興“紫砂九雋”成員、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蔣琰濱以刀代筆,心手合一,于紫砂器物上縱橫馳騁、明書質樸,繪寫出樸拙真意、暢快人生。
蔣琰濱,1970年出生在宜興丁山白宕的一個陶藝世家,母族鮑氏是民國時期丁山著名的大窯戶“葛鮑兩家”之一。自幼癡迷書法,多年練就的書法童子功奠定了他今后紫砂發展方向的基石。深知學習培訓是提升自身潛能和綜合實力的最佳途徑,蔣琰濱自是不敢懈怠,多方求學:南京師范大學藝術設計專業畢業,后又赴浙江大學進修書法,入清華美院、中國美院紫砂高級研修班學習。2018年為南京大學吳為山教授的訪問學者,2020年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邱春林研究員的訪問學者。
眾人皆知蔣琰濱專長陶刻,其實早在80年代末就曾研習過紫砂壺藝、雕塑,這個階段的學習更多的是對傳統的一個傳承,也為日后的陶刻創作打好了堅實的基礎。90年代初隨陳復澄先生學習陶刻,蔣琰濱開始嘗試不囿于傳統的創作道路。此后師承舅父鮑仲梅大師(“紫砂鑲金銀絲第一人”,為“紫砂七老”之一任淦庭的入室弟子),并逐漸把陶刻確定為專攻方向。一路走來,他從未放棄對書法的學習,并拜儲云先生為師。同時為了提高繪畫水平,又拜師大寫意花鳥畫名家吳冠南先生門下,得其悉心指導。書畫功力的提高助益他在陶刻路上更為精進。從本土傳統陶刻手法的研習到博彩眾師之長,蔣琰濱又時時從書本、歷史中去汲取養分和素材,在長期的探索實踐之中形成其有著鮮明特色的陶刻刀法,這樣的刀法讓人感到耳目一新、雄渾有力,人稱“琰濱刀法”。“琰濱刀法”是蔣琰濱陶刻技藝的集大成者。在題材上,廣取博收,除了運用山水、花鳥、人物等傳統題材外,還提取青銅器、玉器、版畫以及年畫中的素材,突破了紫砂陶刻固有的題材和風格,使作品自然古樸、刀味濃郁并富有鮮明的個人特色,成為當代“文人陶刻”的典范。在技法上,除了傳統的陶刻技法,他還將篆刻、漢畫像石、版畫的雕刻技法融入陶刻之中。刀刀樸素自然,給人以拙味,又拙中現巧,體現了個性的張揚,張揚中不失紫砂本體之美,二者合一,給人以率真樸拙的自然之味。然而蔣琰濱并不駐足于此。近年,他又確定將“寫意陶刻”作為新的研究課題,執著前行。伴隨技藝的不斷精進,他的作品也廣受矚目。他曾多次應邀前往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盧森堡、阿聯酋、日本、奧地利等國家進行陶藝展覽并組織交流活動。作品在國內外各大專業展評中屢獲金獎并被多家博物館收藏。其中,作品《六方魚尾瓶》和《四方開窗千簡》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金瓜提梁壺》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三足寶鼎壺》被南京博物院收藏,并獲第二屆中國紫砂原創專利作品評比金獎;《茶生墨相》茶具文房組合榮獲第十一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展金獎;《雅樂清茗》紫砂壺榮獲第十二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展金獎;《太平清宴文房組合》紫砂壺榮獲第九屆“大地獎”中國陶瓷創新與設計大賽特等獎、第二屆“百鶴杯”工藝美術設計創新大賽百鶴獎;《陶刻棒槌瓶》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發展大會中鼎杯大賽金獎。技藝之外,蔣琰濱對行業的發展亦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2016年他以“弘揚陶刻文化、培育陶刻新人、豐富陶刻創作”為旨成立宜興市陶協陶刻協會。對內常年開展陶刻新人班研修班、陶刻大賽及展覽等活動,堅持“既有傳承,又有創新”的理念,推動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對外積極與其他陶瓷產區交流互動,在景德鎮省陶瓷研究所建立創作基地。2021年擔任中國江蘇鄉土人才技藝技能大賽(陶刻項目)技術文件制定專家。2018年始,蔣琰濱又組織一年一屆的高研班,帶領紫砂界的藝術家們走出國門,赴英國倫敦大學、劍橋大學進行深度的國際交流及學習深造,陶刻協會被授牌成為英國倫敦大學聯盟國際陶瓷藝術在中國區唯一的實訓基地。為了進一步推動更深層次更廣范圍的國際交流,蔣琰濱組織創辦宜興市國際陶瓷藝術發展研究院,與倫敦大學中央圣馬丁學院簽署備忘錄,致力于推動中國陶瓷藝術教育的發展,并逐步構建基于宜興紫砂,面向世界的陶瓷藝術交流平臺,更好地向世界傳播紫砂文化,為推動國際間陶瓷藝術的各項交流與學術研究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頒發倫敦大學特聘教授證書2018年蔣琰濱被聘為英國倫敦大學特聘教授,這是目前中國陶瓷藝術界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授予此榮譽的藝術家。2023年又被聘為浙江農林大學特聘教授。在更寬廣的舞臺上,講好宜興紫砂的故事,蔣琰濱正用心中的刻刀在這個時代鐫刻下清晰的印跡。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鳳凰新聞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