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刺繡藝術專委會由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和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共建,秘書處設在學院。專委會在主任李艷的帶領和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支持下,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加強學術交流,注重人才培養,共建刺繡文化發展平臺,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刺繡藝術專委會即將迎來恢復成立一周年的日子。本篇特遴選了“回眸百年”中國刺繡藝術紅色主題展中部分藝術家精心創作的刺繡作品,以展現藝術家高超的刺繡技藝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觀點綜述及論文見下期)
此幅蜀繡作品由四川畫家茍興瓊設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郝淑萍2003年繡制完成。作品中新疆姑娘舞姿曼妙,新疆小伙手鼓伴奏,他們穿著富有特色的民族服裝,正在葡萄豐收的季節歡樂舞蹈。繡制過程中正確掌物外形輪廓和五官輪廓,端正美麗清晰,部位準確,線條流暢,體態優美。作者充分運用蜀繡各種針法,達到平、齊、光、亮、細密,排針均勻的特點,繡藝正確掌物頭發、五官和服飾衣褶特點及形體變化,眼睛、嘴角生動傳神,鼻部隆起有立體感,色彩濃淡適宜,調配和諧,主次分明,層次清楚,同時用亂針打底,隨勢制作,保持繡物勁氣,配色按不同色彩,用色豐富,滲色柔和,深淡相宜,對比和諧,線色光澤明亮。
該作品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艷、高級工藝美術師昌妮繡制而成。作者以精湛的刺繡技藝,以長卷形式,描繪了黃河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的波瀾壯闊。繡品中有延安的窯洞和寶塔,那是星火燎燃的地方,是新中國的搖籃;有壺口瀑布的雄壯,象征著中華大地的力量;有一座座現代化的水電站如鋼鐵長城一般屹立,象征著我們民族的崛起和不屈。以景寓情,作者將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和敬意,全部傾注到了作品之中,真是一針一景,一絲一祝福。愿奔流不息的黃河之水,繼續庇護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我們的生活幸福安康。
本作品是蘇繡藝術家姚建萍為自己父親創作的一幅肖像繡作品。作品中的人物,微笑目視遠方,胸口的黨徽閃閃發光,映襯出一幅慈祥的面容。肖像人物姚建萍父親是一名年過9旬的老黨員,見證了建黨百年來的時代巨變,姚建萍也正是在父親的影響下,一直繡隨時代、謳歌時代。
對于這幅特殊的作品,姚建萍更多以情取勝,從心所欲,道法自然,將多年沉淀打磨的蘇繡技藝混合著對父親的真摯情感,讓父親的形象和故事在針線下緩緩展現,針線刻畫的不僅是一幅肖像,更是朝如青絲暮成雪的流金歲月,用情感的華彩為蘇繡藝術注腳,表達了對自己父親的深厚感情,也贊頌了世間所有樸實而又堅定的父愛。
該作品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存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而作。中國共產黨走過了一百年波瀾壯闊、天翻地覆的光輝歷程。現今、祖國欣欣向榮,經濟蓬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國際地位空前提高,中國人民正滿懷喜悅和希望朝著現代化的宏偉目標邁進。讓我們感恩黨、聽黨話、跟黨走。祝福黨生日快樂,美麗如花!
正則繡初名亂針繡,產生于民國初年呂鳳子創辦的江蘇丹陽私立正則女子職業學校,距今一百年歷史。正則繡用針靈活、線條瀟脫,具有繪畫性。作品表達自己的意志和情感,表達對世界的認識。
該作品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臺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林霞繡制而成。從嘉興南湖上的古舊紅船到揚帆遠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巨輪。中國共產黨百年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正是對從“簡”到“巨”的生動闡釋。作品以蠶吐絲、蛛結網為靈感,以微見著,體悟著生命,思考著臺繡的蛻變,感悟著中國的百年巨變。
骨針繡的空洞,蛛網繡的盤纏,原本平面的刺繡在光影的作用下,猶如穿越時空,能量得到無限的衍生、擴張、裂變。正如百年中國變化之大、變革之烈、變遷之速。又如革命精神的繁衍旺盛和與時俱進的蓬勃生命力。
蜀繡單面繡系列作品《百子賀百年》,以100名嬉戲玩樂的孩童為主線,以他們歡樂、愉快且充滿童趣的生活狀態來寓意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來為人民謀幸福的宗旨體現為主題。
作品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孟德芝繡制而成,作品在展現川西地方特色孩童游樂項目的同時,體現出了普通民眾生活的平靜、祥和與安逸。100名孩童身著的傳統服飾全部采用了蜀繡所獨有的錦紋針針法,繡制細膩、用色平和、過渡自然,雖游樂項目不同、形態各異,但栩栩如生、活潑生動,孩童們在嬉戲中的快樂和愉悅彰顯無遺。
這幅珠繡作品根據2021年3月24日,中宣部發布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活動標識來設計創作,由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黃偉雄、高級工藝美術師黃溢琳繡制。標識中黨徽、數字“1921”“2021”和56根光芒線運用黃色的珠子繡制,數字“100”、文字“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英文、5顆紅星和外圍的圓圈由紅色的珠子繡制而成。整幅作品以粉色的珠子作為底色,運用黃、紅、粉三個顏色的珠子,搭配橫向排列針法、連續排列針法、亂底針法等多種針法繡制,將珠子的細膩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出來。用珠繡的形式充分展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艱苦奮斗的百年光輝歷程。
潮繡《金色騎樓》以2010年上海世博會廣東館騎樓外觀為原型,構思簡單明了、典雅大氣,在設計工藝上吸取潮汕傳統剪紙的手法特征,將騎樓外表抽象成簡繁結合的精致圖案。由世博會廣東館指定授權,作為高級禮品饋贈給世界各國主要領導人和重要嘉賓。該作品由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康惠芳繡制而成。潮繡《金色騎樓》針法細膩、色彩絢麗、刺繡精美,凸現了廣東傳統民間刺繡工藝的水平和潮繡美輪美奐的名繡風范。
這幅磅礴大氣的湘繡作品《中華強國夢》,是以遼寧號出海為主題,由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徐向榮歷經一年多的時間,耗費無數心血繡制而成,繡法不但有傳統的平針繡法,還有亂針繡法,有三角針、柔針、交叉針,繡工相當細膩、立體感、真實感強,不僅體現了高超的湘繡技藝,更是通過這樣一幅湘繡作品,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深沉的熱愛和對祖國日益強大而自豪!
作品取材于歷史照片,由新疆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錢美榮通過傳統手工刺繡手法,利用一針一線再現了一幅精彩的歷史畫面。在針法的運用上,人物重點部位,面部及手部采用套真、滾針、接針、施針、小亂針等多種針法,整幅作品做到運針合理,變化有度,銜接自然;色彩搭配上按虛實、明暗、相互交叉、相互滲透使人物的表情和神態更加生動形象。表達了制作者對新疆的無比熱愛對各民族團結的無比珍惜,千絲萬縷的絲線寄托了制作者美好的祝愿和真誠的情感,以此作品來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祝愿美麗的新疆和諧穩定團結發展。此幅作品用色線980色,用時138天完成。
本幅作品由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王麗華繡制而成。作品以深圳特區深南中路與紅嶺中路交匯處的鄧小平同志巨幅畫像為藍本,以蘇繡的手法展現了偉人目光注視下的都市春天的景象,表達了在這一基本路線的指引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整幅作品線色把握恰當,平針、亂針、八工針法互相結合,人物刻畫生動、傳神,背景細節描寫細膩,飽含繡制者對生活對世界的美好愿望。
作品是國家級非遺夏布繡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刺繡藝術大師張小紅與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蘇米合作完成創作。作品結合江西代表性地域文化元素進行創作,以粗獷古樸的手工夏布為繡地,虛實相間的創新針法為表現語言,江西井岡山的壯麗之景作為題材,地域色彩濃厚。繡制過程中,應物施針,法隨意轉,用透底針、懸針、套針等表現質感厚重的山巖,用創新的透底針、通透亂針等表現遠山虛景,產生通透的虛實感,似空氣在畫面流動。整幅繡作虛實漸變自然,在細微色彩變化中巧妙地結合針法變化表現物象的層次,使繡線在二維的繡地空間中舞動出深遠的韻味,給人充分的想象空間,呈現出夏布繡的古拙之美。
汴繡作品《香港回歸》由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韓玉琴、田忠彥繡制。作品反映了香港回歸祖國的懷抱,日益發展走向繁榮。天安門是國家的象征,紫荊花雕塑象征香港,與香港地標建筑國際會展中心遙相呼應,整個畫面設計打破常規構圖形式,巧妙地體現香港永遠繁榮昌盛的一派景象。和平鴿與吉祥云環繞四周,寓意和平吉祥。底色選用金色底料,體現繁榮昌盛。該作品繡工細膩,運針靈活,色彩和諧。針法采用虛針、施針、套針、滾針等,材料用真絲緞與真絲線。
彩錦繡作品《韶山》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偉大領袖人物毛澤東的故居為背景,通過藝術創作來展現紅色圣地——韶山。由高級工藝美術師姜幸民、國家二級導演邢新彥繡制而成。藉此獻禮中國共產黨100周年華誕。作品畫幅精致,意境深遠。豐富細膩地用針、用色足以媲美自然攝影的光影質地;每一針每一線獨有特質展示出刺繡的精到之處。作品以彩錦繡的主要針法“納錦”、“點彩”為主體,如瓦楞針、大小芭斗、單格針、自由針等,精細處采用“點彩”繡法。近處的樹景則以亂針、松針針、自由針嫻熟混搭,編排有序,層次分明,色彩多變,渾然天成,俱顯“紅色江山”與“綠水青山”之交融和升華。
該作品選取著名油畫作品為藍本,由威海職業學院教授許崇岫繡制。作品在創意上體現獨特和創新,以魯繡核心技藝為基礎,運用皴面繡的技法,巧妙地把該作品的內涵展現出來。為的是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手工藝文化,發展創新魯繡技藝,表達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敬重和熱愛,充分體現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國家富強、社會穩定的狀況下,百姓生活安康富足,收獲滿滿。充分體現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作品由江蘇省高級鄉村振興技藝師莫元花繡制而成。作品畫面以黨旗、南湖畫船、中共一大代表,中國共產黨革命者形象,長江長城、萬里山河等元素表現中國共產黨創立之初的歷史畫卷。 整體畫面表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宏大畫卷。預示著中華民族開始覺醒,改革之風以燎原之勢吹遍中華大地。歌頌了中國共產黨的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贊美了中國共產黨肩負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作品由清華美院教授、著名纖維藝術家林樂成教授設計,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教師羅劍英、粟佳俊、熊婷等繡制。作品表現了紅軍長征途中爬雪山、過草地、翻山越嶺的復雜艱苦環境。繡制者巧妙的運用交叉針、亂針、直針根據畫面的筆觸自由變化、虛實相加,將紅軍翻過的一座座山、跨過的一條條河、穿越的一片片草地、播灑的顆顆革命火種都在絲線的相互交錯、疊加中展現出來,使刺繡工藝與繪畫藝術高度融合、渾然一體,透射出長征途中人們所走過的艱難歷程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是一種史詩性的藝術提煉。
《草鞋的故事》是以全國美展入選者劉順湘教授設計的原創作品為繡稿,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教師李丹、劉艷冰、吳晶慧等繡制。紅軍草鞋”作為一個歷史符號,它不僅是當年千萬紅軍戰士艱苦跋涉、浴血奮戰的一個歷史見證和象征,同時它也傳遞了在新形勢下,中國人民將永遠繼承革命前輩英勇戰斗、不怕犧牲的堅強決心。作品采用創新針法“繩股針法”進行刺繡再創作,因物施針,針對性強,靈活度高,極具刺繡藝術語言,表現力強,更突顯紅軍遠征不畏艱難的崇高的精神信仰。
亂針繡原創作品《共享太平》(259cm*131cm)是湯祝萍帶領8名繡娘選用了百余種色線,采用寶應亂針繡繡法,繡制56個民族人物歡聚天安門的熱鬧場面,為表達感恩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大好時代而精心設計的集56個安居樂業的民族少女組成的一幅共享太平盛世圖,整幅作品從構思到繡制成功歷時近三年。
沉思中的周恩來,以意大利攝影家焦爾喬·洛迪攝制的攝影作品為藍本,由高級工藝美術師付健進行的刺繡再創作。照片上的周恩來微側身軀,面容剛毅,雙眉微蹙,眉峰間凝聚著無窮的魄力、意志和信心——這幅照片是記錄周恩來晚年形象的一幅風靡世界之經典作品。該作品繡工精細,色彩過渡自然,光影關系處理到位。
作品以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楊文教授設計的水彩畫《緬懷·銘記》為繡稿,由廖族君、楊晴、石婷、李利華繡制。作品將水彩畫題材的作品與湘繡工藝得到了很好的結合,主要采用湘繡亂針、毛針、交叉針等針法,結合疏密有致的排針布線方法,表達出原作氣勢恢宏的畫面。在繡制作品中的老照片時,采用短小的交叉針法來表現,在表現形式上也是一種創新和突破。本作品為紀念反法西斯侵略而英勇斗爭甚至犧牲的英雄們以及在戰爭中受到迫害的人們,更是為喚起人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繡稿以當代著名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詹建俊的原創油畫作品《回望》為藍本,由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教師曹虹、胡麗萍、羅劍英、鐘翔繡制。作品里面的長城為中華民族歷史的見證和精神的象征,以紅黑兩色為主調,突出了雄奇瑰麗的長城。新穎的油畫題材融入湘繡藝術,傳統工藝與當代藝術結合,完美表達出氣勢宏大,筆觸奔放,色彩濃烈的藝術效果。刺繡為凸顯原作瀟灑渾厚的筆觸,將交叉針、摻針相互揉合,運用色彩對比強烈的絲線與粗獷的針腳,表現長城恢宏壯觀的氣勢,在絲線的光折效應中,山河大放異彩,突出《回望》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