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周建新:國家文化數字化的內在機理、困境審視與實現路徑(一)
時間:2024-04-08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108 分享:
文化興則國興,文化強則國強。將文化數字化提升為國家戰略,是新時代黨和政府對建設文化強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方面采取的重大戰略舉措。數字技術與文化的融合發展在宏觀層面上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提高了文化數字化治理水平;在中觀層面上優化了文化產業數據化布局,拉動了數字化文化消費能力;在微觀層面上加強了文化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但文化數字化目前存在以下困境:頂層設計不夠健全,造成“信息孤島”效應;數字化應用范圍受限,“數字鴻溝”問題突出;數字化文化服務供給不足,行業聯動機制尚未建立。基于此,文化數字化首先要優化戰略目標定位,在數據賦能中提升文化的共享性:聚焦文化數字化建設核心,促進數字化文化全鏈條發展;明確文化數字化建設目標,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搭建數字化文化治理平臺,促進各省份主體實時交互。其次要健全文化數字化制度,在數據賦能中提升文化的規范性:掌握核心技術,駕馭數字媒介技術,強化文化核心競爭力;走出數字陷阱,打破“數字鴻溝”。最后要完善文化數字化機制,在數據賦能中提升文化的安全性:突出主體協作,深化文化數據整合,搭建文化數字化轉型協作體系;筑牢文化數據安全,提高國家文化影響力。
(一)問題的提出
數字化技術正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已經成為眾多國家的重點發展對象,國家文化數字化隨即被確立為一項重要的戰略舉措。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已成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中辦發〔2022〕27號),首次在中央層面對國家文化數字化建設進行了戰略部署。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文化數字化已經成為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國家文化影響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選擇。總結并探尋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實踐創新路徑,當前已成為亟待廓清并極具理論指導和實踐價值的重大課題。
(二)文獻回顧
目前,有關國家文化數字化的研究多集中在對文化數字化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等方面的研討,主要包括國家文化數字化存在問題、數字化政策分析以及發展路徑等。
基于國家文化數字
化存在的問題,高書生指出文化強國建設面臨三大問題:一是文化數字生產
力發展不充分,二是“大文化格局”尚未形成,三是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聯動機制尚未建立。①任玲等人認為,數字化人才匱乏、文化企業融資不充分、數字化文化市場監管體系不健全、文化產業發展呈現碎片化等問題,是當前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的瓶頸問題。②基于國家文化數字化政策分析,羅仕鑒從政策和理論出發對我國文化產業相關政策進行研究,結合國際文化產業數字化政策模式,如美國的市場創新驅動、英法德意資源創新驅動、日韓政策驅動模式等,闡明了我國新時代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內涵。③閆慧采用公共政策內容分析方法,對中國、英國、澳大利亞、歐盟和美國五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數字化發展戰略與政策開展比較分析。④范周等人從政策層面分析了美國、英國、法國的文化數字化戰略發展經驗,梳理了我國文化數字化戰略的發展脈絡,提出了我國文化數字化戰略發展的關鍵路徑。⑤基于國家文化數字化發展路徑,鄒統釬從推進文化數字化資源整合、加快文化數字化技術革新與轉化、保護文化數字化產權等方面提出了文化數字化發展的對策。⑥賈旭東分析了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內在邏輯,從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指出各類實施主體必須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形成推動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的強大合力。⑦王育濟等人從“技術—文化”邏輯層面分析了中華文化復興之數字化的深層動力和美好前景。⑧
以往研究對于探索國家文化數字化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思路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也反映出推進國家文化數字化已經成為普遍共識。但遺憾的是,一方面現有研究國家文化數字化發展大多止步于人才匱乏、監管力度不足、知識產權沖突以及文化產業核心技術等方面的淺層認識,探討其深層關系的力度不足,使得對國家文化數字化實現路徑的研究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另一方面,當前針對國內外文化數字化政策的對比分析不足,也使得我們難以從他國文化數字化發展進程中借鑒先進經驗。
國家文化數字化的實現路徑并不是“數字技術+國家文化”的機械復制,而是在創新技術的引領下對國家文化推行的一場數字化大變革。本文試圖通過綜述研究和綜合分析,總結國家文化數字化作為戰略舉措的意義和影響,剖析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內在機理,厘清文化數字化面臨的困境,力圖回答“為什么要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的問題;同時緊跟數字化文化發展的實時動態,立足我國的政策文件,提出解決“如何實現國家文化數字化”的有效路徑,旨在為相關部門、文化企事業機構和研究人員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議和發展路徑,推動國家文化數字化事業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取得更大進步和突破。
文化興則國興,文化強則國強。中國正邁入數字經濟時代,推動國家文化數字化是建設數字中國、提升國民文化自信、打造文化強國的重要環節。科技為文化賦能,文化為科技賦值,文化數字化的戰略布局體現了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時代邏輯。⑨縱深推進國家文化數字化發展戰略不僅是一項重要的文化工程,也是一項必要的經濟工程、政治工程和社會工程。⑩而做好這項偉大的中國工程,必將利于釋放中華文化的巨大魅力,有力地推動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把握國家文化數字化建設的內在機理,利用數字化技術為國家文化注入新動能,對推動國家文化數字化具有重要意義。故此,本研究依循“宏觀—中觀—微觀”的遞進邏輯,首先對國家文化數字化的內在機理進行分析。
(一)宏觀層面:豐富中華民族文化基因,提高文化數字化治理水平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數字化治理為文化傳承和創新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路徑。推進國家文化數字化,能夠豐富中華民族的的文化基因,提高文化數字化治理水平。第一,構建中華文化數字化建設工程,有利于豐富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要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實現傳統和現代的有機銜接。⑪通過數字化傳承優秀中華文化,向世界展現中華文化的巨大魅力,可以有效實現文化的共享,提高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聲譽和地位。 通過數字平臺和互聯網技術,人們可以便捷地獲取各種文化內容,如音樂、電影、書籍、圖片等,無論是古代經典還是當代創作,都可以迅速傳播并得到更多人的關注 。此外,還能夠對珍貴的文物進行 高精度的數字化復原,實現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存檔與傳承 。同時,數字技術也提供了一個便捷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平臺,讓各地的文化機構、學者和愛好者可以通過互聯網共享資源、開展合作研究,實現文化交融和互學互鑒。這有助于加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播與保護,保持文化的活力與延續。第二,構建文化數字化治理體系,有利于提高文化數字化政務服務效能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 “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部署,提出到 2035 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 理能力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宏觀要求推動了國家文化現代化的目標實施 。數字化賦能政務治理,助力提升國家文化數字化,整體提高各大文化機構的政務服務水平。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實施對于政府、文化機構而言能夠改善政府以及各類文化機構的管理流程、優化政策的落 地實施和文化服務質量的提高。群眾通過文化數字化平臺實現在線辦事、知識產權維護等文化活動,大大提高了政府的服務效能。
(二)中觀層面:優化文化產業數據化布局,拉動數字化文化消費能力
在文化軟實力和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文化產業數字化逐漸成為文化現實力量的展示和顯現形態。⑫第一,優化文化產業數據化布局,催生新型業態產業創新 。實施中國文化數字化,有利于促進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帶動傳統文化行業向數字化文化產業的轉型、中國文化與科技創新的融通 。有效推動文化數據生態系統的循環,能夠賦能數字經濟和文化發展,拉動居民的平均數字化文化消費能力,日益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通過數字化技術,文化內容可以利用 “ 菜單式”服務來整合公眾的需求,消費者可以享受更加豐富多樣的文化體驗 。數字化還可以為文化產業提供更高效、便捷的運營方式,如在線分發、智能制作和客戶服務等,實現文化產業流程的全 面數字化和自動化 。此外,文化產業數字化的發展為短視頻創作、直播及營銷帶貨提供了新的風口,直接催生了新的產業業態,使得文化產品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以對標用戶更加精準的需求。 第二,釋放數字化文化消費潛力,實現供需雙方實時對接 。通過數字化手段,可以將傳統文化資源 進行數字化處理,推出更多新穎的文化產品,增強文化消費的吸引力 。一方面,文化產品的多樣性增加了受眾消費的選擇性,受眾可以隨時獲取各類文化產品,包括電影、音樂、網絡游戲等,此外,虛擬/增強現實技術的輻射可以讓受眾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達到數字化文化呈現效果 。另一方面, 通過數字平臺共享文化信息資源,降低了居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與消費的門檻。⑬公眾會有更高的意愿參與到數字化文化消費當中,從而釋放數字化文化消費潛力。
(三)微觀層面:加強文化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建立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普惠性的文化工程,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文化建設的方向定位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精神文化水平,是對外展示自身濃厚的文化底蘊的外在表征,是展現我國文化大國身份的有力武器 。“ 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實施強化了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擴大了受眾范圍,滿足了公眾對公共文化產品的需求,有力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第一,有助于激活文化資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 。以數字化格式呈現的文化基礎設施是提升文化服務質量的有效途徑 。一方面,民眾能夠更加便捷地獲取文化資源,傳播效率也大幅提升 。現有的民族文化和區域文化能夠通過深挖得以數字化保存,進而有效豐富公共 文化的內容 。此外,文化資源的廣泛傳播能夠促進文化交流的跨時空、跨地域實現 。另一方面,數字化文化服務產品的輸出也成為旅游城市發展的新力量 。第二,有助于拓寬服務的范圍和方式,實 現文化資源的共建共享 。一方面,數字化建設可以為文化服務提供更多樣化、個性化的方式 。例如,通過數字化展覽和虛擬現實技術,人們可以在家中就能參觀遠在他國的博物館;通過在線音樂 平臺,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欣賞世界各地的音樂作品 。數字化還可以為文化服務提供24小時不間斷 的在線服務,滿足公眾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多樣化需求 。同時,依托智慧圖書館、云平臺等各種方式, 公眾快速地獲取文化產品,有效實現文化資源的共建共享 。另一方面,數字化建設可以提升文化機 構的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 。通過數字化技術,文化機構可以進行更高效的資源整合、流程優化和數 據分析,從而提升機構的管理和運營效率。
周建新,
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三川匯文化產業
上述文字
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