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魯生:“雙一流”建設與設計學科
時間:2021-12-07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29 分享:
按:12月4日,為進一步完善新文科視野下藝術學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體系,提高藝術學綜合研究能力和水平,“新起點·新征程——新文科視域下的藝術學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研討會”在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舉辦,活動包含專家講座、圓桌論壇、成果展示、技能展演等內容,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作為特邀專家出席活動并作主旨演講。
潘魯生以“雙一流建設與設計學科發展路徑”為題,詳細闡述了歷年來中國高等教育的政策變化、高水平本科建設應采取的戰略舉措,并圍繞國家戰略需要,提出當前設計學科的發展思路和觀點。
首先, 他從總體方案、實施辦法、指導意見、成效評價四個方面,深入解讀了近年來國家在“雙一流建設”方面的戰略體系。他強調,過去從“985工程”“211工程”到“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國家在高等教育重點建設實施方面取得了重要經驗和成果,同時也尚存身份固化、競爭缺失、重復交叉等問題,當前面臨從高等教育規模大國走向高等教育質量強國的需要,從人力資源大國走向人力資本強國的需要,以及高等教育滿足國家發展戰略、匹配科技進步和經濟繁榮的需要,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重大戰略決策,對于提升我國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奠定長遠發展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等教育以本為本,一流本科專業、課程建設“雙萬計劃”是國家全面振興本科教育的重要舉措。潘魯生對近年來國家在一流本科專業、課程方面的政策要點進行了解讀,并對當前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課程的建設情況進行了總結。他強調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是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培養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提高專業建設質量是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基礎。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就必須把教學改革成果落實到課程建設上。
面對當前多元化的發展環境,潘魯生認為,設計教育應聚焦國家發展戰略和絕大多數民生急需,研究中國現實問題,探索未來可持續發展問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學科生態體系。他結合國家戰略導向,提出“為人民而設計”、“為融合創新而設計”、“為鄉村而設計”、“為傳統工藝振興而設計”、“為生態文明而設計”五個方面的觀點,他強調,設計要回歸生活,服務人民,為大多數人的設計;設計推動科教融合、產教融合以及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產業競爭力;鄉村振興了拓寬設計學科發展平臺,要對應鄉村振興規劃至2050年的三個階段目標,校準鄉村設計人才的培養定位;傳統工藝振興豐富設計學科發展內涵,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從現代生活中把握需求,堅定文化自信,才能使設計有生活基礎,有文化根基;全球疫情蔓延再次加深人類社會已經成為命運共同體的共識,可持續發展觀反映世界各國對解決目前威脅人類生存的環境問題的迫切愿望,設計在推動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方面大有可為。
關于當前設計學科的構建。潘魯生認為,西方的“藥方”解決不了中國“病根”,樹立教育自信,首先要正視問題,回歸大學本質職能,人才培養為本、本科教育是根,堅持特色辦學,構建學科特色。如何構建中國特色的設計學科,潘魯生認為,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中國哲學觀念推崇的多元一體的和諧論,為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依據。文明的建構,離不開學科支撐,我們要在追尋中華文明意識中挖掘學科本質,構建基于中國哲學觀念的設計學科生態基礎,追求中國特色設計學科的系統觀、協同觀、生活觀和價值觀。同時,他強調,新文科語境下的中國特色設計學科生態體系強調以人為本、樹立生態理念、突出文化內涵、注重學科交叉,設計學科生態體系應至少包含純粹設計學、應用設計學、批判設計學三個方面。
潘魯生介紹了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近年來改革探索的路徑。學校樹立了多元融合、分類培養的人才培養理念,促進專產對接、產教融合、藝工融合,推行“設計共創協同育人模式”,實施“卓越設計人才養成計劃”。學校堅持應用型設計人才的培養目標,基于OBE理念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構建了四級課程的培養體系,培養具備“科學精神、人文素養、藝術創新、技術能力”的應用型設計人才,并將立德樹人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設計人才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最后,潘魯生強調,本科教育是學校的根本,學科、專業、課程是一流本科建設的核心。應以國家實施雙一流建設和專業、課程雙萬計劃為契機,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國特色設計學科要立足當下,解決中國現實問題,面向未來,探索人類可持續發展路徑。堅定文化自信才能有設計自信和教育自信,構建中國特色設計學科,培養卓越設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