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吳泥塑”歷史悠久,潮州話俗稱為“塗翁仔”,因盛產于廣東潮州浮洋鎮大吳村而得名。浮洋鎮的大吳村、顏厝村以及相鄰的龍湖鎮的后郭村3個自然村,自古均有生產泥塑的傳統,而且分工明確,各有特色,因而也稱為“浮洋泥塑”。大吳村以生產戲曲、民俗人物“翁仔屏”及戲劇臉譜而著稱;顏厝村以生產喜童、耍貨為主;后郭村則擅長于生神、佛像。其中以大吳村生產的“翁仔屏”技藝最為精湛和最有代表性。
“大吳泥塑”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風格在我國眾多的民間雕塑門類中獨樹一幟,最突出的是它的表現技藝。
制作成型技藝工序分為挖泥、煉泥、捏塑、燒坯、彩繪五個環節。泥料取自本地稻田間沉積于數尺之深的俗稱“牛犟土”的陳年隔土,挖取后經過“困泥”及多種方法煉泥,形成極為柔韌細膩、可塑性極佳的雕塑泥。藝術表現手法多采用雕、塑、捏、貼、刻、印、彩有機結合,表現技藝尤以拍打泥片“貼塑”絕活更是爐火純青,獨具一格。藝人在塑造時根據人物造型動態先打筒身,然后將柔軟的濕泥巴拍成薄泥片,根據人物動勢結構捏貼于身。民間藝人熟知泥性,能將柔軟的泥片在手中拿捏自如,形成飄逸的衣褶質感。掌握此雕塑技藝的難度極大,隨心所欲掌控并非一日之功,呈現出極高的藝術表現力。這也是“大吳泥塑”區別于其它民間泥塑門類藝術的最大技藝特點。
“大吳泥塑”在過去民俗活動中曾經扮演重要角色,創作內容大多取材于地方傳統戲劇潮劇的情節以及民間傳說、小說故事中大眾喜見樂聞的題材,另一方面則取材于民間生活中有意趣的內容。“大吳泥塑”民間藝人還善于觀察生活,幷從傳統潮劇中吸收和借鑒,無論人物的神態、身段肢體動作有如戲劇的亮相,除了藝人采用寫實的貼塑手法展現之外,還以夸張的動態肢體語言相互呼應,彰顯出主題故事性的戲劇張力。新中國成立后,部分泥塑藝人轉入楓溪鎮進行陶瓷生產與創作。從民國跨越至解放后最有代表性的著名藝人為吳金福,創作了大量的戲曲作品,其中《薛丁山與樊梨花》,就是采用貼塑技藝運用于瓷塑上的成功之作。現在廣東民間藝術博物館還珍藏有吳金福不少的泥塑與彩瓷雕塑作品,對楓溪陶瓷雕塑藝術風格的形成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事實上“大吳泥塑”、天津“泥人張”、無錫“惠山泥人”發展的最興盛期都處于清末民初時期,表現題材均呈趨同性,大多數取材于戲曲、民俗。天津“泥人張”善于用寫實的技法造型,以刻畫人物性格見長。究其成因,或許與清末天津開關,所處大碼頭的地理文化背景有關,西方文化漸進,藝人有機會吸納西洋的寫實雕塑技巧,從而形成后期較為寫實的風格。無錫“惠山泥人”則善于用“三分塑、七分彩”的寫意手法展現,造型手法簡約寫意,隨類賦彩,妙趣天成。而“大吳泥塑”則較注重人物個性及細節刻劃表現,善于以線為骨格進行造型,尤其拍泥片成形技藝有如“量體裁衣”,把衣褶轉折表現得栩栩如生,線條飄逸流暢,有“吳帶當風”之妙,開臉傳神,施彩素雅,可謂塑、彩俱佳,藝人得心應手的塑造技藝之高,令人拍案叫絕。由于它成長之地處于僻壤,偏安一偶,反而呈現了一種相對的“保守”意識,幾乎沒有受到西洋雕塑的“污染”,頗具宋塑遺韻,傳承了中國傳統彩塑的精髓,固守傳統,反而形成了很“純凈”的民族藝術風格,這一特點優于其它民間泥塑門類。
“大吳泥塑”之所以一直不太為人所熟知,原因地處“山尾國角”,長期信息交流閉塞,未受到文化中心北方學者所重視。2016年中國美術館為補填南方民間藝術品館藏,派人到潮汕考察幷征集作品,本人將多年收藏的“大吳泥塑”兩屏人物彩塑及一批木偶頭像精品捐贈給了中國美術館。其中一件作品原箱木罩盒右側,留有墨書“民國念七年冬月立,龍田蔡心記號”。至今留有明確制作紀年款的作品極為罕見,它為研究“大吳泥塑”時代風格提供了確切依據,尤為珍貴。該件作品人物背部蓋有“合昌”印款,據中國美術館副研究員王偉考證:“可知‘合昌’是大吳藝人吳潮昌的字號。吳潮昌(1904-1943),是晚清至民國時期一位頗有名望的泥塑藝人,擅長塑造戲曲人物,尤其是生、旦與丑角最為拿手。惜乎天不假年,四十不到便死于瘟疫。吳潮昌和吳瑞昌是堂兄弟,吳瑞昌是吳來樹的父親,也是吳光讓的祖父。據吳光讓介紹,他的父親吳來樹師從吳瑞昌和吳潮昌,但從吳潮昌處學得的技能更多。所以,吳潮昌作為晚清至民時期的藝人,在大吳泥塑技藝傳承上,尤其是對于今天的大吳泥塑國家級傳承人吳光讓及其子輩,具有橋梁式的重要意義”。而另一件作品人物屏《斷橋會》,則是擅長古裝戲貼塑人物的老藝人吳東河所作。
“大吳泥塑”作為中國民間泥塑的代表品類,于2017年9月在“首屆全國雕塑藝術大展”展出而引人注目。在新聞報道中介紹:“大吳泥塑保留了早期民間泥塑的工藝技法,尤以‘壓泥成片,褶片成衣’的手法獨樹一格……藝人們往往通過對現實生活的體察和對生命情感的感知,捕捉其中最典型、最生動的瞬間進行提煉和升華,使人物神情直接對應真實心靈。民間雕塑有著自己獨特的制作工藝。藝人們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逐步總結了一套成熟的泥塑創作經驗。”2009年,其中的吳潮昌作品人物彩塑屏又再次入選“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展”,“大吳泥塑”至此名揚京城,以精湛的藝術造詣受到了專家學者的高度好評。
陳志民,
男, 漢族, 1956年5月出生,廣東澄海人。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雕塑在線網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