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吳立行:從技術更新到多元共生——山口村“青田石雕”非遺與鄉村振興(一)
時間:2024-04-28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93 分享:
青田縣素以“僑鄉”“青田石”和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田石雕”而聞名,這三者皆源于青田縣山口村。“青田石雕”的發展歷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山口村在不同時期、條件和發展目標下的鄉村振興歷史,反之亦然。“青田石雕”非遺文化的形成,是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通過不斷傳承、積累、豐富、轉化和適應的過程才得以成就。
山口村石雕行業兼顧兩類市場:第一類是石質一般、工藝及樣式相對簡單、制作費時較少、易于批量生產、價格較低廉的石雕產品;第二類則是石質較好、精雕細琢、制作費時較長、無法批量生產、價格較高的大型精品雕刻擺件或小型的印章、文玩把件。2012年,由于市場消費需求和品味的變化,大型精雕擺件市場開始萎縮,到2015年跌落谷底。[1]雖然山口鎮在2015年成功入選浙江省第一批特色小鎮,2017年開始的鄉村振興國策的實施對山口村的總體發展也有相當大的助力,但對于過去專注于制作大型精雕擺件的石雕師傅而言,困難仍然十分嚴峻。市場疲軟,價格不斷下調,過往即存在的交易難、定價難、鑒定難、信任難、圈子拓展難等問題越發凸顯,新難題也不斷涌現,如:1.傳統精雕細琢的大型擺件有價無市;2.實體店成本壓力巨大;3.新一代人群對“青田石雕”的文化認同度降低;4.本地從業者與學藝者漸趨減少。至2019年底新冠疫情的沖擊,使高價“青田石雕”擺件的市場更不如前。在這樣艱難的大背景下,山口鎮的石雕產業卻實現了網絡銷售額分別為2017年2.25億元[2]、2018年2.8億元[3]、2019年突破4億元[4]、2020年4億元[5]、2021年突破4億元[6]、2022年5.9億元[7],2023年上半年“共富直播間”累計銷售額達5億元[8]的成績。一方面,這離不開政府的早期布局——既在宏觀層面有效把控,又有微觀層面的建設、政策扶持和大力發展“電商+直播”“三維五軸”自動化雕刻機這兩種作用不同的新營銷技術和新生產技術;另一方面則是憑借石雕藝人本身的精湛技藝和面對困境勇于求新求變的精神。另外,外來力量的注入,為傳統石雕產業帶來了新的氣象。如今,石雕師傅正逐漸與外來力量相互融合、多元共生,為“青田石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開辟出新的場景。
本研究主要通過文獻對“青田石雕”和山口村鄉村振興的歷程進行梳理,重點關注2015年后,新媒體技術與新自動化生產技術對“青田石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山口村鄉村振興發展的影響。研究方法包括對當地工作坊、大師工作室的實地考察、人物焦點訪談及收集青田縣政府、山口鎮政府提供的相關信息,探討以下問題:
2. 是什么吸引外來人到山口村創業,并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助力?
3. 新產業的出現對傳統石雕產業生態造成了什么影響?
5. 他們共同對山口村的鄉村振興和非遺發展起到什么作用?
希望本文為我們認識新媒體和機械化生產對非遺在現代化過程中的作用、鄉村振興與非遺的關系和對設計的影響等提供一些啟發。
一、“青田石雕”的特點及其從品牌創建到典范成形的歷程
“青
田石
雕”指
的是以“青田石”為主要材料進行雕刻后所產出的物質性及非物質性成果的
總合。其主要特色包含石材、雕刻技法和表現兩個方面:
從石材而言,特色有二:其一是石質;其二是石色。“青田石”主要指山口村及其周邊石礦區所產、適合工藝雕刻用的以“葉蠟石”為主要成份的礦石。這些“青田石”由于石質溫潤細膩,脆軟相宜,易得筆意韻味,又因金屬氧化物的含量不同,所以具有色彩豐富、花紋奇特的特點。故此
,又可按產地及色彩分為10大類、108個品種。[9]從雕刻技法和表現來說,“青田石雕”的主要特色有三:其一是多層次鏤雕,講求造型之間的縱深感與通透感;其二是因材施藝,因色取俏,講求的是雕刻者要根據石料特性決定工藝,更重要的是根據石料不同部位的顏色,發揮創造力將其雕刻成合適的內容,這個過程俗稱為“取俏”,形成的結果被稱為“俏色”;其三是形象逼真,青田石雕作品大多以寫實風格見長。
圖1左:林如奎作品(圖片源自陳默:《石雕古今圖書傳世——青田石雕之傳承發展》[J],《藝術中國》,2021年,第2期,第80頁);中:林霜、倪東方作品(圖片來源源自:《石雕古今 圖書傳世——青田石雕之傳承發展》[J],《藝術中國》,2021年,第2期,第82頁);右:張愛廷作品(圖片源自劉揚帆:《青田石雕藝術》[M],北京: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2001年,第52—53頁)
青田石雕具有悠久的歷史,它的成名從明代開始,可總結歸納為四個高峰期和四大特征。
第一次高峰:品牌創建期,主導者是文人。其在文化史和藝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起因,并非石雕技藝,而是明代文人士大夫們對青田石在治印價值上的推動,結束了中國20多個世紀以銅、金、銀、玉、花乳石、牙等為印材的歷史,開啟了以文士為客群、以個性為特征,流派紛呈的“石章時代”。
第二次高峰:品牌行銷期,主導者是官府和匠人。一方面是60枚青田石雕刻的寶典福書印章被進獻給乾隆皇帝,使青田石的價值達到了頂峰;另一方面是民間開始將青田石制作的物件改為符合外國人喜好的樣式銷往歐美[10],并以參與國際性大賽、博覽會的方式宣傳、銷售,在民國時期達到了從國內到國外銷售的鼎盛期,直到抗戰爆發趨于消亡。
第三次高峰:集體培育期,主導者是政府。1949年后,青田石雕歷經了集體合作、統一供銷以實用為主的“計劃貨”時期,代表著從師徒傳承到集體復興的第三次高峰。這一時期也因“批量化”具有規定造型、規格化等特質,不利于藝人“因材施藝”和充分利用石料。但值得關注的是,當時各合作社也都建立了石雕創作研究組,對下一個階段的發展創造了機會。[11]
第四次高峰:典范成形期,主導者是政府和藝人。1976年后,生產方式從集體轉變為個體自主產銷、家庭作坊以單體石塊創作為主的市場經濟模式。這迫使藝人需要對石頭的材質美、自然美充分利用,于是,傳統的“普及工藝品”逐漸消失,青田石雕至此開始脫離過去工藝品“實用與觀賞相結合”原則的制約,朝生產無固定規格、精工細致、加工難度大、價值高昂、以陳設欣賞為主的“特種工藝品”方向發展。[12]及至2006年,“青田石雕”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達到頂峰。
1. 萌芽期:
從被動等待到主動出擊(2015年)
山口村石雕產業使用網絡技術拓展業務的開端,主要是從在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平臺上經營網店開始。但是青田石雕原本就屬于小眾市場,而平臺面向的是全方位的市場品類,所以網絡商店的處境大多也與過去的實體店一樣,只能是在網絡平臺上“守株待兔”。另一方面則受限于非實體店的臨場感缺失及交流的體驗性不足,因此大多只能銷售較為廉價的印章、練習章等產品。雖然在平臺上也有采用限定時間進行比價銷售高價作品的模式,但由于場景和功能的制約,仍舊難以建構買家新的消費習慣,取得消費者的信任。
盡管如此,網絡商鋪畢竟還是為石雕藝人們開啟了一種可以面向遠端客戶的經營形態,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增加新客戶群的作用。直到2015年社交軟件微信上可以建立500人的群開始,網絡拍賣才開始出現新的場景。石雕藝人們自發通過微信中朋友圈和群功能,以人傳人的方式開展競拍活動。[13]微信之所以能受到青睞,主要原因有幾點:
①需求層面:當時文玩屬于小眾市場,欠缺較專精的線上文玩拍賣平臺,微信群拍與一般電商采取的點對點進行交易的模式不同,通過建群可以聚攏一批立即可見的消費群體;②功能層面:能夠實時使用文字、聲音、影像進行交流和在線支付定金,所以在互動性、參與性和體驗性上都比傳統電商更靈活與即時;③心理機制的建構層面:微信競拍是建立在互信基礎上的參與者集群,是在特定人群及固定人數的環境中實施的銷售行為,這不僅有助于建立買家的心理認同和信任感,也能強化群內買賣雙方的粘合性,同時競價過程與撿漏心態都有助于刺激購買欲。
當時,在微信群里拍賣的石雕產品主要涵蓋印章和擺件兩大類,是價格從幾千元到幾十萬元的高價作品。[14]可以說,這為自2012年以來一直處于低迷狀態的高價位青田石雕開辟了一種新的銷售渠道和模式。不過這種新興“拍賣”活動,也涉及如何杜絕以次充好、冒名仿作等現象和隱患,所以也引發了石雕藝人們對于如何進行有效市場監管的思考和討論。[15]而微信群拍的興起,其實已經具備了直播電商的一些重要特征和雛形,并反映出通過電商開展文玩類藝術品銷售活動所需要具備的條件。可以說,微信群拍在一定程度上為后來的直播電商的興起,提供了指導性的意義和前期預熱的作用。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山口鎮的石雕藝人們在2016年6月3日成立了青田縣的第一個石雕類電商協會“青田石電子商務協會”。新聞中介紹,當時山口鎮已存在超過700家從事電商的企業,而且固定在每晚8—10點進行拍賣活動的微信群數量達到了15個,日均交易額70余萬。[16]微信群拍的成功,給予了山口村的石雕藝人們極大的鼓舞和啟示。他們通過人拉人組群的方式,不僅在當時網羅了一大批青田石雕的收藏家,也為正處于低谷的青田石雕開辟出了一股新的文玩風,更引發了從2016年開始在全國各地崛起的文玩拍賣平臺浪潮。[17]而山口村的石雕藝人們在微信群拍最火熱之時,自發性地匯集起來,成立電商協會,具有里程碑性的意義。其意義不僅體現在石雕藝人們的行為上,還體現在他們對于未來的規劃和期待上。這首先表現在當他們帶動起了文玩拍賣熱之后,進一步尋求合法合規平臺解決方案的自律性;其次則是山口鎮的石雕藝人們為了適應日益變化的市場環境,開始思考如何改變長期以來大多數石雕藝人單打獨斗的情況,系統性地聚集在一起,為推動青田石雕向電子商務集群化、規模化、品牌化的發展而努力。所以協會成立后,一是開始和石雕藝人們制定誠信公約、簽訂誠信協議;二是開始嘗試搭建本地自屬的電商拍賣平臺;三是引進資本較為雄厚、符合監管機制要求的專業電商拍賣平臺來助力山口鎮的傳統石雕市場,例如在2016年引進“微拍堂”,2017年引進“頑石藝拍”等企業。[18]可以發現,這三種做法,為中、高價位的青田石雕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為線上拍賣平臺其實是延續過去線下拍賣行的市場群體和偏好,因此經營者或買家都是專業性較強的藏品經營者和以收藏家為主的小眾群體。而這個群體評判作品是否值得收藏的主要依據則是基于稀缺性、經典性或唯一性,例如材質的優劣、年代、作者、手工藝技術的精美度等要素。所以在此階段,電商拍賣平臺的作用和價值其實并不主要體現在激勵青田石雕藝人們的創新上,而是體現在拓寬傳統石雕市場銷售渠道,聚攏、鞏固和強化原有藏家群體層面的意義上。
作者:吳立行,男,南開大學文學院藝術設計系視覺傳達設計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博士。多年來專注于美術學、設計學、傳播學、營銷策劃學、人類學、社會學、藝術創作、文化研究等。
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裝飾雜志
(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