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陶瓷處于高度繁榮階段,北方之汝窯、定窯、鈞窯、官窯、耀州窯,南方之龍泉窯、景德鎮窯、建窯、吉州窯均負盛名,且產品各具特色。宋代陶瓷仍以青瓷和白瓷為主,但也發展了釉下彩繪瓷和各色窯變的彩釉瓷。官窯是政府控制、專供皇家用品的窯場,規模龐大,技術精湛,而多數民窯則以燒造民用瓷為主。其中,技藝精湛者也被政府指定燒造貢物。中國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元代時,江西景德鎮已發展成全國的制瓷中心,所燒制的青花及釉里紅開創了彩繪瓷的新局面。
1.青瓷
(1)越窯青瓷:今浙江紹興。陶瓷造型逐漸由唐代之飽滿向輕巧活潑風格過渡,用印花、刻花、堆塑等多種裝飾手法,有的還用金銀鑲邊,釉色呈雅凈純正之湖綠色,務求器物優美精致。
(2)汝窯:今河南臨汝,汝窯胎土細膩,多呈淺灰色,釉料稠潤清瑩,有如雨過天晴般的淡藍色,隱現出細碎的開片。早期多素面無裝飾,具有含蓄高雅之美。晚期有印刻花,常見有蓮花、萱草等紋樣,隱現于釉汁下,別具情趣。
(3)官窯:專燒宮廷用瓷,胎土呈鐵色,釉色以粉青為代表,又時顯如蟹爪紋的自然開片,口沿及足部因釉質較薄而露胎色,稱為“紫口鐵足”。在勻凈優雅中顯示色質的對比和變化。宋室南渡后,又先后在臨安設“修內司窯”,及“郊壇下窯”,燒有粉青及蜜蠟黃等釉色,胎薄釉厚,除燒盤碗等用器外,多仿上古青銅禮器。
(4)耀州窯:興起于唐代,所產青瓷受越窯影響,有印花、劃花、刻花及透雕等多種手法裝飾。造型規整而風格渾厚,尤以刻花技巧見長,所刻花紋依器物及圖案主次分出高低深淺多種層次。刀鋒犀利,線條豪放灑脫,有的近于浮雕,立體感很強。在花瓣及流水部分又巧妙的用梳狀工具劃出成排的陰線,形成優美細膩的效果。又因釉汁施于起伏的花紋上,自然形成厚薄不勻,而使釉色深淺出現變化。其釉色基本呈現橄欖綠和淡青色,沉靜素雅,裝飾紋樣題材豐富,有花卉、禽鳥、魚水、嬰戲等。
(5)龍泉窯:該地瓷窯密布,產量極高,大量出口,造型優雅洗練,釉色青翠,如玉一般純凈溫潤,有粉青、梅子青等色。白胎厚釉,往往在器物轉折處因釉層較薄而露出胎色,形成“出筋”效果,從而打破釉色的單調感,顯得更加清新典雅。常見器物有碗、盤、瓶、壺等類,有的在器物上用堆貼或浮雕手法加以裝飾,如在盤中心堆貼出雙魚圖案,頗為別致。
(6)哥窯:其器物表面布滿因釉料與瓷胎燒造中膨脹系數不同而形成的斷裂的紋片,別有一種自然古樸而典雅的趣味。裂紋根據其形狀、大小的變化,又有魚子紋、蟹爪、百圾碎等分,還有黃色紋片和黑色紋片在一件器物上參差出現的“金絲鐵線”。哥窯的瓷胎呈紫褐色,器物的邊緣往往出現褐色,稱為“紫口鐵足”。品種有盤、碗、文房用具,也有瓶、爐之類的陳設品,釉色以米色及豆綠為多。
2.白瓷
(1)定窯白瓷:以燒白釉瓷為主。定窯瓷胎質堅細,器體很薄,裝飾手法多以刻花、印花及劃花為主。圖案紋樣常見有牡丹、荷花、菊花、石榴、龍紋、魚水紋等,線條活潑流暢,印花精細嚴謹,結構巧妙,暗花器表上因深淺不同而呈現出微妙的光彩變化,具有沉靜雅致而華美的藝術效果。定窯燒制瓷器的樣式品種很多,出土有杯、盤、碗、碟、瓶、盒、罐、香爐、凈瓶等。定窯也燒制瓷枕,還燒制黑釉和醬釉(俗稱紫定)瓷器。
(2)景德鎮窯白瓷:景德鎮年間所產白瓷,釉色滋潤,光致茂美,進御宮廷,器底有“景德年制”字樣。宋代景德鎮所燒瓷器以影青瓷最具代表性,用印花、劃花、刻花、貼花裝飾。品種有碗、盤、盒、瓶、燈盞、注子等日用器皿。青白瓷注子碗是將壺與溫酒器配置成一套,釉色細膩,白中泛青,溫酒器設計成花瓣形,壺嘴和把手皆細長流暢,壺蓋的蓋紐塑成蹲獸形,是宋代景德鎮青白瓷中的代表之作。
3.窯變(鈞窯)
鈞窯屬青瓷系統,但燒窯工人創造了以銅的氧化物為著色劑,使青瓷釉色上泛出海棠紅、玫瑰紫之類的色彩,鮮艷絢麗,如夕陽彩霞,神奇變幻,打破了單色釉的局面,為后世紅釉陶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宋代陶瓷中頗具特色的品種。這種釉色的變化稱為“窯變”。鈞窯的燒造成功,許多地區群起仿制,形成鈞窯體系。徽宗時期就在該地專門設置官窯燒制尊、盤、洗之類觀賞品。又大量燒造花盆,有圓形、海棠形的多種。現今所見宋代圓形花盆,盆口呈菱花狀,盆身制成棱形,像一朵盛開的花朵,施以鮮艷的紅釉,異常美觀。
4.黑瓷
(1)建窯:窯址在今福建建陽吉水鎮,以燒造黑釉瓷著名。所產黑瓷盞里外皆在黑釉上形成如兔毫般的條狀結晶,銀光閃閃,使色彩沉悶的黑瓷呈現出奇妙美麗的效果,稱為“兔毫盞”。又有在黑釉上密布形如油滴的圓點,稱為“油滴盞”。黑釉瓷盞的燒造和宋代飲茶中的斗茶風氣有關,以沸水在黑盞中沏茶,水面浮起一層明顯的白沫以襯托茶色。油滴盞在北方河南鶴壁窯及山西臨汾窯中也有發現。
(2)吉州窯:在黑釉上以黑黃交織出現狀如海龜殼上紋樣的花斑,稱為“玳瑁斑”。吉州窯工創造了以剪紙及木葉貼花為裝飾的手法,常見的花紋有雙龍、雙鳳、折枝、花果、梅竹,有的還在花間點綴“長命富貴”、“福壽康寧”等吉祥詞語,有的在釉下呈現木葉的天然紋理,天然古樸,別具一格。另外,吉州窯也燒制白瓷及白釉黑花瓷等品種,是一處頗具民間和地方特色的瓷窯。
5.白底黑花瓷(磁州窯)
在今河北磁縣的觀臺及彭城等地,為具有地方及民間色彩的民窯,以燒造白釉黑花瓷為主,也有白釉褐花、黑釉褐花、綠釉黑彩、低溫綠釉等品種,還有在釉上加以雕刻進行裝飾的雕釉,手段多種多樣,明快活潑,別具一格。磁州窯主要生產民間日常生活用瓷,如盤、罐之類,也燒造大量瓷瓶及陶枕。裝飾花紋有花鳥、人物、山水等。花多做折枝,枝葉舒展,筆墨豪放。人物、山水具有很強的繪畫性,多在“開光”中布局,所燒梅瓶造型和紋樣都極完美。陶枕的裝飾圖像最為精彩,有天真可愛的嬰戲圖,描繪娃娃釣魚、踢球、放風箏、趕鴨等富于生活情趣的畫面。山水畫景物富有詩意,勾皴點畫亦吸收了當代水墨畫的技巧,有的還在上面書寫詩句或諺語,也有制成獅、虎等形象,有的陶枕印有生產者的戳記。磁州窯的產品大量供應北方各地民間使用,其風格也對北方河南、山西等地的民窯產生了很大影響。
6.青花和釉里紅
元代主要成就是燒成青花和釉里紅。青花瓷白底藍花,清新素雅,釉里紅白底紅花,沉著濃艷,都單純而精麗,繪瓷具有筆情默趣,酣暢自如,吸收了水墨畫的技巧。常見的裝飾紋有松、竹、梅、牡丹、菊花、荷花、纏枝蓮、芭蕉、湖石及龍、鳳、鶴、鹿、鴛鴦、鳥、雀、魚類等,也有裝飾歷史戲曲故事者。釉里紅是將一定的含銅物質作為著色劑調入釉中,用之繪瓷,燒成后出現濃艷的紅色花紋,白底紅花,熱烈艷麗。
(1)青花:是呈白底藍花效果的釉下彩繪瓷,運用氧化鈷料做成色劑,在胚體上繪畫裝飾圖案,再罩以透明釉入窯高溫燒成。釉下彩繪和運用鈷料是它的兩個基本工藝要素。青花瓷的燒紙成功是中國制瓷史上劃時代的事件。相傳青花始于唐代,但由于當時的燒制技術不成熟,所以成色往往顯灰褐色,并且有流散現象。到了元代,青花顏料的煉制和青花燒造技術得到較大提高,成色明快大方,而且產量大增,成為我國瓷器生產的主流,明永宣時期達到頂峰。由于調料濃淡用色的不同,青花呈現出豐富多樣的藝術效果,既質樸又華麗,既繁復又統一,成為中國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
(2)釉里紅:又名釉下紅,起源于宋代鈞窯的紫紅斑釉。鈞窯的紫紅斑紋原為自然形態,有的像蝙蝠,有的像魚,后漸為人工所控制。釉里紅是指以銅紅料在胎上繪花紋飾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溫還原焰氣氛中燒成,使釉下呈現紅色紋飾的瓷器。以元代的釉里紅制作工藝為基礎,明宣德和清康熙、雍正時期的釉里紅瓷器在歷史上也頗負盛名。由于燒制難度較大,元代產量不多,留傳器物也很少。它可單獨裝飾,也可把青、紅色料結合使用。釉里紅成色穩窄敦厚,在我國傳統習慣上常以這種色彩象征吉祥康樂和繁榮昌盛,是別有特色的傳統藝術。
7.三彩釉陶
(1)宋三彩:多分布于河北磁縣的觀臺及河南登封、禹縣等窯。釉色以黃、綠、醬、白色相互搭配,器物有洗、杯、盆、盤及陶枕等,工藝上較為成功,但品類遠不及唐代豐富。
(2)遼三彩:明快質樸,造型及裝飾都頗為別致,具有鮮明色彩,如模仿契丹皮囊容器而燒造的雞冠壺、仿契丹木器皿的方形盤及借鑒唐金屬器型燒造的海棠花式長盤等,以印花或刻花裝飾花卉圖案,間有貼塑者,根據不同區域施以黃、綠、白等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