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間工藝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綜合了生產、生活、藝術審美的造物文化體系。歷史長河中產生的那些琳瑯滿目的民間工藝美術作品既是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民間文化創造,也是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精神訴求、集體記憶的延續性存在。當下,隨著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與轉型,民間工藝美術受到了時代變革的巨大沖擊。傳統手工藝的衰退、大眾審美的轉變、宣傳普及的失位與錯位等因素,導致民間工藝美術逐漸失去原有的生存環境與土壤,脫離了“民間”,走向了小眾化、非遺化、專業化的發展道路。當前,圍繞民間工藝美術傳承與發展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技藝和設計轉化等方面,但從民間藝術發展規律來看,除了需要對其技法、風格加以關注外,還應結合社會學、美學、傳播學、管理學等學科,對藝術創作受眾、展示空間、傳播形式、消費需求等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群眾文化作為廣大民眾職業外的自我創造、自我參與、自我享用和消費的社會性文化,與民間藝術有相似屬性。民間工藝美術是由廣大民眾自發創造、享用并傳承的美術。在今天,民間美術是相對于專家創作的藝術,是城鄉廣大民眾自己創造、自己享用的藝術。近年來,為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和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迫切需要,國家頻繁出臺了關于推動群眾文化高質量發展、振興傳統手工藝的政策文件與配套方案,為民間文藝工作者在群眾文化新的視角下重新思考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保障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