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8日至2023年3月26日,《銘心——20世紀胸針藝術》特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辦。
去年11月初,精心籌備三年的《銘心——20世紀胸針藝術》特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拉開帷幕,這場以一枚枚Vintage胸針勾連起的,關于 “愛”和“美”,關于“時尚”和“歷史”的盛會,迅速引發觀展熱潮。
今年1月9日,我們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迎來了這場特展的開幕式。當日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策展人張夫也、胸針收藏家鄭鶯燕、嘉賓李小萌、郎永淳、春妮、凱叔講故事品牌創始人王凱先后致辭。小提琴家陳曦、鋼琴家賀茗現場演奏。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陳鋼宣布展覽開幕。開幕式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李哲主持。
“這個展覽既包含藝術,又體現出科技與藝術的融合,也有文化的融合。” 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特別提到,“我認為展覽的名字‘銘心’和‘Imprint’很好,教育也是一場銘心的歷程,希望大家借此機會感受到清華大學的綜合性,對清華有不一樣的印象。”展覽前言中對“銘心”二字有更為詳細的闡述——銘,刻字于器,或頌揚功德,或鞭策自勉,或鐫紋留名。在這層含義上,Vintage胸針的“打標”正可謂之“銘”,記錄著配飾珠寶品牌的管理架構、生產制作信息以及不同系列的特有標識和視覺考量,映射出品牌各個階段的發展面貌。同時,這些印記亦是頗具歷史意義的收藏參照。
銘,抒懷于器,感念于心,永志不忘。作為最“貼心”的藝術,胸針可謂“刻器銘心”的最佳代言,在時代洪流與個性解放交織的20世紀,Vintage胸針的發展對于珠寶設計的材質及觀念皆產生了不可小覷的影響,打破了時尚與奢侈的限界,彰顯著佩戴者的內在覺醒與生存態度。
本次展覽分為“顫抖心光”“暗夜心芒”“密鑲心花”“綻放心火”“叛逆心潮”“風尚心流”六個單元,共展出Vintage胸針及相關配飾143組938件,輔以50余張原版海報及原版設計稿、專利書等紙本文獻資料。
正如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所言:“這是國內第一個有關vintage胸針的學術展覽,完整覆蓋了Vintage配飾珠寶發展歷程的各個階段,系統呈現了20世紀配飾珠寶設計與制作工藝的發展歷程與時尚觀念的變遷。”
胸針的雛形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時代用于獸皮的燧石束扣,真正意義的胸針則出現于青銅時代,主要形式是以實用功能為主的青銅扣針(Fibula),多飾以寶石、琉璃及珊瑚等材質,之后逐漸發展為以裝飾功能為主的配飾并“入侵”高級珠寶,亦可作為紐扣、襟扣、領扣、裙夾、帽飾使用。20世紀的胸針藝術發展聚焦于特定歷史階段育成的品類,歷經了材質、技術、風格、觀念的全方位轉向,打破了時尚與奢侈的限界,彰顯著佩戴者的內在覺醒與生存態度。
這次展覽囊括了諸多著名Vintage配飾珠寶品牌,展品均甄選自Vintage胸針藏家鄭鶯燕女士多年的珍藏,其中不乏經典套系及完整海報組,年代橫跨20世紀20年代至90年代,覆蓋著Vintage胸針發展歷程的各個階段。得益于此,本展方可在這批珍貴實物的基礎之上,梳理出完善而聚焦的展陳脈絡,以呈現20世紀Vintage胸針藝術發展的時代風貌與觀念變遷。
說起鄭鶯燕舉辦vintage胸針展的初衷,就不得不從vintage的發展史講起。這段歷史大致可追溯至上世紀20年代,為了適應社會轉型,美國需要大量精工細作的產業工人。于是歐洲的能工巧匠們紛紛涌入美國,其中不乏世代為貴族們制造珠寶的手工匠人。上世紀30年代,美國遭遇大蕭條,珠寶行業受重創,昂貴的珠寶無人問津,但是中產階級依然對精美首飾有需求。于是聰明的珠寶匠人們開始制造一些仿珠寶,以匹配新興中產階級的審美和消費水平。到了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催生了新型材料的進步,許多用于軍事的新材料被設計師引入到首飾制作中,再加上好萊塢文化在全球風靡,美國成為了vintage潮流當之無愧的引領者。
但在鄭鶯燕看來,vintage并不是美國文化,而是世界文化,代表著人類群星閃耀的時代。而中國因為處于特殊歷史階段,幾乎完全錯過了這段時期。直到上世紀90年代,vintage文化才開始以舊貨市場的形態進入到中國老百姓的日常。
鄭鶯燕希望通過這個展覽,為人們補上這個盲區,幫助人們了解到背后的歷史變遷,以及每個時代的生活風貌和精神訴求。這正是vintage最有魅力的地方——給人提供獨特的視角,試著去留住一些已消逝或正在消逝的東西。與此同時,她也希望通過這個展覽讓人們了解到,中國并非在vintage百年發展史中隱身,璀璨的東方文明始終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大洋彼岸的能工巧匠。
“我認為我更像是一個暫時保管者,很慶幸我在收藏的同時并未止步于這些藏品令人驚嘆的工藝,而是對它們背后的人、歷史、文明更加著迷。近年來vintage文化在世界各地不斷流轉后來到中國,然而很多喜愛的人卻不了解這段近百年的歷史。期待觀者能夠一起通過這近千枚胸針回溯過去一百年間,科技、工業、時尚業的發展。它們表達的是佩戴者的生存態度和設計師的自我覺醒,也是時代的集體精神世界。”開幕式上,鄭鶯燕娓娓道來。
徜徉在精心排布的展廳里,按照時間線索鋪陳開來的這一件件Vintage美物穿越歷史的煙塵與我們相遇,在精美絕倫的設計工藝背后,百年的時尚、文明、科技、工業等領域的線索、信息和故事仿佛嘩啦一下向我們涌來。
“如何把龐雜而細碎的‘小不點兒’做成展覽具有很大的挑戰性。要讓展覽避免流于珠光寶氣,保有學術味兒,只有把細碎龐雜的展品用設計發展史的思維進行整合穿連,才能確保成功。”策展人張夫也說道:“胸針雖小,卻是人類文明和審美理念的高容量載體,也是人類智慧和創意造物的結晶,是小中見大、承載人類文化精神的獨特藝術形式,體現了藝術與技術的高度統一。在倡導人類文明共同體的今天,文化藝術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只有面貌不同和風格差異,但從文化藝術的精神本質而言,是共同的、高度一致的,這次策展就是基于這樣的認知和理念展開的。”
藏家分很多種。有人為了投資,專門“捕獵”升值空間大的物品。有人純粹為了收藏美,工藝是否精湛是收藏與否的唯一標準。鄭鶯燕則希望能夠建立一個體系,通過藏品理順一段歷史的脈絡。與其說她愛首飾,不如說她更愛世界史。她不斷穿梭在歷史的斷片之中,將這些迷人的碎片收集起來,連綴成一件炫目的華衣。如今,我們還可以在鄭鶯燕創作的書籍《Vintage胸針時尚百年》中讀到關于Vintage歷史與科普,內容妙趣橫生。還能跟隨她剛剛出版的收藏圖錄《銘心:20世紀VINTAGE胸針藝術》一起欣賞和探索VINTAGE胸針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