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齊喆:中國式設計離不開工藝美術
時間:2023-06-26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86 分享:
今年是廣州美術學院成立70周年和工藝美術學院成立5周年。近年來,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傳統文化的深沉積淀和深厚滋養,工藝美術學院圍繞繼承與發展傳統工藝、工藝材料的新表現、拓展專業外延、理論與社會實踐四大教學方向,在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中激發嶺南工藝和傳統文化的新活力,凝聚起高質量發展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內核。
與青春對話,與時代對話,與悠遠深邃的過去對話,與日新月異的未來對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廣州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齊喆,在近日舉辦的“廣州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學院2023年本科畢業作品展”期間,接受南方+記者采訪,分享他對工藝美術發展前景的新思考。南方+:今年是廣美工藝美術學院成立5周年,這次畢業展體現出哪些新特點?齊喆:今年的畢業展既有工藝美術學院一貫的延續性,又有一些新的面貌。藝術療愈是今年的一個特點。過去三年來,大家都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工藝給大家情緒的抒發提供了一個突破口。這次不少作品都去除單一的高大上、精致的表達,體察城市與鄉村真實的生活,記錄工藝化發展的文脈,挑戰自我極限,享受創作作品的過程,而不只是追求作品的完整性。他們甚至偏偏要去挑戰那些非常困難的作品。這就是青春的力量,也是他們給予新時代的回應。齊喆:我們的畢業生大部分是從小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生活經歷比較單純,但從畢業設計來看,他們不只是封閉在畫室、校園,也開始關注起城市鄉村最基層的生活,這是值得鼓勵的事。在創作題材方面有既有宏觀的,如人與宇宙、人與自然的關系;也有微觀的,如自我和家庭、自我情感,還有關注環保題材的,如廢舊材料再利用,等等,盡管有些作品還不是那么盡善盡美,仍有值得商榷之處,但整體來說,本屆畢業創作體現出工藝美術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展現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研究生和本科生,他們都非常敏感地捕捉到了國家鄉村振興的宏觀戰略。疫情期間,由于在家停留的時間延長了,同學們在家鄉或周邊進行調研,以學院工藝的視角去觀察和記錄在當地的傳統文化,包括各種傳統手工藝,比如川東北竹編抹泥墻技藝、瑤族紋飾、廣彩、漆藝等。他們善于把自然景觀、客觀圖像經過自我的抽象,進行圖形化、平面化的轉化與處理,展現出了創作者自我的主觀能動性,這是非常有價值的。何彥潤《漁樵札記01:檬子埡村》。
南方+:進入AI時代,工藝美術是否遇到新的挑戰?它未來的前景如何?齊喆:實際上,工藝美術是數字技術最難取代的。工藝美術的創作是與基于人與物質、材料的接觸,由材料的特性而激發一些創作靈感,甚至是邊做邊激發靈感。隨著近幾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普遍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大眾的審美水平也隨之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手工藝品,國內的工藝品市場需求逐漸增加,工藝美術專業的前景也變得更為廣闊。朱麗人《不要溫和地走進那片泳池》大漆。
工藝美術是中國式設計的一種路徑選擇。這是追求全球設計差異化的一種中國式主動選擇、一種東方美學在生活中全面實現的可能的方向。例如,意大利的設計就與美國的設計完全不一樣,意大利設計恰恰保持了多元性,意大利的工藝匠人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與發展,他們的當代設計和設計家也更注重個性化發展。因此,要弘揚傳統文化、傳承非遺技藝、實現高品質的生活,必定離不開工藝美術。南方+:在推動工藝美術向前發展方面,廣美工藝美術學院能做些什么?齊喆:民間工藝美術以原生態的、原生地保留為自我的主要價值和取向;行業工藝美術是新中國成立后由國營企業、集體經濟建立發展而聚集,以規模化、批量生產為目的;而學院工藝的體量相對于整個工藝行業是非常小的,所占比例可能連萬分之一都不到,卻是推動這個行業向前發展的關鍵力量。我希望,工藝美術學院未來的發展定位要有前瞻性、跨界性、實驗性,從而不斷去探索工藝的邊界與可能性。編輯 張茵 周煦釗
校對 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