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讀 | 青銅車馬器:古代豪車的炫目高配
時間:2023-12-12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1195 分享:
車馬器是古代馬車上的青銅配件,在中國發現最早的年代的車馬器位于河南安陽殷墟。西周時期是車馬制度開始出現的時代,馬車被作為等級身份的體現物。戰國晚期,騎兵逐漸取代戰車成為主要的作戰手段,并且主要被作為出行代步和運載貨物的工具。漢代車馬器分為兩類:御馬器和御車器。戰國青銅車馬,青銅器,山西聞喜上郭村出土 這件作品中,車馬結構完整,銅車結構甚密,裝飾物和一些小型構件較為細致。整車通體錯金銀,工藝精湛,顯得富麗堂皇。四匹銅馬列隊整齊,形態生動,氣勢恢宏。對研究中國古代車馬制度和冶煉技術等,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是珍貴的藝術作品。
戰國青銅車馬,青銅器,三里墩古墓出土,現藏于南京博物館
青銅高車,臨潼秦陵出土,秦,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又稱立車或戎車高車按照真實人、車、馬比例的二分之一制作而成,部件精確還原,重量超過2.3噸,其中黃金和白銀就有14公斤,通體彩繪,它們是供秦始皇靈魂在地下世界出行的工具。青銅安車,通長317厘米,高106厘米,臨潼秦陵出土,秦,是秦始皇鑾駕之一的安車模型,人、馬、車的形制是實物的二分之一大小。陜西歷史博物館藏青銅騎兵 戰國晚期 現收藏于甘肅省博物館
整套戰漢車馬器
銅軛,腳長55.7厘米,寬5.7厘米,軛首像蘑菇狀高8厘米,上徑7厘米,下徑4厘米,河南安陽大司空村出土。商晚期
銅軛由三部分組成,首像蘑菇的形狀,其頸部飾蕉葉紋;筒體的身裝飾著張口的龍紋;兩腳作半管狀,上下各有大小兩個方形穿孔,以供穿系繩索。它系于車衡上,兩腳下端的穿孔系穿繩索套住馬頸。出土時它斜立在馬的頸上,是用來把馬和車子聯結起來,拉動車子前進的裝置。
河南安陽郭家莊商代車馬坑及其上的銅飾件
車子是種活動性的高臺,易為眾人所注目,所以商周時期,馬車經常作為統帥的指揮臺,建有大旗,更增加車子的重量。但真正以輕巧、機動為目的的實用車子就不必有這么多裝飾。所以發掘的車子,有些只有防止車輪脫落及套馬頭的銅飾件。有的軛飾件還以骨制作,顯然是為了減輕重量而考慮。
銅車軸 長15.8厘米,口徑5.4厘米,商晚期,公元前14~公元前11世紀。加拿大安大略省博物館藏
這件銅車軸飾于1929年收入加拿大安大略省博物館館藏并編號。其裝飾的浮雕紋飾,口沿是一對隔釘孔相向的龍,其下又有四片蕉葉紋,終端是一造型較為簡單的蟠龍。商代人既然已有鑲嵌礦石于銅器的經驗,理應也能鑲嵌金屬。如果將來能在商遺址發現銀,就比較可以肯定金銀鑲嵌技術的存在。
銅車軸飾,長15.5厘米、15.6厘米,徑4.8厘米,大司空村出土,商晚期,公元前14~公元前11世紀
大司空村的車軸兩端發現了一對圓筒形的裝飾,除了尺寸稍小,其花紋的排列及形象都幾乎與上圖這件一模一樣。 獸頭青銅軸端銅軎(wèi),長13.2厘米,轄長10.5厘米,春秋早期,公元前8~公元前7世紀 鑲嵌金與銀的青銅馬車飾件,最大直徑10.5厘米,東周,公元前4世紀
錯金銀青銅飾,長13.7厘米,高8.8厘米,戰國中晚期,公元前4~公元前3世紀,河南輝縣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錯銀青銅承弓器,長21.5厘米,寬6.1厘米,戰國中期,約公元前4世紀
金龍首衡帽,模鑄,圓銎龍首。龍首長而直,中空。額中有一葉狀凸起。兩腮飾卷云紋。雙目倒立而突出。鼻上有三褶紋,前端上翹,中有凸棱,兩側作卷云紋。長嘴微啟,牙齒交錯。雙耳呈桃形,兩角呈“八”字,有螺旋紋。銎邊有方棱,壁側有二銷釘孔。長9.8、徑3厘米。重分別為298.2/334.6克。中山王厝墓出土。衡帽,器形為長圓筒形,系套入車衡兩端之帽。器身外表為錯金銀龍首銜環,帽頂鑄有夔龍首,雙目圓睜,口銜小環,小環內套有一大環。龍身飾銳三角形,金銀交錯。龍首及雙角均用金錯銀。高10、徑3厘米看。中山成公墓出土。軛角套飾,體彎曲成勾狀,兩側有立邊,正面平,呈長圓形,另一面呈圓弧狀,頂端有三齒和一個銷釘孔,上下兩處各有一道凸棱飾。長7、寬4.4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鑾鈴,形制基本相同,由大到小可分為四級。長方銎,中空,以便插入固定于衡上的木柱內,銎頂中部出方柱形鈴柄,上為橢圓形扁鼓鈴,鈴體一面鏤孔輻射面,呈“米”字形。兩面中心各有一小圓孔,上下對稱,內含石丸,當鑾鈴搖動時石丸撞鈴體,出鈴聲。中山成公墓出土。轙(yǐ)一套五件,四大一小,形制相同。拱身,斷面呈橢圓形,兩直腳,斷面近似長方形。除中間一件小轙外,其余四件轙的兩腳均為一長一短,嵌入衡木后,兩側每對轙形成內高外低的斜環狀。轙身除嵌入衡木部分外,全身飾金錯銀勾連卷云紋。中小轙,高7.8、寬7.6厘米。四周大轙,高7.8、寬9、腳長4和3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銀轙(yǐ)拱身,斷面呈橢圓形,脊背鑲有一道凸起的金棱。兩腳直,斷面長方形。除中間一件小轙外,其余四件兩腳一長一短,嵌入衡木后,兩側每對轙形成內高外低的斜環狀。小轙高6.3、寬7.6厘米。其余四件各高7、寬8.8、腳長2.9和1.7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錯金銀銅車軎(wèi)器表飾錯金銀花紋。轄為銅帽鐵身,帽部獸面錯金銀,孔內殘存朽革帶。錯金飾兩端為云紋,中部為黃白相間的寬帶紋,環耳兩側為云紋。外端的弦紋作凹弧面寬帶紋狀。軎呈筒形,一端透空,一端折沿,側壁立一長方形環耳,另側壁立一螭首鉤,環耳和彎鉤,兩者相結合可系革帶用以固定車蓋。中山王厝墓出土。蓋頂飾,為中山王厝墓2號車馬坑內3號車的構件。由銀盤和包金飾兩部分組成,銀盤正面光潔,中間有一圓形凹槽,恰好將泡飾嵌入。背面粗糙,周邊下折的短立沿內側有四等距個系鼻,可穿帶固定在車蓋頂部;中間有一圓形槽,槽中部有一橫梁,梁上可系帶用于固定。泡飾為圓凸面,下面中間有一系鼻用于系帶連接銀盤。銀盤徑15.1、泡飾徑7.3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銀珠網飾,中山王厝2號車馬坑的2號車和4號車共出土銀珠2865粒。圓形,大小不一,中貫一孔,有的尚存泥芯。出土時位于車欄外,應為車欄上的裝飾品。珠分網連和串連兩種,網連者飾于車欄前,串連者飾于車的兩側欄。徑0.9~1.1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民間文化史綱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