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傳統手工技藝大省,傳統工藝類非遺項目資源豐富,4項傳統工藝類非遺項目入選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2項傳統工藝類非遺項目項目入選急需保護的非遺名錄項目,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中傳統技藝類55項、傳統美術類24項。近年來,浙江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精神,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浙江傳統工藝保護、傳承、發展與振興的新途徑,大力推動傳統工藝振興,努力打造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重要窗口”,取得了良好成效。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文化部等部門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通知》精神,結合我省實際,聯合經信、財政等部門印發《關于貫徹落實中國傳統工藝振興的實施意見》,從政策方面推動我省傳統工藝的振興。研究出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十三五”規劃》《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十四五”規劃》《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實施意見》《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合發展行動計劃》《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工程行動計劃》等,提出推動傳統工藝振興發展的目標任務、保障措施,不斷健全傳統工藝振興發展的政策保障體系。
以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為基礎,以浙江十大歷史經典產業為重點,對具備一定傳承基礎和生產規模、有發展前景、有助于帶動就業的傳統美術、傳統技藝以及傳統醫藥類項目,建立一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給予重點扶持。22個項目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數量位居全國前列,組織評定首批省級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共100項。
根據項目的影響、規模和發展前景情況,按引領項目、示范項目、發展項目三個大類實施分類管理。要求各地在現有保護規劃基礎上制訂振興發展方案,采取有針對性的振興措施,推動形成行之有效的經驗和模式。制定出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管理辦法》,定期開展省級傳統工藝類非遺代表性項目、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評估工作,了解項目存續狀況,嚴格實施 “八個一”保護措施,全面落實保護責任,確保項目得到有效保護。
加強學術研究交流,舉辦“大匠至心”非遺傳承發展杭州沙龍、“青出于藍”中國傳統染纈技藝傳承人對話等,突出傳統工藝振興主題,幫助傳承人開拓眼界,研究解決一批傳統技藝制約性難題,不斷提升傳統工藝設計、制作與衍生品研究開發能力,促進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
以“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為目標,以傳統工藝傳承人群為重點,依托浙江省5所研培院校組織實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十四五”期間共舉辦48期,培訓學員1570人次;同時實施浙江省本級非遺中青年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工作,不斷提高我省非遺傳承人群的當代實踐水平和傳承能力。
聚焦傳統工藝相關非遺門類,每年開展“非遺薪傳”系列展演展評活動,2011年至今,先后推出了以青瓷、石雕、塑藝陶藝、抽紗刺繡、根雕藝術、金石篆刻、寶劍鍛制技藝、紙藝扇藝等為主題的展評活動,評選出“薪傳獎”、優秀展演及優秀組織獎,著力培育和發現中青年非遺傳承人,一大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推動非遺與教育相融合,支持高等院校開設專業課程培養傳統工藝專業人才,如麗水學院設立青瓷學院,培養了一批適應青瓷產業發展需要的研發隊伍和技術骨干。
加強傳統工藝類特色小鎮培育,支持絲綢、黃酒、茶葉、青瓷、寶劍、文房、木雕等歷史經典產業傳承發展,培育形成一批非遺特色產業集群。加強跨區域幫扶,開展與山區26縣工坊的互動協作;在浙江·中國非遺博覽會(杭州工藝周)、中國義烏文化和旅游產品交易博覽會浙江非遺生活館設立“非遺+扶貧”專題板塊,以傳統工藝為重點,推動非遺傳承發展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支持省內非遺工坊與四川等西部省份開展幫扶合作,杭州市推進浙藏非遺紡織扶貧工坊項目。注重依托特色非遺資源,突出傳統工藝振興,積極推動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認定浙江省非遺主題小鎮52個,評選浙江省優秀非遺旅游商品300項,發布首批浙江省非遺主題旅游線路16條。
連續3年成功舉辦“非遺購物節·浙江消費季”活動,2022年6月1日至30日,全省銷售非遺產品及相關衍生品9092.6597萬件,銷售總額10.04億元,為提振社會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龍泉青瓷寶劍節、青田石雕文化節、東陽木雕節等專題性展會也呈現各自特色。聯合中央媒體開展“央媒浙江行”采風活動,聚焦傳統工藝,深入一線報道,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推動傳統工藝對外交流傳播,組織赴俄羅斯、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和港澳臺地區舉辦非遺展示交流活動,宣傳展示浙江優秀傳統工藝;浙江傳統工藝元素精彩亮相G20杭州峰會,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新辦新聞發布會浙江專場,第二、三、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要場合,有效提升浙江傳統工藝的影響力和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