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潘魯生:牡丹,中國樣式的藝術題材
時間:2023-09-27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47 分享:
2023年9月26日上午,第九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藝術論壇在曲阜尼山舉辦。本屆論壇主題為“文明互鑒 以藝通心”,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精神,堅定文化自信,擔當時代使命,搭建中國藝術家與世界各國藝術家對話交流的平臺,以開放的胸懷擁抱世界、展望未來,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山東省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山東省主委王修林,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山東省電影局局長程守田,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山東省文聯主席潘魯生,山東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何思清以及省委宣傳部、省文聯有關負責同志、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藝術家,媒體人等出席論壇活動。開幕式由何思清主持,學術論壇由山東省評論家協會主席范玉剛主持。潘魯生在開幕式致辭并作主旨發言。第九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藝術論壇現場
潘魯生以《牡丹——中國樣式的藝術題材》為題,闡述牡丹藝術題材的歷史傳承與現代創作,提出以典型藝術題材為媒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他提出,牡丹是一個經典的中國樣式的藝術題材,在中國傳統藝術體系中宮廷藝術、文人藝術、民間藝術等領域形成不同的演繹表達,體現了不同的內涵意義和風格意蘊,同時又彼此融通,形成持續穩定的文化系統,具有極強的文化辨識度,是向世界傳播中國形象、講述中國故事的一種藝術典型、文化象征和精神標識。潘魯生指出,牡丹作為代表性的花卉題材,進入中國藝術創作領域的歷史十分悠久。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往往有牡丹花開動京城的盛況,牡丹與國運聯系在一起,富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譽,成為國家繁榮的象征。隋唐以來,牡丹成為宮廷繪畫和宮廷工藝的代表性題材。宮廷藝術中的牡丹題材,精微細膩,賦色濃艷,風格典雅,雍容華貴,具有濃厚的宮廷文化氣息,是特定社會歷史與文化的藝術呈現。歷史上,中國文人為牡丹作譜、立傳記事的專著和傳記達數十部,以牡丹為題材的藝術作品不勝枚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徐熙的《紅牡丹圖》、王淵的《墨牡丹圖》、徐渭《水墨牡丹圖》等,文人雅士以牡丹吟詩作畫,表達個人情感、社會見解以及對自然的理解,由牡丹發現和表達的是一種生命精神和境界。在民間生活中,牡丹雍容華貴的自然形態與中國人追求圓滿的愿望相呼應,成為富貴吉祥的象征。牡丹形象里包含生活的期盼和追求,深受百姓喜愛。
國運昌時花運昌,當前,圍繞牡丹舉辦的文化活動具有自然生態保護、旅游文化交流、藝術審美等意義,牡丹也是展現國家形象和文化風貌的重要題材。在藝術創作領域,發掘牡丹的歷史文化內涵,融入時代精神,運用新的時代語言和載體,具有廣闊空間。潘魯生指出,牡丹藝術源遠流長、蔚為大觀,是中華民族生活理想、人生品格、世界認知的藝術呈現,也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目前,牡丹從原產地中國走向世界,已經有幾十個國家在種植中國牡丹,在我國己成為國人的國花。進一步推動牡丹藝術融入國際交流與傳播,要繼承發揚本民族牡丹文化傳統,不斷融入時代精神,以自然之美、藝術之美為紐帶,推動牡丹成為文明交流互鑒的載體,由牡丹的自然生機而追尋和實現人類文明的永恒價值。
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潘魯生民藝館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