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 | 邱春林:城市升級該給傳統工藝美術留下空間
時間:2021-04-14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81 分享:
城鎮化進程對傳統工藝美術生產的影響歷來都是機遇與挑戰并存。新中國確立了要走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道路,對于小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就是要把這一傳統小、散、亂的產業納入到計劃經濟中來。傳統工藝美術也因此主要集中在城市,與其他輕工行業一樣,走過了四十年的快速工業化歷程。在這期間,傳統工藝美術手工勞動與機械化并舉,大量賺取外匯,有力地支持了社會主義建設,在經濟和文化上都為各個城市的發展與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可以說從1949年到1989年,傳統工藝美術抓住了城鎮化的重大歷史機遇,發展壯大了自己,但也因此很難維持純手工生產的本色。、城鎮化對傳統工藝美術最大的沖擊,或者說最直接的影響,可能就是被逐出了城市核心區,為城市新功能定位讓出了空間。轉折點是1990年之后的經濟體制改革,許多工藝美術企業因此失去了計劃經濟體制的保障,又不可能迅速地適應市場經濟規律。此時絕大多數城市都對傳統工藝美術企業采取了“關停并轉”,這是甩包袱的粗暴做法。有近十年的時間,傳統工藝美術普遍被視為城鎮化的障礙。新世紀以來,傳統工藝美術從業人員在國家經濟形勢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從個體手工藝家庭作坊做起,慢慢學會在市場海洋中游泳,逐步由弱變強。特別是自2004年以后,受國家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利好的刺激下,有的城市的傳統工藝美術抓住了發展機遇,重新在自然風光帶、城市旅游文化區、工業遺產園、創意文化園等地找到位置,并重新成為城市文化的名片。而城市也十分重視對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和發展,重新在城市發展規劃中給傳統工藝美術以更顯著的地位。也有些城市的傳統工藝美術因為各種原因導致仍一蹶不振,至今仍無法享受到城鎮化帶來的市場福利。那些越是工序復雜、工藝繁難的,工業化程度越深的傳統工藝美術品類,就越是在城鎮化進程中轉型難。回過頭看,有戰略遠見的城市不應該先把傳統工藝美術驅趕、打散之后,再來談振興,而應該對傳統文化持一份敬畏之心,給傳統產業一個轉型的緩沖期。傳統工藝美術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作出過巨大貢獻,現在應該對這一傳統產業進行政策、資金上的反哺,再度繁榮傳統工藝美術的經濟與文化。成都寬窄巷里的文創小店
保護傳統工藝美術的文化空間是很重要的,在這方面要盡可能尊重他們在城市中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城鎮化需要保留當地的文化特色,包括硬性的建筑,軟性的街區文化以及傳統手工技藝。如果新城鎮的移民都來自于10公里以內的鄉民,他們過去擁有的文化是同一種形態的,在進入新城鎮以后,從散居變成聚鎮而居,需要在設計時考慮到怎樣為當地文化形態提供合適的發展空間。
從政府管理層面講,在鼓勵傳統工藝美術產業化的同時,不能一味地追求規模化生產,不能盲目鼓動傳統工藝美術企業做大做強。社會資本運作要減少對傳統工藝美術的投機性,尤其是那些需要珍稀原材料的領域如寶玉石雕、紅木家具等更要避免資本炒作。政府應充分尊重從業者,尊重傳統工藝美術的生產具有靈活性的優點。民諺說:“船小好掉頭”,傳統工藝美術人最明白這句話的實際作用。在傳統農耕社會里,手藝人破產之后可以回歸農耕。在現代化城市里,手藝人的投入資金很謹慎,固定資產比重也不大,最大的生產成本是原料和勞動力。傳統工藝美術的生產重傳承,產品更新換代慢,相比其他工業領域要來得保守些,這也是客觀事實。針對近年來傳統工藝美術行業存在的盲目擴大產業規模的急躁問題,必須處理好發展文化產業與尊重傳統工藝美術行業規律的關系。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有自發性強、經營靈活的特點,今天發展規模同樣要適度,要做到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強,朝精品化、特色化方向發展。深圳華僑城的創意小店
由于鄉土工藝美術有很強的民族歷史記憶能力,它們自在自為的特點與城市消費文化的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娛樂性以及對大眾傳媒的依賴性等特點形成反差。然而,在城鎮化發展趨勢中,眼下像西蘭卡普、藏毯、剪紙、泥哨等這些鄉土工藝美術正在接受城市文化的強力改造,都在朝著文創化的目標邁進。當鄉土工藝美術服務于城市生活的時候,要警惕附著在它們身上的文化原真性和質樸性可能被削弱。在城市生活中,傳統工藝美術的文化服務潛力是多方面的,還有待于進一步挖掘。就政府而言,通過長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經逐步意識到傳統工藝美術可以為社會提供豐富的文化服務,比如說借助傳統工藝美術可以講歷史故事,可以講工匠精神;可以利用傳統工藝美術去活化遺產遺址、大都市的工業化遺產園、傳統村落和文化街區等,傳統工藝美術生產還可以做人文觀光資源,可以做體驗游等等。景德鎮、佛山、宜興這幾個陶瓷產區就已先行了一步。傳統工藝美術不僅僅是一項傳統產業,更是政府應該重視的一項文化事業。傳統工藝美術代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在城鎮化的進程中正凸顯出它的文化價值。城市文化建設既要重視傳統工藝美術文化的“先進性”,又要兼顧它的“大眾性”;既要重視提升它的藝術性,還要堅持它的日用性。伴隨著中國近四十年的經濟騰飛,傳統文化復興的呼聲逐步加強,手藝人在新時代也一步步表現出引領傳統文化回歸的自信心。復興傳統文化,豐富城市文化,傳統工藝美術行業具有責無旁貸的歷史責任。(聲明:本公眾號轉載其他媒體內容,旨在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有版權異議及其他任何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盡快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