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章法,又名錢樟法,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紫砂專委會副主任,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第三屆中國西部陶瓷峰會大賽評委,第一屆浙江省陶瓷藝術大師評委,第二屆“越窯杯”傳統青瓷創意設計大賽評委。曾獲2018年中國陶瓷藝術設計貢獻獎。錢章法從事紫砂工作30余年,從初識到有成,他歷經了探索之艱辛、成功之喜悅,在紫砂藝術道路上一直孜孜不倦地努力著,在傳統工藝結合創新理念方面不斷尋求突破,這已經成為他的理想與信念了。
(1)與泥結緣-初入紫砂
錢章法1966年代出生于浙江長興,因家住陶器廠附近,年幼時他會經常去撿一些拉泥工從板車上掉下的陶土,自個把玩,捏一些小動物什么的,從此就愛上了泥土。1984年,他進入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院)學習深造,在做雕塑方面有了新的提高;一年后,他經人介紹,進入了長興陶器廠紫砂車間工作,從事雕塑創作。工作中,他開始學習紫砂壺制作,初師于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蔣淦勤,后又師從于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吳鳴先生。
90年代初,錢章法進入宜興江南紫砂廠。期間,他接觸到諸多制壺大師,他虛心好學,博采眾長,刻苦鉆研,逐漸學到了紫砂壺的制作真諦。臺商與他“面對面”的洽談交流中,比較喜歡他的紫砂作品。宜興是“陶都”,工藝追求、商業氛圍均很濃,在這里,他一方面要面對市場、另一方面也思慮著如何提升自己,使自己既能在傳統工藝上出類拔萃、又得在創意上獨樹一幟,在當時看來也是很不容易的事。
(2)開創壺風-相遇經典
1999年間的有一天,章法去一個度假村游玩。他發現里面有很多太湖石,造型各異,大的是園林造景太湖石,小的是室內擺設太湖石,這些瘦漏透皺的太湖石的美讓他靈光一現,倏然撥動了創作心弦,由是就一頭扎進了“太湖石”壺系列的創作中。他的第一件“太湖石”壺(石壺)2001年成功入選了“第一屆中國陶瓷藝術作品展”。此后繼續太湖石系列創作,受到中國美院陶藝系陳松賢和劉正兩位教授的指導,作品《守望》2006年獲得了第四屆韓國世界陶藝雙年展銅獎,《本質》1-2系列入選第十屆和第十一屆全國美展。
作品《守望》
初有成績,錢章法并未放棄在專業上的追求。他有一個信念,就是“提升提升再提升”。2006年間,他有幸接觸到曼生壺。因藝術館館藏的曼生壺珍品太珍貴,不便經常拿出來展示,故把壺復制出來,便于活動展示,就成為一種迫切需求。他們把這份信任交給了錢章法。章法不負使命,花了近兩年時間反復試制、調整修改,終于復制成功。不但讓觀者“以假亂真”,他自己在此過程中,對傳統曼生壺的器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要再一次超越自己。很快,他再次扎入對曼生壺的深入研究,在繼承傳統經典的基礎上,他要注入“時代性”。錢章法將曼生壺加以重新設計,使其更加簡約,再融入太湖石元素為效果,幾番實驗、修正、提升……他的“章法曼生十八式”終于問世。
(3)傳承發展-守望匠心
在傳承授徒方面,錢章法要求徒弟先從傳統工藝入手,將掌握傳統器型視為重要基礎,同時鼓勵徒弟要有創新精神,敢于挑戰,擺脫窠臼創新工藝攻克難關。鼓勵學生弟子們,創新作品中有新的表現手法,只要不懈努力、精益求精,就會有新突破,誕下有自己的個性面目、獨特風格的作品。傳道授業,鞭策鼓勵,多年下來,他的學生弟子、徒弟們成績可觀,許多作品在省級、國家級陶瓷專業評比會上獲得金銀銅獎。業精于勤,“傳承是使命,匠心當守望”已成為章法曼生壺研究院的宗旨。
作品欣賞
錢章法《斗轉星移二》
作品“斗轉星移”壺,是在曼生合歡壺的基礎重新創作的。它再次以棄繁從簡的造型來設計展現,概因此乃作品裝飾效果的需要,“以簡勝繁”,裝飾不顯多余,同時也使紫砂作品內涵表現更加 突 出。改造設計的“斗轉星移”壺,承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意蘊。
“斗轉星移”勾連寓寄著我國民間流傳的諺語:“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作品“滴水穿石”壺,原型是曼生井欄壺——井欄壺的基礎加以設計,融入太湖石效果和水的韻律之美,使紫砂壺作品有了新的意境。
水以柔為特性,石以剛為特點,一滴水微不足道,但不斷地、持之以恒地就會形成無窮的力量;水能以柔克剛,滴水就會穿石,“滴水穿石”寓意堅持不懈、努力奮斗的精神!
錢章法《鶯歌》
作品“鶯歌”壺,它的形成是運用了兩個卵形重疊的設計,壺蓋和壺身的側面運用了太湖石的漏透為裝飾效果,造型似鳥,故名“鶯歌”壺。鶯歌羽毛雖不絢麗,但它的歌聲動聽悅耳,歌唱春天到了,林子里到處鶯歌燕舞。
業精于勤,矢志不渝;探索創新,邁向精進。
有人說夢是遠隔重洋的彼岸,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幻影,人們只能想象而不能觸碰。錢樟法的夢如星如月,璀璨絢麗,時刻照耀著他前進的方向,他在自己那方純粹無瑕的天地里,全神貫注地雕塑出一個個精巧的紫砂壺,壺里有茶也有情,待得茶香四溢,便是夢想的種子在散發動人的芬芳。
原文載于: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紫砂專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