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楊先讓,男,1930年1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中國民間藝術研究的開拓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主任、教授,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和創作員,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員,中國民間美術學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顧問。
1948年夏考入北平國立藝專美術系學習,1952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1980年,他受命協助組建中央美術學院年畫、連環畫系,1986年又將該系改建為民間美術系,并擔任系主任。他曾14次深入黃河流域的鄉村、小鎮,著有《黃河十四走》《中國鄉土藝術》《黃河十四走民藝考》等書籍。1993年至2003年期間,一直在美國講學、辦展,以極大的熱忱利用一切機會講解、詮釋、展示中國民間美術,傳播中華文化,推進中美民間文化交流,增進美國人民對中國的了解。1996年被授予休斯敦市榮譽市民獎;1999年被授予路易斯安那州巴特魯茨市榮譽市長獎,獲得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藝術學院文化交流獎;2003年獲得休斯敦大學亞洲藝術部文化獎。
1977年,楊先讓創作的木刻版畫《懷念周總理》被鄧穎超、鄧小平、葉劍英、谷牧、羅玉川、郭沫若等領導人收藏。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懷念周總理》《洪湖曙光》兩幅木刻作品。中國美術館收藏木刻版畫11幅,彩繪畫1幅。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鄉情》。美國密西根塞格諾大學收藏《敦煌幻想曲》等。他的木刻及彩繪作品,幾十年來陸續被法國、美國、韓國、日本、香港、臺灣等國家與地區的收藏家收藏。
2014年,楊先讓獲得中國文藝家協會造型藝術獎,2018年授予首批“中央美術學院杰出教授”,2019年被推選為2019“中國非遺年度提名人物”,2019年著作《黃河十四走》獲得“第十四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優秀民間文藝學術著作”。2021年當選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揭曉詞:“一把土養育的是他那片沉甸甸的情,一本書記錄的是那顆滾燙燙的心,他讓民間美術登堂入室,超越時空,滋潤炎黃子孫的心靈。”
2.孫建軍(筆名孫建君),男,1951年8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民藝》雜志執行主編。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飾》雜志副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長、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原理論委員會秘書長、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
四十余年來,孫建軍從事中國工藝美術歷史與理論、工藝美術經濟學、民間美術文化學、工藝美術造物思想、工藝美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多維度科學研究,成果頗豐。在教學和研究的基礎上,2000年編寫了第一部中國民間美術教材——教育部規劃教材《中國民間美術》,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和講述了中國民間美術的科學概念、基本特征、分類,以及歷史流傳和藝術特色,并在全國50余所院校推廣民間美術課程教學。編寫了高等院校藝術專業教材《中國民間美術教程》《中國民間美術》《中國民間美術鑒賞》三部,為完善藝術學、美術學和藝術設計學教學發揮了積極作用。
孫建軍先后參加了國家與輕工業部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究與著述工作,1983年參加國家重點圖書“當代中國叢書”《當代中國的工藝美術》編輯與撰寫;1987年受聘擔任國家重點圖書、輕工業部重點科研項目《中國大百科全書•輕工卷》工藝美術分支編寫組成員,獲國家新聞出版署頒發的《中國大百科全書》作出重要貢獻的“榮譽證書”;1990年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編委,《木偶皮影卷》《面具臉譜卷》主編,榮獲中共中央宣傳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中國藝術研究院優秀科研成果特別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一等獎;1990年受聘擔任藝術學科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中國美術史•隋唐卷》工藝美術部分撰稿人;1993年受聘擔任國家重點圖書《中國現代美術全集•陶瓷卷》撰稿人;2002年受聘擔任國家重點圖書《中國美術分類全集•古代織染刺繡服飾全集》編委,“織染卷”撰稿人;2015年受聘擔任《中國工藝美術全集•人物卷》主編。
主要著作:獨立或合著撰寫出版的工藝美術專著有1991年《中國民族圖案藝術》,1992年《中國工藝美術商品學》,1999年《中國民間吉祥剪紙》《中國民間戲曲剪紙》,2000—2002年《民間雕刻》《民間皮影》《民間年畫》《民間刺繡》《民間面具》《民間燈具》《民間銀飾》《民間佩飾》《民間繩結》,2003年《中國民間皮影》等40余部。1984年至2010年在各類期刊上發表學術文章40余篇。
來源: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秘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