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木雕《踏歌行》,作者葉小鵬。
清代潮州木雕“博古”花板,廣東省博物館藏。
▲東陽木雕《迎春圖》,作者陸光正。
木雕新探索引人關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光正近年來先后領銜創作了《百年偉業》組雕、《同心共筑中國夢》落地屏等大型東陽木雕作品。創作團隊開創工藝美術大師與學院派雕塑家合作宏大敘事主題創作的新模式,引入舞臺藝術立體呈現樣式,以東陽平面木雕為背景、立體圓雕人物為主角,采用平面浮雕、圓雕、半圓雕、透雕、陰雕等幾乎所有東陽木雕技法,并讓雕塑藝術語言融入東陽木雕的時代表達,成功跳出民間樣式的窠臼。“命運與共——高公博‘百國之木’雕刻藝術展”,展出高公博以100多個國家的木材為原料創作的系列作品。這些作品緊扣“命運與共”的時代主題,展現不同國家人民“求同存異”的內在精神需求。在創作手法上,作者延續“新奇獨變”的創作理念,既繼承樂清黃楊木雕創作傳統,又突破其固有程式,通過跳刀法、劈鑿法、敲痕法等增強藝術表現力,帶給觀眾全新觀感。“藝迎亞運——吳堯輝黃楊木雕作品展”上,吳堯輝新創作的51件體育題材木雕以概括的造型表現當代競技體育,探索傳統黃楊木雕工藝語言的當代轉換。透過“藝脈相承——‘閩派’特色福州木雕技藝傳承展”等展覽,可以深切感受師徒相勖、守正創新的文脈傳承。此外,木雕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也進一步激發了木雕產業活力。如在浙江衢州,有的文化旅游區利用根雕工藝妙造自然,探索出一條木雕文化傳播新路徑。
木雕《絲路之韻》,作者高公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