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雙面全異繡《雪域慈悲》 湘繡-唐卡藝術座談會在湖南湘繡博物館召開。 座談會聚焦雙面全異繡《雪域慈悲》背后的創作故事、以及心路歷程,與會代表對該作品的價值進行了鑒定和評價。
湖南湘繡博物館館長沈文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委會專家/湖南美術出版社編審左漢中、湖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柳肅、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刺繡藝術專委會名譽主任/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劉愛云、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刺繡藝術專委會主任/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艷、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成新湘、藏文化專家格列等3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座談。
唐卡是中國藏族文化中獨特的繪畫藝術,湘繡是以湖湘文化為底蘊的獨特的刺繡技藝,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都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巨幅雙面異繡《雪域慈悲》由湖南省湘繡研究所有限公司歷時五年研制,是藏傳佛教唐卡繪畫藝術和湖湘傳統藝術湘繡雙面異繡技藝的首次結合,漢藏文化交流融合互鑒的成果,被譽為“超出預期的偉大的藝術壯舉”,現珍藏于西藏色拉大乘寺。
色拉寺管委會主任格西向現場發來視頻祝賀,表示這幅作品請到色拉寺的時候,全體僧眾及現場見到這幅作品的人都非常驚嘆。色拉寺是西藏的三大寺之一,是來西藏旅游和朝拜必經的一個地方,能把這樣一幅精美的藝術展現在這里,對于佛教徒來說是很有價值的頂禮膜拜的一尊佛像。
湖南湘繡博物館館長沈文強作為湘繡所刺繡《雪域慈悲》的決策者之一,表示實際投入工時大大超出預期估工,在當下是否值得這樣投入也是經過了班子深思熟慮和討論,最終認為作品的工藝創新、湘繡與唐卡文化交融前所未有,湘繡新時代需要有更精細更具代表性和更有價值的傳世作品。
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成新湘分享了刺繡心得,認為完成這副《雪域慈悲》湘繡巨幅唐卡作品,經過了十年打磨,離不開所有專家學者的指導,還有眾多設計與刺繡人員的付出。
她從地域文化差異、圖稿、針法、人員等五個方面介紹了刺繡過程中經歷的創作難點和亮點。她感慨這五年的刺繡時間就是一次“針尖上的修行”,實現了兩種非遺文化的碰撞與交融,對參與刺繡新老傳承人具有積極意義。
湖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柳肅認為《雪域慈悲》是唐卡歷史和湘繡歷史上的一次成功探索,是一次文化藝術的創舉,對不同民族的文化藝術的交流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性意義,是兩種重要的民族藝術的交融結合,是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具有開創性意義。湘繡富有光澤的絲線及特殊針法形成的立體感和光感,使作品具有了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
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從美學、歷史、金融、法律等諸多方面闡述發言,給予《雪域慈悲》熱情盛贊。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委會專家/湖南美術出版社編審左漢中作最后總結。這是一個視覺和精神文化的座談會,文化信息量大,行業跨界十分寬泛,學術含量非常飽和,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
唐卡和湘繡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這兩項重大國家非遺的合作,對于中國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對于弘揚民族文化、保持文化自信發展和我國的民族文化藝術事業發展都有著非凡的意義。
中華民族能長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為擁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漫漫歷史長河中孕育出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民族性及傳承性的文化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