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尊作為“禮器”,承載著政治、等級、禮儀、文化、信仰、審美等多方面的精神內涵,其尊底銘文是首次出現“中國”二字的文獻記載,使得國人對這件器物寄托了更為深厚且難以割舍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與史料價值。何尊獨具東方魅力的對稱造型美與嚴謹又富有變化的裝飾美為現代標志設計提供了豐富的靈感資源。何尊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繼承與創新呈現多樣性,對其造型的提取和意蘊的把握,使現代標志更具有時代性和民族性。
一、文化含義
何尊是中國西周早期的祭器。尊高38.8厘米,口徑8.8厘米,重14.6千克,尊內底鑄有銘文。圓口棱方體,造型生動,它是天圓地方陰陽思想的呈現,是先哲們認識宇宙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想體現在何尊的造型上,即用圓形表現“天”的至高無上,用方形表現整個青銅造型的端莊、雄偉。何尊作為祭祀、宴享的禮儀之器,代表了人與自然溝通的媒介。整體造型散發著原始圖騰的猙獰之美和莊重神秘的威儀,寄托著人們的宗教信仰。尊體紋飾布局上整體以云雷紋為底,頸部飾有蛇紋,口沿外卷且飾有蕉葉紋,腹微鼓且飾有卷角獸面紋,圈足處有精美的高浮雕獸面紋,整個尊體側面飾有四道鏤空扉棱,采用虛實結合、縱橫交錯、疏密排列等方法,遵循對稱均衡、多樣統一的構成規律,體現一種威嚴神秘、理性高貴的氣場。
何尊作為國之重器,其尊底銘文的內容記述的是成王繼承武王的遺志,遷宅營建都城之事。記錄了天子對貴族小子何的訓誥,也勾勒了以此地作為天下的中心,統治一方國土的壯志,并將此鑄造在青銅器之內,澆灌于蓬勃的熱血之中,用于紀念,傳之后世。何尊最大的價值在于銘文中出現的“宅茲中國,自之乂民”的文字,大致意思是我要在國家的中心管理天下,也是目前發現有關“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錄,3 000年前鐫刻于尊底方寸之間的銘文“中國”一詞,體現了當時統治者治理國家的理念,雖然與現在理解的中國不是同一概念,是指當時“天下”的中心、西周王朝所管轄領地的中心區域,現指洛陽一帶,屬于地理位置的方位概念,但也為現代國名“中國”概念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于追溯中華文明之源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隨著時代的演變和發展,“中國”二字被正式用作國名是在清朝末期。中國一詞從地理中心、政治含義逐漸派生出文化含義,如今的中國已深入人們的心中,我們要站在世界舞臺上展現中華文化之美。
二、何尊元素在現代標志設計中運用的探析
從青銅器何尊的文化元素可以看出,古人對形與意的追求,歷經多年的發展和延續,仍對現代設計具有借鑒意義。在現代標志設計中,中國郵政標志的設計就采用了青銅器何尊的文化元素為設計靈感,巧妙地將何尊的文化元素運用到簡潔而又富有內涵的標志設計領域,使現代標志展現出了傳統韻味與現代觀念的交匯融合。
中國郵政承擔著信息傳達、貨運中轉傳送的重任。自古以來,郵政在我國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國”二字也承載著一個國家厚重的責任感,讓人從主觀意識上感覺更有保障。何尊銘文中最早出現“中國”這一詞語,與現在國名“中國”的出現具有密不可分的歷史、文化淵源,使得國人對這件器物寄托了難以割舍的、深厚的情感。中國郵政標志就是以何尊銘文“中”字作為設計靈感。以此為靈感的原因是篆刻在青銅器上的“中”是金文,象征著郵政的歷史源遠流長,也為標志設計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使中國郵政標志擁有了強大的生命力。
文字作為語言符號,具有承載信息、傳遞思想的作用。此標志由中國古寫的金文“中”字歸納變化而成。提取“中”字的具體形態進行元素簡化,與郵政網絡的翅膀造型結合,使人聯想起中國古代對于信息傳遞的形象比喻“鴻雁傳書”,表達了服務于千家萬戶的企業宗旨,以及快捷、準確、安全、無處不達的企業形象。“中”字上像旗幟飄揚的部分,以橫平豎直的方式圖形化,寓意秩序和四通八達(見圖1)。這個典型標志既展現了獨特的造型形象,又體現了何尊文化的意蘊,讓何尊文化元素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綻放出光彩,不僅賦予了現代標志深層的文化內容,而且能夠使觀者內心產生文化共鳴,也體現了傳統文化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
何尊紋樣別具一格的形式美和結構美,以及所蘊含的獨特意蘊,在時代的快速更替中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富有新的時代精神和文化含義。圖形的創作來源于不同時代的社會生活,因為不同時代的人對于美有獨特的時代標準。流行的時代風格反映了社會思潮和群眾愿望,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現代審美標準,用現代語言來闡釋,產生與時代所契合的設計作品,在創新中抓住時代特征,結合何尊紋飾結構所具備的象征性、裝飾性、實用性,轉接現代的實用性和審美性,將何尊紋飾的意境、線條、神韻、結構等以獨具匠心的形式運用到現代藝術設計中,使青銅傳統紋飾煥發出無限生機。
三、何尊紋樣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應用
現代標志設計具有傳遞信息的功能,多以簡潔和富有文化內涵的符號形式呈現。現代標志設計追求造型簡練,富有美感,其中易于記憶和識別的“形”與具有一定的審美意韻和精神內涵的“意”,在標志設計中所表現的就是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展現內容。何尊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視覺符號,具有獨特的裝飾性和強烈的象征性,對當代標志設計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以“品漢唐文化之美,鑄中華文明之魂”兩岸高校漢唐文化藝術交流項目形象設計為例,通過分享陜西漢唐時期的文化藝術,促進兩岸高校文化交流。設計靈感主要來源于何尊造型、銘文“中國”和“漢”字,運用隱喻意義相互轉換的方法,將何尊造型作為喻體,文字作為本體,在何尊的暗示下來感知、想象、理解漢唐文化的藝術魅力,在進行標志視覺符號構建中,將尊體造型與文字并置比較,尋找造型和意義的相似之處,將事物之間的相似性關聯轉化、重構成新的符號,以表達此標志的含義,達到以形表意、形意結合。
青銅器紋飾內容是中華文明思想的視覺化呈現,根據主題內容和傳達寓意選取、設計圖形元素,并將各種圖形元素有機結合,使之形成特定的圖形系統來傳遞時代精神。這種以形寫意的表現方式同樣適用于此標志設計中,首先將活動主題“漢”的繁體字“漢”和篆刻在青銅器底部銘文中的“中國”進行元素提煉,先利用“漢”字象形表意的特點,歸納其字形結構特點,將“漢”字分為左右結構,“中國”字體運用夸張、變形的手法,以方圓兼備的筆畫線條重構字體,“漢”字的右半邊結構和“中國”變形字進行歸納、變形和重組,使這些圖形元素有機關聯,構成新的圖形符號。標志設計中隱喻意義的傳達可以基于形態的相似性進行關聯,何尊的整體外輪廓形象與重組文字“漢”圖形并置,將何尊的整體形象概括、提取,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中字在尊體上部的圓口長頸處,圓的圖形具有包容、融合之意,“中”有不偏不倚、不畏懼、不侵犯之意,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中庸、中正、中和與天圓地方思想相契合,尊體中部概括為方形區域,立體的卷角獸首形與“國”位置對應,厚重的方形底座以雙重線條表現,整體呈現方正端莊之意,側邊裝飾棱脊的部分用四個對稱的相同圓形裝飾,以重復手法體現秩序美。整體以點、線、面的靈活穿插運用表達豐富的層次,對稱均衡的設計手法使標志具有統一性和形式美。
標志設計中隱喻圖形的運用是為了表達出圖形內容以外的東西,反映出標志深層次的意象和文化內涵,喻體圖形形象的選取必須是人們所熟悉的,這樣可以參照已有的經驗去理解本體所表現的含義,在應用中既讓觀者感到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在喚起人們記憶和情感的同時,能從設計之中領悟到圖形符號所傳達的信息。借用何尊的造型,讓“漢”字作為設計元素融入方寸之間的標志圖形中,既巧妙、準確地表現活動的主題內容,又選取具有文化內涵的視覺形象,整體呈現凝重大氣的形象,表達了國家大一統的治國思想。通過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審美觀念的創新融合,設計出具有識別性和民族性的現代標志,既保留和延伸了何尊文化的精髓和脈絡,又能使標志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以標志設計堅定地展現文化自信,架起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同時加強了兩岸的藝術文化交流,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四、結束語
標志作為一種視覺傳播符號,隱喻是標志設計創意重要的思維與方法,要在充分認識和理解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的基礎上,將隱喻應用在標志設計中,運用特殊的文字、圖形以簡潔的形式傳遞形象特征或內涵喻義,使標志傳達的意義更深刻、更具意蘊,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迸發時代活力,真正做到取其“形”、表其“意”、傳其“神”,讓承載了中國數千年歷史的何尊延續了生命,煥發了生機。
隨著時代的不斷演變與更迭,在許多標志設計中都應用了青銅器文化元素,并且逐漸地貼近現代審美需求,出現了多元化的表現形式。在標志設計中應用青銅器文化元素還有著引領民族文化發展潮流的作用。在現代國際性和民族性標識形象的建立中,中華傳統文化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吸收并利用本土文化,展現中國文化的特色標志成為歷史發展和文化傳承的必然趨勢之一,對國家、社會和個人都有著積極向上的意義。
作者簡介:
孟紅霞,女,漢族,陜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王進華,男,漢族,陜西師范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