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年度重點展覽「信史與國工:中國陶瓷繪畫特展」
時間:2023-01-17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79 分享:
“信史與國工:中國陶瓷繪畫特展”是中國美術學院主辦、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承辦的一個年度重點展覽,于2023年1月15日至4月30日在浙江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呈現。作為我校民藝博物館學術建設專門項目,展覽高舉傳統民族、民間技藝與現當代新形態創作的最佳承傳與融合創新這一宗旨,旨在強調于歷史坐標與演進脈絡中的大突破和大建構。憑借精密的作品揀選及文本梳理,以歷史學、人類學等研究手段為根本支撐,輔之講演和出版,力圖全方位彰顯陶瓷領域的名手筆暨真國工。就陶瓷繪畫論,展覽更著眼于創作本身所涉及的載體特性與裝飾手法,突出在悠長的華夏歷史進程中,作為文明與藝術之基的人造物,其間還有一類常遭忽視卻又獨特、純然的形態:透過經典與名品的并置,清晰地提出“瓷繪”這個交織著“工”與“藝”、“器”和“用”的重大主題。展覽由劉正、杭間擔任學術主持,連冕擔任總策展,吳光榮為聯合策展,李凱生、宣學君、王巖為藝術總監。所展列的內容共有三部分:第一版塊—信史、第二版塊—國工、第三版塊—游藝,分別從歷史暨近現代藝術發展、學院教學規律,以及賡續暨創作層面,細致地推進梳理與鋪排。參展各代藝壇名宿40位、大型生產企業3家,經典珍物近百套、歷史標本百余件。其中,瓷板佳構約50件、瓷器妙品約50組,而手稿原作約30幅。另還陳列陶瓷文獻300多冊,包括19世紀后半葉至今的,中、法、英、日、越南等語種貴重圖籍、拍賣記錄50余部。展覽第一版塊由“宇宙:萬古長青”(3、5號廳斜坡連廊)及“山巒:術業維新”(2、3號斜坡廳)兩個分支構成。以瓷片與文獻,復合勾描中國陶瓷繪畫在清末以前的基本流變線索,烘托中國瓷繪發達的悠長歷史。更重點敘述起自清末程門等人,為獨立瓷繪藝術誕生所做的開創貢獻,由是導引出中國署名瓷繪史的真正肇端,以及包括珠山八友在內的,那條與傳統交疊而又大異其趣的關鍵程途。第二版塊由“川流:玄機妙得”(5號廳)及“性命:體魄再造”(6、8號廳)兩個分支構成。以藝術大家們的瓷繪小品創作,提示瓷繪史上的一個別致情態——自覺地在瓷器、瓷板上進行藝術實驗。并以院校化的瓷繪專門教育為節點,反映專業瓷繪創作者群體脫胎換骨式的轉變,繼而于此種教學體系內培育出新時期的核心從業者,產生了重量級的新瓷繪作品。第三版塊由“世情:幽潛堅守”(7號廳)獨立構成。借助瓷繪領域代表企業與所涉及的轉印、釉下、琺瑯等工藝技術品類,映照出中國陶瓷產業持續的發展與興旺。因疫情原因,校園仍未對外開放,由此本展覽目前僅對校內開放。同名線上展覽正在制作,我們將盡快上線推出。展覽工作現場:
信史與國工:中國陶瓷繪畫特展
時間:2023年1月15日-4月30日
地點: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1、2、3、5、6、7、8號廳
主辦:中國美術學院
承辦: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
學術協同: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文化設計研究所
展品收藏與支持: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浙江圖書館、中國美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金華一線閣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錢塘白露書局、弌空間當代藝術中心、曹建文、鈕素芬、莫海、王秋霞、王少求、周武、祝重壽
學術主持:劉正、杭間
總策展:連冕
聯合策展:吳光榮
藝術總監:李凱生、宣學君、王巖
策展協同:李計亮、黃艷、雪潤枝、任曉煒
行政支援:金曉依、張素琪、朱荔婷、馬群、張一楊、馬穎、何柳映
空間規劃:王震宇、盧藝林、諸憶
視覺設計:吳佳妮、楊超平、駱嘉明
策展助理:張鵬、許昌偉、呂芷珺、吳雨晴、王璐瑤、黃向敏、熊益儒
展覽支援:劉震、陳奕婷、何方、郎凈、劉子陽、沈飛錦、汪笑雪、許婕渟、葉知一、李牧駿、何潤璽、沈詩藝、楊容涵
原文載于: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