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嘉慶始,清廷國力日衰,窯務廢弛。由于經費十分緊,加之人工原料費用逐年增長,故而官窯質量大不如前,咸豐年間由于太平天國戰爭,御器場被焚毀,直至同治初年才重建。
同治光緒在位期間祭典、大婚等活動較多,加之國力有了一定的恢復,“同光中興”的格局使得清廷有充足的財力燒瓷,據《清檔·內務府工業清冊》記載,光緒間曾多次為慈禧壽辰燒制瓷器,制作水平極高,在晚清瓷器中鶴立雞群。其中仿康熙、乾隆的精品已經達到了康熙、乾隆瓷的水平,堪為晚清中國手工制瓷的巔峰之作。
標準賞瓶形制,通體以粉彩繪“百蝶富貴”圖,所見彩蝶翩翩起舞,姿態各異,設色華麗,俱不相同。百蝶寓有“壽至耄耋”之意。口沿下飾粉彩如意云紋,肩部兩道弦紋間飾纏枝花卉托壽字紋,近足處飾蓮瓣紋,整體製作極為精良,是一件具有濃厚官窯風格的陳設器。
長頸瓶造型秀雅挺拔,曲線舒展美妙,通身素面,施以霽青一色,寶光內蘊,盡顯靜穆素雅。器雖小,然制作精致,仍保留有三代之風韻。膽式瓶創燒于宋代,并沿襲至清代。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就曾寫下詩句“膽樣銀瓶玉樣梅,北枝折得未全開。”祭藍,清宮舊稱為“霽青”,原為仿宣德寶石藍釉燒制而成,為唐英《陶成紀事碑》中“仿古采今”的五十七種釉色之一。
黃地綠彩品種始見于明代永樂官窯,此類器物為皇家祝壽活動時由景德鎮御窯廠定燒,為皇家專用官窯器物。據清典《皇朝禮器圖式》載,黃地綠龍紋器物屬二品及三品嬪妃所用。由此可見清宮等級制度之森嚴,用瓷法度之健全繁細。此盤施黃釉,內壁以綠彩繪云龍紋,龍立于云間,體態矯健,昂首向前,保存至今,品相完好,頗為難得。
“紫金釉”,因以“紫金土”配釉而得名,是一種以鐵為著色元素的高溫釉,又因顏色近似僧人的袈裟,明代亦稱“老僧衣”,此對碗圓口弧腹,圈足,胎質堅質緊密,胎體輕盈,比例協調,深具線條美。釉質細密醇厚,勻凈內斂,醬中閃金,光鮮明麗,雅致可人,是較為典型的清代醬釉器。
碗胎質細膩,器型端正,式樣優雅。外壁以黃彩為地,繪蝙蝠壽桃紋,姿態各異,靈動至極。其施彩多樣,敷色精準,繪制細膩,神形兼具。圈足修削規整細致,款書端莊秀美,是光緒官窯的代表性作品。
碗外壁以粉彩繪鳳穿花,所飾夔鳳,與周邊花朵枝蔓相繞,有條不紊,形成完整圖像。口沿脛部均繪金彩弦紋,更添一份華貴,鳳紋含有天下太平、萬物安寧之意,其紋飾盛行于各種官窯器物,并一直延續至清代晚期,此類碗亦有署“慎德堂制”款識,說明其紋樣深受道光帝喜愛。
梵文是古印度的一種文字,又稱“悉曇”字。隨著藏傳佛教的傳入,明清兩朝青花器十分盛行書寫梵文,為禮佛祈福之需。該碗器形端莊沉穩,總體紋飾布局疏密得當。胎釉細膩瑩潤,青花發色淡雅明快,為道光時期典型的御瓷精品。
爐鈞釉為雍正時期的創新品種,是仿燒宋代鈞窯器時衍變的品種。其釉中的結晶體呈深淺不一的紅、藍、紫、月白等色,交融激蕩,五色斑斕,蔚為奇觀。這種釉色以雍正為最美,至乾隆后期,釉色中的紅逐漸消失,變成所謂的“素爐鈞”。這件道光窯的爐鈞作品,即呈現典型的清后期釉色特征,釉汁的流淌流動的視覺效果已經消失,變成了無數大小不一的圓圈狀釉面特點,饒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