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 | 傳統工藝賦能鄉村振興 ——2021年貴州傳統工藝振興研討會在雷山縣召開
時間:2021-04-17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51 分享:
4月17日至18日,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傳統工藝在助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由省文化和旅游廳、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指導,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黔東南州文體廣電旅游局、雷山縣人民政府主辦,黔東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雷山縣文體廣電旅游局承辦的“2021年貴州傳統工藝振興研討會”在雷山縣召開。
研討會旨在展現傳統工藝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分享傳統工藝創新創業優秀案例,探索傳統工藝及文創產業的發展規律與創新模式,尋找省內民族企業與省外企業的協同發展機制,探索東西部協作的工作路徑,形成可供參考推廣的傳統工藝振興案例,促進貴州傳統工藝振興,助力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推進鄉村振興進程。研討會采取實地考察、聽取介紹、現場對話、專家研討等方式舉行。
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賀國鋒,黔東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長胡國珍,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范衛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學院手工藝術學院院長、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站長趙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清華大學史論系主任陳岸瑛,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廣西藝術學院建筑設計學院院長林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南京藝術學院文化保護系主任陳紅雨、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龍佑銘,黔東南州文體廣電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潘金海,中共雷山縣委書記楊錦春,雷山縣人民政府縣長袁剛等領導以及省內外專家、學者、非遺傳承人代表等60余人出席研討會。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范衛東校長與雷山縣人民政府袁剛縣長簽署2021-2025合作協議
*論壇現場二
18日上午9時許,與會人員一行來到雷山縣西江鎮麻料村實地參觀考察,先后參觀走訪了麻料村春富銀飾工坊和麻料銀飾刺繡傳習館。同時,傳承人與設計師、企業家代表在麻料村圍繞“非遺文創產品創新創意及市場開發”主題展開對話,共同尋求傳統工藝振興路徑。 *考察雷山縣麻料村非遺工坊18日下午14時,研討會在雷山縣城正式開幕。會上,黔東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長胡國珍致辭,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范衛東、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賀國鋒先后講話。雷山縣人民政府與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在會上簽訂合作框架協議。與會專家、學者以及企業家代表圍繞苗繡及文創產品產業發展、非遺助力脫貧攻堅成果鞏固以及傳統工藝助推鄉村振興專題展開研討。胡國珍副州長在致辭中說,一直以來,黔東南州高度重視傳統工藝的保護、傳承和發展,積極組織開展非遺申報工作,目前全州有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1項,有國家級非遺項目53項72處,其中傳統工藝類非遺項目20項33處,苗繡、侗族刺繡、苗族蠟染技藝等11個非遺項目入選《中國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同時,著力加強非遺傳承人隊伍建設,積極推進實施“十百千萬”培訓工程,針對銀飾、刺繡、蠟染、編制、雕刻等傳統手工藝類非遺傳承人群,開展研培工作。“十三五”期間,全州累計完成非遺傳承人群培訓152期7600余人,外派230余人次赴清華大學、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等省外高校參加研修研習培訓,州級、縣級非遺工坊開展拓展培訓達5萬余人次。黔東南州把非遺人才培訓培養、品牌打造、市場拓展等工作作為推動傳統工藝品市場產業升級,推動全州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傳統工藝的魅力,讓傳統工藝走進大眾生活。*考察雷山縣麻料村非遺工坊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范衛東講話
賀國鋒說,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我省視察,親切看望各族干部群眾,給我們帶來了黨中央的關懷和慰問。在考察我省畢節市黔西縣化屋村時,總書記與當地苗族同胞親切交流,稱贊苗繡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是傳統的、又是時尚的,既是事業、又是產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多次在地方考察調研時為包括傳統工藝在內的非遺點贊,對傳承保護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我們推動傳統工藝振興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將持續優化保護傳承機制,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推動多姿多彩的民間文化,傳承好活起來走向世界。賀國鋒指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守正創新、與時俱進,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深入挖掘文化遺產當代價值,圍繞“文創+民族文化”開發一批文創商品,做大做強“苗繡”“貴銀”等品牌,加快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持續優化保護傳承機制,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以市場化思路研究成立苗繡研究中心,邀請業界人士共同推動苗繡等產業發展,線上線下融合開拓非遺產品市場空間,推動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傳承好、活起來、走向世界。深化文旅融合,用足用好優秀文化遺產,扎扎實實推進旅游產業化,打造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帶,持續豐富旅游生態和文化內涵,提升“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品牌,打造國際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國內一流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深度融入鄉村振興,振興傳統文化、振興傳統工藝,創建提升一批活態保護傳承工坊、基地和實驗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筑發展之魂、興富民之業,奮力闖新路、開新局、搶新機、出新績。
據悉,雷山縣有“苗繡”、“苗族銀飾鍛造技藝”、“苗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等國家級非遺名錄13項、省級名錄15項、州級非遺名錄19項、縣級非遺名錄138項,成為全國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多的縣份;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0名、州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8名、縣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20名、縣級代表性傳承人群521名,繡娘、銀匠、蘆笙演員已接近4萬人。該縣,搶抓全國首批10個“非遺+扶貧”重點支持地區的歷史機遇,注重培育發展傳統工藝品加工企業,光賓銀飾、成春非遺、阿妮繡業、錦雞繡業、銀球茶、腳堯茶等品牌不斷涌現。建有工藝品加工生產等非遺工坊20家帶動就業400余人。同時,立足非遺、傳統村落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優勢,該縣全面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成功打造了西江景區、郎德景區。十三五期間,全縣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綜合收入累計分別5025.01萬人次、432.72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3.41%和19.86%。人民群眾直接或間接地從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增收,走上脫貧致富路,實現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原文編輯黔東南非遺保護中心:王桂珍、韓銳芳、審核:楊勇富
略有調整。
投稿:青年工作委員會
(聲明:本公眾號轉載其他媒體內容,旨在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有版權異議及其他任何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盡快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