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王經民:刻進石頭里的寫意人生
時間:2021-11-27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182 分享:
王經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惠安石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高技能人才,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師從父親——惠安石雕領軍人物、影雕創始人王清標,他在傳統惠安石雕與現代石刻藝術結合的基礎上,因材施藝,靈活運用圓、浮、透、線、沉、影等多種雕法,創作出風格各異、特色鮮明的石雕作品。
“石雕,其實雕得更多的是人,心態‘雕’正了藝自成。”小時候,王經民總聽父親說這句話,人過中年后,他才頓悟其中的含義。今年是王經民從藝的第40年,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人生故事。1967年,王經民出生在惠安崇武溪底村的一個雕刻世家,爺爺王全春是當地有名的木匠,父親王清標也是有名的“頭手師”。15歲時,他跟父親到惠安國營雕藝廠當學徒。石雕技藝在惠安已經傳承了1000多年,好強的王經民總想著給父親爭口氣,早一點成為像父親那樣的“頭手師”。僅用三年的時間,雕撲、平直、鏤剔、打巧,石雕的四大手法,他已嫻熟自如,也成為當地最年輕的“頭手師”。之后,王經民還開辦了當地頗具規模的石雕廠,2012年,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安石雕”傳承人揭曉,46歲的他也赫然在列。
順風順水的王經民,同年參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自信滿滿的他,卻最終落選,這讓他“臉上多少有點掛不住”。
王經民開始審視自己的不足。“吃到老,學到老。”小的時候,父親總告訴他,石雕,其實雕得更多的是人,心態“雕”正了藝自成。回想起父親年邁之年還參與創造了“惠安影雕”這一技法,頓時,他徹悟。王經民的鏨子、刻刀握得更勤了。2018年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是惠安石雕界首位獲得此殊榮的藝術家。
在王經民看來,以前的石雕多用于牌坊、廟宇、大型墓葬構建,如今,石雕應用雖然更廣泛,但唯有走入千家萬戶才有堅韌的生命力,茶盤、擺件……王經民與同行一起探索石雕生活商品化的無限可能。在傳承上,王經民覺得產業集群化、協會化比單一的授徒來得更有意義。他把大師工作室和工廠開辟成行業交流集散地,在這里,每天都有技藝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在王經民的理想版圖里,石雕是文化、是商品,更應該是一個活力四射的產業集群。
王經民的展廳里擺滿了他各個時期的作品,“不一定都是精品,但都是孤品,是我雕藝之路的見證”。他說,耗時最長的作品《對月聽簫》用了整整12年才收刀,這些孤品,他從來舍不得出手,畢竟在那些繁復得令人驚艷的細節里,每一處都是他匠心和鳴的回響。(記者吳日錦、林良標)《英雄奪錦》
《大鬧天宮》
《佛在心中》
《望月抒懷》
來源:海峽都市報閩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