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 | 茶洋窯
時間:2023-06-02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187 分享:
茶洋窯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東南約25公里,分布在茶洋自然村的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山坡處,南臨南福鐵路及閩江。該窯創燒于北宋中期,是一個以青釉、青白釉、黑釉器共存,集龍泉窯、景德鎮、建窯、磁州窯和吉州窯等窯系于一身的民間窯場,憑借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便利的水運交通,其產品不僅供應國內市場,還銷往海外。
茶洋窯址地理位置圖
茶洋窯陶瓷以海外遠洋貿易為導向而聞名于世,依托閩江河流運輸條件的優勢和海絲貿易的興盛,推動了茶洋窯瓷業的發展。宋 茶洋窯茶葉末釉形水注
宋元時期的茶洋窯陶瓷制作技藝吸收了水吉窯、龍泉窯、景德鎮窯、吉州窯等多個窯口的長處,形成自有特色的多樣產品,茶洋窯茶洋盞,釉色豐富、品種繁多,有兔毫、白幅輪、黃天目、玳瑁、茶葉末,虹彩天目等,其釉色光滑滋潤,變幻莫測,盞中呈現出宇宙與星空的自然萬象,玄妙神奇。宋 茶洋窯天目盞
宋元之際,茶洋窯生產規模最大,燒造時間最長。主要生產社會生活日用品,兼燒制陳設供器、玩具等。茶洋窯主要燒造黑釉茶器,由于當時社會上“斗茶”之風在全國盛行,促使茶洋窯黑釉茶器的生產迅猛發展,茶洋窯瓷業因此而繁榮。茶洋窯燒造的黑釉茶碗與遇林亭窯址、水吉窯址的產品一樣,同屬“建窯建盞”的遺址產品,時稱“甌”、“盞”,是當時社會最為珍貴的茶器。宋 茶洋窯黑釉瓷盞
茶洋窯黑釉茶碗,其釉色呈黑色、褐色、醬褐色,部分有兔毫紋,施釉不及底。腹外壁上部厚釉,下部薄釉的現象較為常見,疑似施有二層釉。茶碗胎體因含鐵量較低,多呈現灰色或灰白色,少量呈灰黑色。相比建窯的茶盞,其碗口較為寬大,腹部較淺,器型外壁露胎處常見輪旋痕。宋 茶洋窯青釉刻花盞
依據當前的資料,茶洋窯在明代處于停燒階段,為何如此目前不知其原因,然而進入清代,特別是中期,茶洋窯又重操瓷業,只是這一時期燒制的產品改以青花為主,器物種類仍以碗、盤、碟、杯等為主。茶洋窯的青花發色多顯灰暗,釉面有開片,器胎灰白或土黃,比較細膩,裝飾紋樣有花卉、草葉、飛鳥等,構圖比較簡潔,流暢自然。茶洋窯雖然在清代燒制青花瓷,但和同時期福建地區燒制的青花的其他窯口相比,其產量、影響力等均不是很大,同在南平境內的政和東平窯、浦城前村窯等要規模相對大得多。來源:中國陶瓷雜志公眾號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