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分水,也叫“分水皴”法,分水技法是傳統青花瓷繪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用青花料在瓷器坯胎上勾勒紋飾后,在紋飾的輪廓線內,以含不同分量青花料的濃淡料水,分出深淺不同的色調。
歷史上,分水技法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繁盛到衰落,有著獨特的發展軌跡,傳言青花分水出現于康熙時期,實際上在元代和明末青花瓷上我們都能看到嫻熟的分水畫法,只是這種技法在康熙朝得到充分發揮,成為了康熙朝青花的一個典型特征。
青花分水需要根據畫面的不同將青花料調配出多種濃淡不同的料水,在坯胎上直接作畫,以此畫出濃淡不同的色調。
由于青花濃淡的不同,形成了色彩上的不同感受,在同一筆中也能分出不同的濃淡筆韻,這種青花分水描繪技法層次豐富,立體感強。
根據畫面的需要將青花料調配出多種濃淡不同的料水,在坯胎上直接作畫,就出現濃淡不同的色調,就叫“平水”。
同一筆分出不同的濃淡筆韻,通過筆在坯上停留時間長短來表現濃淡,時間長積料多就顯深色,反之成淺色,這種青花分水描繪技法層次豐富,立體感強,被稱為“陰陽水”。
青花竹石芭蕉玉壺春瓶
青花分水時一般筆尖不能觸到坯體,是通過水連接筆與坯。青花分水濃淡主要取決于青花料通過水在坯體上沉積的厚薄來表現的,越厚越濃。
五十年代,景德鎮市青花大師王步先生,在傳統基礎上,借鑒水墨畫特點,在青花裝飾上開創新的表現手法。
王步 青花燈籠瓶
王步先生的許多瓜果蔬菜小畫,多分以淡水,在轉折間點綴一兩點最濃的色塊,使整個作品顯得清新、明快、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