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 牙雕《飛奪瀘定橋》
一級文物
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藏
整組牙雕作品由四部分拼組而成,視覺中心部分的鐵索橋以“鏈子雕”技藝鏤雕而成,環環相扣,勾連兩端,極為精巧。
鐵索橋兩端立體雕刻了兩組聳立于山石之上、云霧之間的城樓。橋下是湍急水流,滔滔浪花,借鑒了中國傳統繪畫中海水的表現形式。
《岱岳奇觀》正面
中國工藝美術館藏
翡翠山子——《岱岳奇觀》
這件山子因材施藝,正面翡翠色澤翠多而密,為泰山的陽面,雕刻得繁復而細致;背面則呈深沉的油青色,故而為泰山的陰面,雕刻也相對較為簡練。
《岱岳奇觀》背面
中國工藝美術館藏
《含香聚瑞》
中國工藝美術館藏
翡翠花熏——《含香聚瑞》
這件球形花熏使用了極高難度的套料工藝,即花薰的蓋由主身中掏出,蓋中的料則掏出來做了底足。由于中間掏空,內部的綠全部展現出來,充分表達了翡翠最漂亮的色彩,整個花熏看起來碧綠晶瑩,燦爛奪目。
蓋、身、底座部分以深淺浮雕的技法裝飾了“四神獸”圖案,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雙耳、蓋鈕則以圓雕的技法雕刻了九龍。
《群芳攬勝》
中國工藝美術館藏
翡翠花籃——《群芳攬勝》
其原料體積小,且相對質地和色澤較差,為此老藝人們使用掏膛技法,將整塊翡翠掏成一個中空的花籃。
從籃體中取出的玉料,則雕琢成牡丹、菊花、玉蘭、月季、山菊、懸崖菊、萱草花等花卉,花葉自由穿插,繁茂而自由舒展,保留且突出了翡翠色澤鮮艷、質地好的部分,極富浪漫華麗的藝術氣息。
另外,花籃提粱用傳統套環技法琢出,將作品的高度增加了近一倍,可謂“小料大作”,彌補了原料體積較小的缺憾。
《四海騰歡》
中國工藝美術館藏
翡翠插屏——《四海騰歡》
這件作品的原料質地優良,極為難得,為最大程度地展現材質之美,這塊翡翠被設計成插屏。
畫面表現了9條巨龍在云海中恣意翻滾的場景,象征著中華民族的騰飛。龍的形象吸收了歷代龍的圖案的精華,既有唐代蒼勁有力的風格,又有清代豐滿的優點。
“四大名旦”珍精品系列
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北京工美以國有企業的責任擔當,弘揚和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技藝,聚人力、斥重資,以享有北京工藝美術“四大名旦”盛譽的牙雕、玉器、景泰藍、雕漆技藝,制作了四件珍品,為祖國獻禮。
牙雕《九州歡騰》
陳列于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
作品以中國29處世界文化遺產為背景,表現了56個民族人民載歌載舞的生動場景,景致雄奇秀麗,人物栩栩如生,表現了壯美河山里中華民族的和諧與繁榮。
注:此后幾年,由于政策原因,這些記錄時代變遷的牙雕作品已成為歷史。如何使技藝不致斷絕,仍需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探索。
雕漆《鼎盛中華》
陳列于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
作品以中國傳統青銅禮器——鼎為造型,正面浮雕《開國大典》的宏偉場景,背面以一首《中華賦》謳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年的輝煌成就,左側面是黃河壺口瀑布,右側面是長江三峽,代表著祖國的大好河山。
景泰藍《太平有象》
陳列于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
作品創意源于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太平有象”,塑造了六只大象背托六瓣瓜紋寶瓶的形象,寶瓶上有長城、天壇、白鴿等富有當代特色的紋樣,寓意天下太平、五谷豐登。作品整體采用銅胎掐絲琺瑯工藝,局部以花絲鑲嵌工藝裝飾。
珊瑚玉雕《九龍浴佛》
陳列于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
作品表現的是“九龍浴佛、花開見佛”的祥瑞妙境。白玉雕刻而成的佛祖釋迦牟尼出生像,立于碧玉水座之上,佛祖腳下泉水如注,翻卷出層層浪花。背后則是整枝珊瑚樹,因形而制,在枝蔓之間設計雕刻出九條飛龍,整件作品渾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