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講到,藝術是一種人類特有的精神產品,其藝術作品凝聚著藝術家個體的審美意趣和審美理想,作品可以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它以潛移默化、寓教于樂的特殊方式,對人的精神引領發揮著獨特的作用,進而形成整個社會在文化上的進步。藝術家運用各種材料和方式創造出具美學價值和其社會功能的藝術品,記錄下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以及生活方式。其藝術的價值與地位是靠其藝術作品來體現的。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分析我今天的主題
一、藝術創作者要“精益求精“出精品
藝術工作者要以敬畏之心,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創作上,弘揚“精益求精,工匠精神”保持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努力創作出傳得開、立得住、留得下得優秀作品。“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衡量文學家,藝術家的人生價值也要看作品”。“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精益求精勇于創新,努力創作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中國文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更加明確了藝術創作者工作的方向。
作為一名陶瓷人,我感到當前得陶瓷藝術創作雖日益繁盛,杰作迭出,但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模仿照搬”,“千遍一律”的問題,藝術家作品創作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
優秀的陶瓷藝術作品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優秀的陶瓷藝術作品從來肩負著“文以載道”的使命,藝術工作者要熱情擁抱時代,要把新時代生活與對藝術創作發自內心的親身感受熔鑄筆端,再現偉大的時代,講好中國故事,不斷創作出“正能量,接地氣的陶瓷藝術佳作”。
回望歷史,無論哪個國家、無論哪個時代,那些真正能被人們銘記的藝術家,那些一直流傳至今的藝術形式,都是靠經典的作品,精湛的技藝贏得尊重與贊譽得以傳承與發展。
那么靠什么手段創作優秀作品?
我認為精品不是一概而就的,比如高溫釉彩繪畫創作,要在創作中不斷感知每一種顏色燒前燒后之變化,再調和加工,在土與火的一次次燒制,在實踐的反復燒制中才有可能形成精品。
創作優秀陶瓷藝術作品,是所有陶瓷人創作者追求的目標,“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是藝術精品創作的基本標準。創作者要精益求精出精品并不容易,不僅要有堅實的藝術表現功力,還要受創作者自身思想認識水平和藝術創作水平的限制,也受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但創作者只要有精品意識,就會有自我提升和不斷進步的要求,就會在創作中精益求精。
優秀作品創作需要作者做到三點:一是創作者要有文化自信,中華文化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藝術創作者要善于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起精華,汲取能量,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為激勵人民、民族前行、文化自信強有力的精神力量。二是創作者要增強創新意識,創新是藝術的生命,只有創新才能給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創新是藝術家一種創造性實踐活動,是運用已知的技術和條件突破常規,發現或表達新思想、新事物的活動,其創新的本質是突破,即突破舊的傳統思維定勢,在藝術創作中,創新需要有底氣、能力、智慧。如果沒有其學識、修養,熟練的技巧創新則無從談起。創新要運用新技術、新技巧,運用新手段新材料在創作中走出新路。三是創作者首先要有強化“精品”意識,陶瓷藝術創作要與時代同步,就是要求創作者們深入生活,走近群眾,記錄他們的幸福,反映他們的希望,記錄充滿朝氣的時代才能準確把握時代的脈搏謳歌時代。新時代新征程,為優秀陶瓷藝術作品創作提供了歷史的發展提升機遇。 一個藝術家如果沒有優秀的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 他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觸及人的靈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鳴的。
二、從幾大名家作品看瓷畫創作的精益求精
有人說過陶瓷藝術的作品,如果你能欣賞到一處驚艷之處時,那可能都是作者付出了十分的推敲琢磨與精益求精。陶瓷藝術作品創作達到一定的水平是可以的,但是要想“更進一步”、“更上一層樓”有所突破,又何嘗容易。杜甫寫詩“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陶瓷諺語講:“賞心三兩枝,凝聚十年功”。正是有了和他們一樣精益求精的眾多詩詞大家與陶瓷工匠。我們才能品讀到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經典文化與陶瓷精品之作。就像運動員舉重比賽,多舉起一公斤就是冠軍;百米決賽時,快百分之一秒就能奪冠;但就是這一公斤,百分之一秒,背后是多少年的努力訓練和堅持!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任何領域的毫厘之差,常常就是勇者的生命歷程里全部能量與智慧的匯集。每個人在自己喜愛的陶瓷藝術領域想戰勝同道一分都不太容易,何況是那種做很多種嘗試卻淺嘗則止的做法。從前,從藝的師傅告誡徒弟“百樣通、不如一樣精”、“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大概也是強調人要專注于一個事情,千錘百煉,萬般打磨才能成為行家里高手。
民國時景德鎮著名的“珠山八友”王大凡從安徽來景“制瓷學藝”,苦練了20年才成就其超凡的瓷畫藝術家。他的侄子王錫良問他練就技藝高手的秘訣,他指著裝滿繪瓷的生料缸說:你要攢勁天天畫,等你把這缸里的“珠明料”用畫筆畫完了,就知道畫瓷器的秘訣了。后來王錫良按他叔父的話去做,并走進大自然,從生活中尋找藝術創作的源泉,創作的作品富有時代的特征和激情。果然叔侄兩人都為陶瓷大家,成為千古美談。現在的社會,從藝者若要有所建樹,必須在一項藝術領域精專的前提下,再追求更大的視野,吸收各類知識,積少成多,有容乃大。當下有不少年輕人什么都想學,什么都想畫,一會是釉下彩,一會是釉上瓷畫,又是雕刻,又是書法,恐怕是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畫什么好,其結果什么都會,什么都難精。每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極少數天才級別的陶瓷人、年輕人能同時在多方面很優秀,這個就不說了。景德鎮陶瓷大學孫清華教授,自小隨祖父楊海生學藝,擅長現代陶瓷與傳統陶瓷堆雕工藝亦稱“凸雕,凸花”用工具蘸取釉坯體同質泥漿堆出紋樣燒制而成。作品以山水為主題材,展現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與熱愛。從教四十多年來孫清華持之以恒地對傳統經典的堆雕工藝深入繼承與探求,尊重堆雕的本體規律,精工細作精益求精,作品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陶瓷藝術高度。
俗話講“貪多嚼不爛”,“百藝百窮,九十九藝空”,“樣樣通,門門松”。做學問也好,做工作也好,搞陶瓷藝術創作也好,最根本的就是要專注、篤志,始終一心把一件事做到精專!
三、用精益求精的態度潛心打造無愧于時代的精品力作
藝術精品力作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創新能力和創造水平,這些年,我國的陶瓷藝術作品中出現很多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優秀作品,但真正振聾發聵的大作佳作還不是太多。究其原因,就是潛心創作不夠,精心琢磨不夠。實踐告訴我們,一分耕耘一份收獲,如果心浮氣躁作品創作趕速度,搶時間完成任務就很難創作出優秀的好作品。我們要始終牢記創作是藝術家的中心任務,無論到何時,藝術家最終靠作品立身,靠作品說話。創作者必須靜下心來下大的功夫,花更大氣力,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精益求精搞創作,以傳世之心,打造傳世之作,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傳得開、立得住、留得下,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我1976年參加工作,至今從事陶瓷藝術創作40多年了,如果說取得點點成績,那么除了個人得努力之外,我覺得很大程度還得益于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外部環境,我從小愛美術,小學時常常在課堂偷偷畫,景德鎮是瓷的世界,都讓我深深著謎,給我很多創作靈感。早年我創作的《五子羅漢》《高士觀畫》《孔子講學》《孔子七十二圣賢圖》《曲阜三孔圖》等等,正因為其靜心求精的創作態度其間作品為大眾所關注。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工作時候,又得遇很多良師指點熏染,并且不久又恰逢中國陶瓷藝術表現的探索發展期。后來深刻感受到要創作無愧于時代的陶瓷藝術,必須靜得下心來還需要創作者能淡泊名利,拋棄浮躁。
實踐證明,許許多多靜心求精潛心創作反映時代、記錄時代的優秀作品是能夠經受時間的考驗,被一代又一代記住的。新時代隨著國家的逐步強大,文化繁榮、藝術多元發展、藝術家處于偉大的時代,沒有理由不珍惜創作得良機,所以珍惜自己鐘愛得陶瓷藝術。近些年來靜心求精創作的“西域風情、絲綢之路”系列瓷畫同樣有著精心求精的時代的印跡.
藝術家打造陶瓷精品力作必須靜下心來求精,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思想精是長期思考素養的結果,藝術精湛是不斷錘煉的碩果,制作精是反復推敲的成果。
古人說“充實之謂美”這個充實的過程就是厚積薄發的過程,就是精益求精的過程。藝術家打造陶瓷藝術精品力作,必須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方法、新材料、新創意強化陶瓷藝術作品的感染力,陶瓷藝術家創作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是土與火得涅槃。
陶瓷藝術作品創作不僅要有厚實的藝術表現能力,它的進一步發展也需要創作者了解陶瓷成型、陶瓷燒造,技術與新材料的進步上和變化,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陶瓷天然液化氣梭式窯燒造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的豐富了陶瓷藝術創作的方式、手段,拓展了藝術創意空間,極大的增強了陶瓷藝術表現的張力,視覺沖擊力。藝術家精益求精,潛心打造無愧于時代的精品力作,對中華優秀傳統陶瓷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型發展有重要意義。
作為一名國家非遺傳承人,在藝術上要以精益求精的態度潛心藝術創作,努力打造無懼于時代的精品力作,堅持靜下心來搞創作,真正將有時代特色,思想深,藝術精,制作精良陶瓷藝術創作好,發展好,傳承好,讓中華陶瓷藝術之花開燦爛,讓凝聚著中華人民智慧陶瓷藝術青出于藍勝于藍,千年陶瓷、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