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讀|中日紋化對比
時間:2023-01-26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1508 分享:
在最近幾年里,我國多部電視劇的服道化問題遭到熱議,在這些劇里,不管是顏色、設計,還是紋樣,都出現了大量日本元素。
不止影視劇如此,很多國際設計師也都認為鶴紋、波浪紋、菊花紋等紋樣是日本獨有的。
除了濫用和風元素來打造國風題材之外,還看到一些明明使用的是中國元素的設計,卻仍然“日里日氣”的。
前兩年還引發了中日鶴紋之爭。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誤會?
“以日代華”、“日里日氣”這些情況,為什么會出現?它的根源又出在哪呢?
今天,我們借討論龍紋、渦紋、云紋、鶴紋為契機,來看看中日紋樣有何區別!一起來探尋中日審美與民族性格的不同,回顧中日在漫長的文化交流過程中被模仿和被影響的歷程.....
龍紋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至當代,始終是中國歷史中最具代表性的紋樣之一。
當我們在古老的河床中蛻變,龍也一直伴隨著我們蛻變。
中國龍紋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當時在彩陶上就出現了龍的雛型。
中國的龍紋藝術十分精彩,姿態各異,有正龍、升龍、行龍、團龍。種類也非常多,夔龍、虺龍、虬龍、蛟龍、應龍、海龍,還衍生出蟠螭、螭吻、摩羯(龍魚)等等形象。越遠古,就越充滿神秘感,粗狂、甚至猙獰,再往后就越寫實、慈祥、喜慶,甚至憨厚。中國的龍紋最為突出的三個應用場景,一是宗教祭祀,比如玉龍、青銅器龍紋、佛教護法龍,道家的龍王等。二是皇家,龍袍、龍椅、龍殿,三是民間,百姓們喜歡使用這些龍紋來結婚祈福等等,明清時期至今的民間龍最甚。龍,對于中華民族來說,其地位不言而喻,是華夏“天人合一”的最高體現。而日本龍紋據說是在鐮倉時期由中國傳入,一直保留著傳入時的基本形象,只是外在細節稍有變化。上面提到的鐮倉時期對應的是我國的宋代時期。宋時中國龍紋已經發展了幾千年,形式、內容都已經高度成熟,紋樣十分精致、華麗,日本龍紋在宋的基礎上進行再造。因此日本多數是寫實龍紋而少數是寫意龍紋。日本本土的龍,分為云龍、丸龍、立涌龍、雙龍、雨龍、應龍、登龍、蟠螭。中國龍變化萬千、剛毅矯健、蒼勁古樸的,具有寫實具象的中國龍,相比日本的單一,寫實而妖嬈的龍紋。就可以得出第一個差異點,即使是相同題材的紋樣,也會在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內涵中呈現不同的造型特征。與龍紋剛好相反,中日龍紋在后期都指向祥瑞的寓意,但造型略有不同。而中國渦紋和日本巴紋則是造型看似相似,但寓意卻完全不同。日本巴紋可能起源在奈良時代,流行在平安時代到鐮倉時代。大量出現在服飾、武器、建筑、日常生活等方面。祇園祭上的巴紋體現的是慰靈法事所附帶的祈禱,武神八幡神的巴紋則帶有鮮明的武神精神,《火影忍者》里宇智波一族的血脈象征寫輪眼。在民間,日本瓦當上的巴紋又稱流水巴,象征以水克火。后來巴紋成為私有化的家紋,傳說從西園寺家開始,到了江戶時代使用“巴紋”的竟有幾百個家族,被演繹的五花八門。有左巴,右巴,一巴、二巴、三巴、四巴……最典型的還是右三巴。我們以上說的巴紋也多見三巴、四巴紋,熱心的觀眾們應該也發現了二巴紋,與我們的中國的太極極其相似。值得一說的是,日本紋樣有一點做得很好,在原生元素貧瘠的情況下,日本紋樣也在不同時代大力創新著。新石器時代彩陶就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它的成熟于青銅時代。你看商周的青銅器上形為中間有一小圓圈,周圍有四至五個鉤曲陰線,這就是渦紋。中心的圓圈代表北極星,曲線似龍騰飛之狀,作為龍的抽象擬態,渦紋是“青龍之象”的星宿表達。渦紋是古代圖法的一種,為古代祭司所用,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這是中國特有的星象崇拜,而日本并沒有星宿的崇拜觀念,并且是在漢代以后才開始使用這一紋樣,是自然崇拜的體現。中國渦紋商周文物非常的多,但后世發生斷崖式下降,今天在少數民族地區仍能其蹤跡。日本的巴紋文物并沒有比較古老的版本,目前可知較早載體文物是日本高野山金剛峰寺的《阿彌陀佛 眾神來迎圖》,這幅繪畫來自十二世紀,它的美術風格與畫中人物都并非日本本土元素,而金剛峰寺屬于天臺宗佛教宗派,這一宗派又正好來自于中國。在此之前的相關傳說仍有很多,但都不及中國商周時期這么遠。所以會有人說,這類抽象幾何圖形有可能世界各地都會生發,但就目前發現來看日本巴紋源于中國渦紋可能性更大。這個案例我們可以得到第二個中日紋樣的差異點。撇開原產地之爭,相似相同的紋樣受到世界觀影響,其文化內涵必定有所差異。農耕民族天生喜歡云,這一點在中國古人身上,被放大到了極致。你看,云雷紋于商周,云氣紋于漢魏,朵云紋于唐,如意云紋于明清。中國哲學認為凡事都有一種“氣”,云也是,它一動就是“運”,于是有了“運氣”,運氣連連。日本的云紋大量的借鑒了中國云紋的形態,從隋唐直至明清頻繁地汲取來自彼岸的藝術養分。最常見的有朵云紋與如意云紋,我們看江戶時代以來浮世繪、和服朵云紋與如意云紋比比皆是。另一種日本“云紋”——エ霞紋。日文中工霞紋意味形如“工”字的繚繞霞紋。工霞紋單一板正,線條平行,較為簡約工整。雖與我們的煙云紋、云峰紋形狀上相似,但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的,中國煙云紋、云峰紋主要出現在中國畫、連環畫領域,作為裝飾頻率較低,與工霞紋的裝飾規則和排列組合也不盡相同,中國煙云紋視覺上更加大氣舒展,更為靈動輕盈,展現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闊的精神格局。而工霞紋更加的精致細膩,有固定的日風范式,符合其民族的審美性格。看到這里,想來會有人說:工霞紋可能起源于中國,也帶有強烈的東方韻味,為什么我們中國設計師不能用呢?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中國傳統紋樣中為什么沒有高頻的使用這種工霞紋,而日本卻高頻的出現呢?而頻率差異將塑造主次之分,不斷重復的紋樣將塑造符號!雖然中日有相同和相似的紋樣,但出現頻率并不完全相同,日本除了喜用朵云紋與如意云紋之外,還特別喜歡使用工霞紋。而工霞紋無異乎形成了日本紋樣的經典符號之一,是日風的代表紋樣,形成了日風的固定范式。工霞紋樣式的紋樣在中國的裝飾領域確實出現率很低,在日本卻很高,這就是為什么中國傳統紋樣中沒有高頻的使用這種工霞紋。丹頂鶴是中日韓三國的吉祥之鳥。分布于中國東北、蒙古東部、朝鮮、韓國、日本等地。在中國,丹頂鶴俗稱仙鶴,與道家關聯最深,鶴紋形象常常仙風道骨,而最主要的寓意是長壽與飛升。關于鶴的道家傳說也不絕于耳。鶴在百鳥之中,僅此于鳳凰,被尊為“羽族之長”。鶴紋繼承了道家長壽和祥瑞的內涵,深入人心,在明清文臣官補中位列一品,在民間年畫、刺繡、瓷器、雕刻中用以祝福長壽。鶴紋常見翔鶴紋、立鶴紋,形態有自然形和團形等。與云組合成為云鶴紋,與松組合松鶴紋等。韓國鶴紋深受中國影響,帶有濃重的道家思想同時也復制了中國的官補服飾體系。日本的鶴崇尚也是受到中國道家文化影響產生的,而比較有地域特色的是日本民間“鶴妻報恩”的故事。日本平安時代時鶴紋已經比較流行了。特別是受到唐代紋樣影響常見形式為松鶴紋。鶴紋是中國瓷器中的常見主題,日本瓷器將其摹仿演化成新的日本式樣,在江戶時代初期九州佐賀縣著名的“伊萬里燒”最為典型。中國更喜歡翔鶴紋,日本這邊把二只展翅的鶴相對組成菱形,叫菱鶴紋。這是日本鶴紋的一個特色。另外,日本鶴紋還在家紋有很好的表現,而且很有日本本土特色。其中折鶴紋是日本本土紋樣。但整體來說,中日鶴紋出現頻率都很高,在許多造型上可謂十分近似。即便相同元素、相同內涵的紋樣經由不同民族的習慣和選擇,將呈現不同的排列組合和色彩搭配,逐漸的形成風格特征。中日韓三國擁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同的紋樣元素,但整體上三國所形成的風格具有差異性,進而形成了國家氣質。再舉個例子,日本的菊花由中國傳入,日本菊文化明顯吸收中國歲寒三友之說,皇室更是驚羨菊花之美,其裝飾菊紋在中國的基礎上向精致靠攏,并頻頻出現。在今天已然成為日本文化的標志之一。而中國的菊紋仍然延續著“花中隱者”的高潔物象和長壽的美好祝愿,備受人文和百姓的喜愛。中日菊紋可謂各具其民族風格。中日風格在兩國鶴紋上當然也有所體現。但即便如此,有的樣本因日本對中國紋樣全局的直接模仿導致了產地無法分辨。以上只用龍紋講中日紋樣造型的差異,用渦紋講中日紋樣內涵的差異,用云紋講中日紋樣使用頻率的差異,用鶴紋講中日紋樣風格的差異。單憑以上的紋樣對比,我們還可以通過很多層面對二者進行比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