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陳之佛遠赴日本,考入東京美術學校的工藝圖案科,成為我國第一個赴日本專門學習工藝圖案的人,也是該系的第一位外國留學生。圖案設計是與工業生產相結合的應用型學科,在當時被視為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渠道之一。他學成歸國后,在上海創辦了“尚美圖案館”,專門為生產廠家和出版單位做產品、書籍等設計,期望提高我國工業產品的藝術質量。這標志著我國現代工業生產中設計與制造的分工。然而由于缺少投資,加上民眾與美術工藝之間的鴻溝仍未消除,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奢侈的工藝,圖案館很快就難以運轉下去,難逃閉館的命運。
盡管以失敗告終,但尚美圖案館的創立無疑是生活藝術化的一場重要啟蒙。陳之佛始終沒有放棄對于美術工藝的倡導。他將美育與實業相融合,更是在《圖案教材》中直言:“生活的美化,生活的經濟化,產業美術的發達等,實在都已非常要求圖案的作業。所以圖案教育,在現今可視作生活教育了。”美術工藝實際上就是美術的工業,它兼顧“美”和“實用”兩個因素,是“適應日常生活的需要,實用之中使與藝術的作用抱合的工業活動”。陳之佛這一簡明清晰的定義,將美術工藝與大眾的實際生活需要(包括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讓更多人能正確地認識到其實質,推動了工業設計領域的發展。
以下為陳之佛1937年6月3日在文藝俱樂部的演講文稿。
“美術工藝”是極其近代所聽到的名稱。美術工藝到底是什么?我敢斷言,多數人還未明了它的內容。所以世人一聽到“美術工藝”便聯想到“古董”或“奢侈品”,以為這種東西是無關于人類的實際生活的。其實美術工藝決不是和古董同性質的,美術工藝也決不是奢侈品。也許古董和奢侈品亦是美術工藝中的一部分,這是第二義、第三義的美術工藝,不過滄海一粟,其所占有的地位是極其微小的。而且以美術工藝當作古董和奢侈品看,是極端背理的。我們應該知道,凡是我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衣服用具一切,都是美術工藝的對象。美術工藝與人生有密切的關系,美術工藝確是為著充實全人類的生活而制作的。
美術工藝品既然是我們日常生活上的必需品,那末,一般上又何以誤認為奢侈品呢?這當然有一種重要的原因:從前的時代,凡是王室貴族等權力階級,與一般民眾之間劃著一條鴻溝,貴族所使用的工藝品自然和一般民眾的大不相同。豪奢華美的工藝品,便適應于貴族生活的要求。后來因歷史的進展,支配社會者乃由有權力的貴族而轉移于富豪,于是富者階級便來享受那些華貴的工藝品,一般民眾非但無法享受這類的工藝品,誠忍欲一見而亦不可得吧!現在,時代雖已向民眾而開放,民主的思想漸漸地高調了;但一般民眾還受那傳統的觀念的束縛而未得完全解放,所以一般人還認美術工藝是一種奢侈的工藝。另一方面,因宗教的繁榮,崇尚神佛,祭祀儀禮需的用器,亦往往極盡其奢華,現代人還囿于這等思想,而認美術工藝是奢侈的作物,這亦是一種大原因。
人類生活本來有兩種要求:一方是要求物質的滿足,他方是要求精神的安慰。人不能舍衣食住而生存,我們餓了要吃,冷了要穿,風霜雨雪襲來了要住,我們為了生存,當然時時要求物質的滿足。因為要求物質,便需要所謂“工業品”了。人又有天賦的愛美的本能,有了物質的享受之后,如果還不能滿足我們愛美的本能,人生又將不堪其苦悶了。所以人生又常常要求趣味,要求愉快,以求精神的安慰。這才需要所謂“美術”了。可知工業與美術,對于人類的日常生活,都是不可或缺的東西。
美術工藝實在就是美術的工業,它的內容必定含有兩個相反的因素。即是所謂自目的的“美”與他目的的“實用”,兩者缺一便不成其為美術工藝了。
已往研究美術工藝者,因為知道美術工藝必含有“美”和“實用”這兩個因素,曾經下了下列各種定義:
■ 能適于實用同時又使滿足美術的要求的,便是美術工藝。
■ 美術工藝品是美化的工業品,介于普通工業與純美術品之間。
■ 美術工藝品是有美術趣味的工業品。
■ 美術工藝是以美術的作用為主,能完備生產物的趣味的東西。
以上所舉的定義,雖極易了解,但照這樣說,似乎美術工藝不過是工業上的一分科,還未能確實地說明美術工藝的本質;尤其所謂“以美術的作用為主”,僅僅偏重于美的作用而忽視了“實用”這一要素,則美術工藝與日常生活的需要其緣較遠了。其實美術工藝不是由實用和美的妥協而并存結合,即不能達到增加實用即發揮美的面目,發揮美的面目即增加實用的境地。譬如:制作一種寫字用的桌子,徒然鏤鑲著貴重的金銀螺鈿,則實用之度反因此減少,這決不是美術工藝。倘能施以適應那制造桌子所用木材的性質的技巧,使發揮其物品的真美,則實用和美的價值彼此同時增大了,這才可稱為美術工藝。又如以很高的代價買得的團扇,請名家繪上了圖畫,用以來扇煎茶的爐子,這扇子雖然也是美的工藝品,但于美術工藝的本來目的又是大相違背的了。
因此,我們對于美術工藝可以下一相當的定義:
美術工藝是適應日常生活的需要,實用之中使與藝術的作用抱合的工業活動。
從此我們可以知道:美術工藝固然不是純美術品,美術工藝與工業的意義又不相同;美術工藝品更不是古董品、奢侈品。這里可把美術,工業,古董,奢侈品,以及美術工藝,作為一簡明的解釋,借以明確地認識這些的本質。就是:美術品是由美的感情為對象而產生的,它不是絕對不能離開實生活的東西;工業品是以人類生活的持續為目的的,如果有阻礙人類生活的,就不成其為工業品了;古董品是以人類的好奇心為對象的;奢侈品是超過必要的尺度的消費品,人生雖缺少了這些亦是毫無問題的;美術工藝品便與以上種種全不相同,它是美術和工業兩者本質的融合,是使人類生活的持續同時又以人類生活的向上為目的的。
大凡文化進展的民族,于生命持續之外,必更切求精神的裕余,所以他們的日常生活便需要所謂美術工藝了。故美術工藝在現在已不是為著貴族富豪的娛樂而制作,也不是宗教的飾物了!美術工藝是大眾所需要的工藝,美術工藝制作自當以大眾的實生活為標的,否則,便失去美術工藝的生命了。
美術工藝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既如上述。倘另一方面就經濟上來說,美術工藝亦于國家經濟有重大的關系。最近世界各國間對于工業的生產,亦不專注意于制品品質的優良,卻都盡力于制品的美化。因為各國間已明了將來工業競爭的焦點,必在乎制品的實用性與藝術性是否并重,故美術工藝的發展與否實在是此后產業經濟競爭上的要著。我國的工藝顯見其日就衰頹,以致各國的優美的工藝品源源輸入,充塞我們的市場,國民經濟遂受其影響,而大起恐慌。現在我們雖高喊著“提倡國貨”,然而空泛的呼聲,究竟何裨于實際!我們應積極地謀工藝的復興。我們在高喊提倡國貨之后,更應努力于“改造國貨”,在當今盡力于國民經濟的建設中,對于工藝的提倡改良和發展,確是切要之圖。
陳之佛(1896—1962), 又名陳紹本、陳杰,號雪翁,自青年時代起便選擇了“實業救國”之路。 1915年陳之佛自浙江甲種工業學校畢業后留校任教,1917年結合教學編成《圖案講議》一冊(這是我國最早的圖案教材),1918年東渡日本留學,專修工藝圖案科。 學成歸國后,他先是創辦了尚美圖案館,期望以設計提高工藝品的藝術品質; 后投身于藝術教育與繪畫創作中。 陳之佛并重理論與實踐,重視工業品的藝術化,推動我國的設計走向現代; 著作等身,出版《圖案構成》《中國圖案參考資料》《西洋美術概論》等書籍,福蔭后代; 其花鳥創作根植傳統,入古出新,洋溢著濃厚的個人特色,是近代中國藝壇與美術教育界中無法繞開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