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郭秋惠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副教授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論專委會副秘書長
龐薰琹先生(1906年-1985年),中國現代著名畫家、工藝美術家,工藝美術教育家;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99年并入清華大學,更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主要創建者。其在繪畫創作、圖案設計及從事工藝美術教學的同時,研究繪畫、工藝美術、圖案史論及藝術教育,并發表藝術評論、序言、散文和詩歌等;代表作有《工藝美術集》《圖案問題的研究》《中國歷代裝飾畫研究》《龐薰琹工藝美術文集》《論工藝美術》《就是這樣走過來的》《龐薰琹隨筆》《論藝術 設計 美育:龐薰琹文選》等,總計近百萬字,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龐薰琹晚年工作照,20世紀80年代
本文是龐薰琹先生1984年撰寫的,他總結回顧一生的實踐與教育經歷,不僅系統論述他對工藝美術的認知,而且深入探討工藝美術教育問題;是龐薰琹工藝美術研究的經典文獻。
龐薰琹:《工藝美術集》
1941年設計,1981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我熱愛工藝美術教育
龐薰琹
一、為什么我選擇工藝美術
對于工藝美術教育,我不敢說什么經驗。我只是對這個問題不斷地進行探索。
我對于工藝美術的最初認識,是在 1925 年初去法國巴黎。那時在巴黎正在舉行12年一次的博覽會,我參觀了這個博覽會,從大門看到最后一座展覽館,又回過身來,從最后的一座展覽館看到大門口。這次博覽會好像沒有要外國參加,主要的是法國各地和法國在亞洲、非洲的殖民地,每個殖民地都有專門的陳列館, 建筑形式采用了各地的特殊風格。我當時只有 19 歲,第一次看到這樣大規模的博覽會,給我的印象是:美啊!美啊!非常的美!我才初步認識到,原來美術不只是畫幾幅畫。
聽說巴黎有所裝飾美術學院,我想到這學院去學習。可是有人告訴我,這個學院不收中國學生,使我聯想到上海有個公園,門口掛著一塊牌子:“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我當時就產生一種想法,將來中國也要有這樣的學院,而且要辦得比它更好。
1930年我回到祖國,想不到當時上海正在進行文化圍剿,我一下子就被卷進去了。
1932年,我一方面組織畫社,一方面籌備成立工商美術社,想不到這又使我 受到打擊。向我撲來的有三種勢力:第一是上海國民黨市黨部,向我進行恫嚇;第二是外國人辦的廣告公司,它擁有雄厚資金,當時上海市內以及滬寧、滬杭鐵路線兩旁的廣告牌都由它控制,上海的廣告掮客都聽它指揮;第三是流氓組織,他們的目的是要敲竹杠。所以我只能在舉行一次展覽會后收起這個攤子,負了一筆債。
1936 年,趙太侔、李有行邀我來北京,在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圖案系任教。李有行是圖案系系主任。當時國內有四所美術學校,分別在北京、杭州、上海、蘇州。北京與杭州是國立的學校,都設有圖案系,圖案系是最不被人重視的。李有行負責一年級的課,我負責三年級畢業班的課;李有行教的專業是染織,我教的專業是商業美術;李有行和我都是唱獨角戲,而且從開學第一天起一直到第二學期結束。這一年中,圖案系做出了一定成績。可惜1937 年蘆溝橋事變,我們不得不離開北京。
李有行是一位真正具有工藝美術教育經驗的老師,因為他專業基礎好,他是在法國里昂學習染織專業的。他1931年回國,不愿去杭州藝專任教,而在上海美亞印染廠任設計師,直到1936年。由于他對專業基礎學習有經驗,又有在工廠搞設計工作的經驗,所以他能在一年中間教同學學到了專業基礎,直到專業設計。他和同學之間的關系是親切的,他對同學學習上的要求是嚴格的,他的教學方法有完整的一套,他又能因材施教,所以他的教學成績很突出。可惜他去世之前,對自己的教學經驗沒有進行總結。而我則不然,我學的專業是繪畫,只是在業余搞過一些設計,在籌備成立“工商業美術社”時,對這專業進行過一些鉆研,所以應該歸功于同學。和李有行同事一年,從他的教學工作中,我學到一些東西,這雖然是短短的一年,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卻是很值得懷念的一年。
1940年,我去四川成都,在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任教。這時圖案系已改名 為實用美術系,它已經不再是低于其他系,而是與音樂系、建筑系處于平等的地位了。直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成立前,解放后的實用美術系還是用這名稱。名稱的改變,是因為目的已經改變,不再是用圖案來裝飾裝飾,而是要考慮到實用。雖然如此,在實際中始終停留于“我設計,交給別人制作”上。直到現在,這種情況還沒有徹底改變。
最初提出要成立工藝美術學院的是周恩來同志,在1951年檢查為北京飯店燒制的景德鎮青花瓷器時,他提到這個問題。這批瓷器,黃炎培先生稱它為“建國瓷”。
1952年,國務院批準,把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的實用美術系,歸并到北京的中央美術學院。
1953年初,兩校的實用美術系合并,作為建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資隊伍的基礎。我也是那時調來北京的。我的工作就是籌備成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27年的愿望,終將實現了。
工作的第一步,要摸清國內工藝生產的情況。1953年冬,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行了第一屆全國民間美術工藝品展覽會。鄭振鐸同志積極支持這項工作。特別是周恩來同志,非常關心這個問題,他來看這個展覽會時,對每一個地區、每一種工藝,每一件展品都看得非常仔細,詳細詢問各地的工藝與藝人生活情況。當他看到四川美術學院所制作的漆盒子,我告訴他這是四川美術學院制作的,他要我 從陳列柜中把展品拿出來,他拿在手上翻來覆去地看。他對我說:“好啊!工藝美術教育就是要與工藝生產相結合。”當我告訴他,這個學校原在成都,解放后遷到重慶。他聽了大不以為然,轉身就問:“文化部有人在嗎?”當時劉建庵同志在場。他轉過身來對我說:“將來辦工藝美術學校,也需要同生產相結合。要從小到大,逐步發展,要關心人民生活的需要,要學習先進的生產技術。”
當周恩來同志看完這個展覽會時,他說:“要立刻開始籌備四個展覽會,明年到各個社會主義國家去展出。”當時和我國建交的國家,主要的是社會主義國家。其他國家只有亞洲的印度、緬甸、巴基斯坦,歐洲的瑞典、丹麥、瑞士、芬蘭。
我理解他的想法,根據當時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不需要這些工藝品,為了維持這些工藝生產,只有一個辦法,在國外打開市場。
于是,1954 年,派出四個工作組去蘇聯、東德、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亞、 羅馬尼亞、波蘭舉辦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展覽會,同時了解這些國家的工藝美術教育情況。
我和丁井文同志去蘇聯,幸而我在國內查看了一些有關蘇聯工藝美術的資料,所以到莫斯科后,在討論參觀項目時,是由我提出參觀項目,供蘇聯文化部參考。大概正因為如此,蘇聯文化部主動提出:這個工作組,應該升格為“中國工藝美術代表團”。這在外交上是破例的。在我們的工作結束后,蘇聯文化部又留我和沈福文同志在莫斯科多住一些日子,要我們寫關于我國工藝美術的情況。50 年代他們 對這問題的認識落后于我們,有幾位蘇聯同志坦率承認這一點。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成立前,一切有關工藝美術的工作都是由文化部領導的,工作開展得相當順利,全國各省文化局都有同志關心各地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成立,對促進工藝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是件好事。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的工藝美術教育事業走上了一條不平坦的道路。1953 年我們 就提出要搞國內外工藝美術的情報工作,也就是今天的所謂“信息”。1957 年被 說成是“資產階級思想”。我們想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研究我國的工藝美術教育到底應該怎么搞,所以建議學校中成立學術委員會,想不到這又被說成是“反黨”, 是“不要黨的領導”。附設的工藝美術研究所也被砍掉了。不能說和領導不同的意見,認為這是“翻天”,是“新動向”的表現。這樣的情況,從 1957 年直到 1979 年,長達 22 年之久。
可是就在這 50 年代末 到 70 年代末的 20 多年中間,一些工藝先進的國家, 在工藝美術事業方面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們都注意到要使國家富強,必須關心人民的生活需要。
現代的工藝美術已經進入美術要與科學相結合的時代,工藝美術是多學科結合的產物。這方面我們落后了。
英國工業設計委員會顧問彼德·湯姆遜在廣州美術學院說過一段話,他說:“從技術角度講(附注:這里所說的技術是指繪圖技術),里面有不少作品的確是搞得很不錯的,但明顯感覺這些設計里,缺少一些東西,即對人的需要的考慮,有些考慮不夠,對人的需求的概念很含糊。我曾對兩張室內設計作過長時間的評價(附注:評價兩字可能翻譯有誤),感覺設計是很不錯的,但并不是為真正中國人而設 計的,它脫離了你們目前的水準。技術上很完美,但缺乏對人的了解、對人的關心。我看了你們很多設計作品,覺得很美,但是好像是生活在一個夢里,不真實。”
他這一段話是帶有普遍性的,這不是一個美術院校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其實,這樣的意見,50 年代,周恩來同志早就提醒過我們。
1982 年 4 月,在北京召開過一次高等美術院校工藝美術座談會,不了解為什么這次座談會規定只能談基礎課與專業課,而且是各談各的,不敢觸及教學工作中的關鍵問題。所以這樣的座談會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這就是:看來“工藝美術教育的改革,還有阻力”。
1100 多年前,我國有一個詩人,寫過這樣兩句詩:“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
時代總是在前進,事物總是要有變化,誰能阻攔!誰能阻攔?
至于我個人,在半個世紀中,確實好像生活在一場夢里。
二、為工藝美術教育呼吁
在我國古代,繪畫、雕塑、工藝是個整體。在當時,無所謂哪個高哪個低。
到南北朝時期,有些人把繪畫作為取得個人名利的一種手段,他們依附于一些權貴。那時的統治階級,一方面奪取工藝的成就,一方面鄙視工藝。
美術與工藝,實際上并不存在什么重大矛盾;相反,它們之間相互關系極深。但是,在思想上,由于長期以來受士大夫階級的影響,輕視工藝,于是兩者之間的隔閡愈來愈深。特別是從元明以來,把繪畫視為清高,而把搞工藝美術的人視為卑賤。
其實,只要思想上能有一個統一的認識,“一切美術都是為人民服務的”,而工藝美術同樣以為人民服務為唯一的目的,應該給搞工藝美術的人同樣的社會待遇, 那還有什么矛盾?
在解放以后,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對如何發展工藝美術事業,有過一個雖然 是初步的,但是還算比較全面的設想。首先著重于關心人民生活之所需,因為我國當時是一個有四億五千萬人口的大國,而幾千年來人民過著極端窮困的生活。至于用一些貴重材料制作的工藝擺設品,要不要關心呢?同樣應該關心,應該珍視這些手工藝,提高這些作品的藝術水平,使它永遠能保持已有的榮譽。現在看來,當時這種設想還是實事求是的。
路總是有曲折的,但是有些比較實際的意見始終不被重視,致使工作受到一些 不必要的挫折。
當時,我國的人口總數還不到現在人口總數一半。現在一個有十億多人口的市場,誰不垂涎?同時,我國還與 190 個國家和地區有著貿易往來,我們又如何能站住腳跟?我們這些七八十歲的人,是從洋火、洋燭、洋油、洋布、洋面等等占有我 國市場的時代中生長起來的,所以在解放以后,我們是滿懷熱情想建設我們的國家,想為世世輩輩受盡苦難的人民謀求一些幸福。
28 年前,總算把我國歷史上第一所工藝美術學校辦起來了,可是我們的理想卻始終不能完全實現。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形勢有巨大的變化。有些省辦起了工藝美術學校,在不少美術學院中也都成立了工藝美術系,輕工業學院也辦起工藝美術系,有的師范學院也增設了工藝美術系。此外,還有不少專業性的工藝美術學校與工藝技校,近年來更涌現出不少工藝美術職工大學等等。可是,因為這些學校是分屬不同部門領導,各搞各的,誰也不過問這方面的體制問題。更嚴重的是學校所用的教材與教學方法,基本上還是以 50 年代的經驗為基礎,差別只是增加一些, 變換一些,就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
可是,就在這 30 年中,有些國家在工藝美術方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最 主要的變化是工藝美術開始面向群眾的生活。許多新材料不斷地被發明并供應市場,許多新工藝技術不斷地在生產中被采用,新的產品不斷地在市場上出現,產品更新換代的時間越來越短,有時從幾年縮短為幾個月。一般的美術學校紛紛成立各種實習工廠,美術教育有很大變化;在工藝美術教育方面增加了不少新的課目,越來越注意智力的開發。
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對工藝美術教育工作應該加以全面考慮,對各種工藝美術院校,應該讓他們自己提出每年要完成的工作計劃。在各學校之間,應有分工,有重點,也有合作。應該形成我國社會主義工藝美術教育的獨立體系。能完成計劃的院校應給予獎勵,有特殊貢獻的個人或研究小組也應給予獎勵。凡未能完成任務的,應研究其原因,加以改革。凡有名無實的學校應下馬。
辦學校主要應該是要求教學水平的提高。30 年來有許多新的課目,我們還沒有設立,應由各學校分頭準備開課,在一兩年內填補這些空白。有些課目不是一個學校可解決的,則可采用集中力量的辦法把它攻下來。
今天的工藝美術教育必須要與生產相結合,設計與制作相結合,因此,工藝美 術院校各個專業都應該有自己的實習教室。這些實習教室,在取得成就后,在可能的條件下,可以逐步發展成為一種小型的實驗工廠,以彌補我國缺少研究和試制新產品和進行小批生產的工廠的缺憾,同時使學習與實際取得密切聯系。這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學習專業的興趣,鍛煉學生對專業的設計能力,同時也可以起活躍市場的作用。
在工藝美術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深深感到實行單元制教學帶來許多弊病。對這種教學方法應進行適當的改革。對于工作量的問題,將上課時間多少作為衡量工作量的標準,這在工藝美術學校中是不很合適的。應把教師在科研方面所做出的貢獻作為衡量一個教師是否合格的主要標準。一個教師能不斷地以新的科研成就來教學生,來帶動學生,這就是一個好教師。
早就發現,有些工藝美術學校的學生,學了某種專業,畢業以后,卻不愿意做專業方面的工作。這主要的是學校的責任,是學校制度脫離實際的問題,同時也是招生工作方面的問題。一般青年在考入美術學校時,不可能理解各種專業,所以應該實行先試讀兩年的制度。在這兩年中,也不是單純為了試讀,而是學習一些技術基礎。兩年畢業后,發給技校或專科畢業證書,他可以離開學校去工作。愿意繼續學習專業的同學,應該讓他們自由選擇專業。有些專業學生不愿學,主要的是因為 這些專業辦得不好,可以停止招生兩三年,想法把這些專業辦好。在這期間大搞專業方面的科技研究,同時可以為國家做出貢獻。
招收新生的辦法也應徹底改革,不能照老樣只根據美術方面的成績,同時也應該重視數理化方面的成績。因為今天的美術設計要與生產相結合,美術要與科學相結合。一件新產品的發明,往往需要集中多方面的智慧。
有人認為工藝美術不是文化事業,而是生產方面的問題,這種看法多少是片面的。
美術教育有三個方面,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要使一個人受到美的教育,要從幼兒時代開始,要為孩子在家庭中創造美的條件,要與社會創造美的條件。看一個國家是否有真的文明,不是聽他的宣傳,而是看這個國家的人民在住、衣、食、行和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實際情況。
工藝美術事業的范圍是非常廣闊的,變化也往往是很大的。要想搞好這些工作,工藝美術教育顯得越來越重要。我之所以呼吁這個,也正因為看到這個問題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時候了。
作為工藝美術院校的領導人,必須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頭腦要靈活點, 心胸要開闊點,要深入人民的生活,了解各種信息。這是時代的要求。
我國是有十億多人口的國家,要很好地解決人民住、衣、食、行、用各方面的 要求,比世界上任何國家要難得多。
我們應該大膽地采取開放政策,吸收外國的先進技術,引進外國的先進設備, 可以采用合作、投資等辦法,來加速我們的建設工作。但是,我們始終要發揚我們自己的創造精神,奮力前進,最后要超越他們。這樣,我們才能保住我國將來的市場,與各國輸入的產品能進行競爭。只有這樣,我國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在經濟上、文化上獨立而又強大的國家。
但是,飯是要一口一口吃的,路是要一步一步走的。在所有工藝美術院校建立 實習教室,在開始的時候,還必須依靠一些老工人。因為現在從事工藝美術教育工作的同志一般缺少生產經驗,所以希望在人事部門等方面能給予大力支持和協助。這些老工人多數是在抗日戰爭以前磨練出來的,他們在某些專業技術方面可以起指導的作用。
有人說,老工人不懂先進工業設備。這也不是毫無道理,但是,一切新產品的設計 與制作卻始終離不開手工。機器雖然日益先進,也始終不能完全代替人的頭腦。
只要我們有理想,有決心,有不怕一切困難的精神,實事求是地大膽改革,不 但能把現有的工藝美術院校辦好,而且還有較大的發展前途。
一個有十億多人口的國家,即使培養出千萬個工藝美術師,也不能說多。
1984 年 10 月
原載《藝術教育》1985 年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