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峰憶江南
這一名稱包括了我國神話傳說、歷史傳記和小說戲曲中的古裝女子形象,比如“嫦娥”、“西施”、“楊貴妃”、“王昭君”以及《紅樓夢》中眾多的女子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為大眾所喜聞樂見的仕女題材。
中國人塑造美女的傳統概念是:“新月眉,鵝蛋臉,櫻桃小口杏子眼;楊柳腰,削雙肩,纖纖細手步態緩。”勾畫出一個具有大閨秀之氣、體態窈窕的佳人形象。
TAKE A TRIP
仕女的姿態,除表現某些真人實事隨情節需要而設計外,主要的要素是曲線與節奏。如站立姿勢稍呈“S”形曲線,頭微歪略俯,動作有的前屈或托腮或執扇,善表現嫵媚婀娜之態。
“仕女”一詞最早出現在朱景玄所著《唐朝名畫錄》,書中提到周昉、陳閎、張萱、程修已、高云、譚皎、蕭溱、樂峻、張涉、張容、李湊等皆擅長畫“仕女”。
《簪花仕女圖》唐朝著名畫家周昉
至宋朝中期,“仕女”一詞才被廣泛使用,代表的是中國古代那些美麗聰慧的女子,也是歷代畫家熱衷描繪的對象,仕女畫成為一件溫雅不俗的文房清供,與天理人情琴棋書畫相伴,點綴著歷代文人墨客的悠閑生活。
仕女題材在我國的藝術史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仍然受到傳統瓷雕藝人的鐘情與喜愛。
《幽夢》林彬彬
我國以仕女為題材的藝術創作歷史悠久,具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創作方法與傳統,而在陶瓷雕塑上的應用,據文獻記載顯示,鼎盛時期應該是出現在唐代。唐代經濟的發展影響著藝術的發展,而唐代仕女俑尤為出色。
在德化,明中期以后的仕女瓷塑對后來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晚清時期陶瓷仕女大量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現狀。及至民國時期乃至現當代,仕女題材的陶瓷作品更是層出不窮,舉目皆是。
仕女成為德化陶瓷創作中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題材。同時,隨著時代發展,仕女題材也逐漸被注入了新的創作元素。
馮美蓮秦樓月
來源:中瓷陶瓷頭條公眾號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