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 | 潘魯生:傳統手工藝的設計場域
時間:2023-10-14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85 分享:
近日,2023 世界設計之都大會——創新設計:長江流域非遺傳承與創新設計論壇在上海舉辦,論壇以設計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發展為目標,推進長江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用設計賦能非遺活態傳承和跨界創新。中國工程院院士、民進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民進上海市委主委黃震,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校長劉昌勝,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湯文侃,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蕭燁瓔等出席開幕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原黨組成員、副部長項兆倫,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民俗學會榮譽會長劉魁立,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哲學社會科學一級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哲學部主任朝戈金,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美術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美術學院博物館群總館長杭間,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論專委會秘書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主任、傳統工藝與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陳岸瑛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實踐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論壇,共同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現代生活的中國故事。論壇由全國非遺名詞審定委員會主任、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段勇主持,潘魯生作主旨發言。2023 世界設計之都大會——創新設計:長江流域非遺傳承與創新設計論壇潘魯生以“傳統手工藝的設計場域”為題,闡述傳統手工藝的設計創新問題。潘魯生指出:長江流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富集地,也是設計創新資源的聚集地,長江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設計具有很好的示范意義。潘魯生指出,傳統手工藝是勞動者的智慧創造,也是民族的藝術源泉,關于傳統工藝的保護與發展經歷了生產屬性、文化意義、社會綜合發展的不斷深化和拓展。傳統手工藝的資源稟賦,包括傳統手工藝思想及其影響下的生活方式、審美習慣和生活品質。在現代設計發展過程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傳統手工藝的意義和價值。傳統手工藝不只是歷史文化的遺產,今天仍然具有蓬勃的文化動力。潘魯生指出,要突出“設計”的賦能作用,使設計融會古今,以開放性的態度面對傳統手工藝。傳統手工藝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要進一步把握新時代特點和發展要求,賦予傳統工藝新的時代內涵,對傳統工藝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文化影響力。同時,我們要避免一味的標新立異,要提升傳統手工藝文化與精神內涵的自覺度,加強相關研究,使學術理論成為實踐的支撐,做到“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潘魯生認為,生活日用是傳統手工藝區別于純藝術的本質區別,如果遠離日用和民眾,會失去生活的養分,缺乏萬千生活主體的創造力,也難以實現手工藝真正的價值。不同于過去宮廷工藝服務于權貴階層,也不同于一段時期以來“特種工藝”走入純粹欣賞、把玩的狹窄空間。傳統手工藝是生活的產物,也當在日用之中回饋生活。傳統手工藝融入社區文化生活、激活鄉村文化產業、帶動百姓文化消費,在今天的中國式生活、中國式美學中得到應用、創新和發展。傳統工藝工作站、非物質文化遺產工坊的建設在帶動解決產業發展問題、推動文旅融合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探索出傳統手工藝融入當代生活美學的好方法。潘魯生表示,我們要從“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意義上傳承發展傳統手工藝,不能停留在博物館,也不能停留于學院課堂,要回歸生活才是時代的使命。在設計中延續傳統手工藝的文脈,就是續寫一種歷久彌新的時代生活,具有文化的溫度。希望越來越多的設計師、藝術家關注手工藝,熱愛手工藝文化,投身文化傳承與設計發展的事業。
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潘魯生民藝館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