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讀 | 龍門石窟的浮雕“局中局”
時間:2024-04-13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168 分享:
1934年,河南省洛陽市南郊的龍門石窟前,這里白天是車水馬龍的交通要道,晚上卻不是太平之地。在伊河對岸的偃師縣有王姓石匠三人,常常借著微弱的星月之光,手里提著麻袋,拿著斧、鑿等石匠用的工具,從南岸渡河,偷偷進入著名的賓陽中洞,去盜鑿窟內前壁的浮雕群像。堅硬的石灰巖震得他們的虎口陣陣作痛,每晚只能鑿下少許。為了不讓外人看見,他們只點著煤油燈。這三位石匠鑿的是雕刻精美的《帝后禮佛圖》,那是描繪北魏孝文帝(471—499年在位)和他的皇后禮佛場面的作品。《帝后禮佛圖》位于龍門石窟賓陽中洞東壁的窟門的第三層,構圖嚴謹,畫面上分別以孝文帝和文昭皇后為中心,他們被侍從們前后簇擁著,組成了南北相對的禮佛行進隊伍北側的帝王行列。戴冕旒的孝文帝穿著袞服,后有執華蓋的二、執羽葆的二人,再后有眾多的頭戴籠冠、身穿廣袖寬博朝服的侍臣們緊緊相隨,孝文帝正以左手二指拈侍者捧來的香。大部分跟隨的朝臣們和孝文帝一樣,將身體扭向其左側,保持著整個隊伍向窟門行進的方向。有個別朝臣回首顧盼,似乎正在與他身邊的大臣交頭接耳說著什么,給人以生動的感覺。龍門石窟賓陽中洞前壁北側《孝文帝禮佛圖》(北魏,6世紀初,佛利爾與周裕泰拍攝于1910年)
窟門南側皇后的禮佛行列,頭飾華冠的皇后左臂張開,右手執一炷香,右側有持蓮花的盛裝女官,前有捧持香爐與花盤的侍女二人,左上角處有一持蓮蕾的雙髻少女。皇后的身后依次排列著妃嬪與宮女們。最后還有二女侍持羽葆。和孝文帝的禮佛圖行列相對,皇后與侍從的禮佛隊伍保持著向窟門方向行進的態勢,雖然有個別妃嬪回首顧盼,但她們的身體都是扭向右側。龍門石窟賓陽中洞前壁南側《文昭皇后禮佛圖》(北魏,6世紀初,佛利爾與周裕泰拍攝于1910年)
兩幅禮佛圖盡管人物層次錯綜,卻很和諧統一,顯得動中有靜,充滿了既肅穆又祥和的氣氛,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帝王顯貴們崇信佛教的情況。兩個禮佛隊伍都是向著窟門的方向行進著,似乎他們正在緩緩進入賓陽中洞這所佛殿,準備走向窟內中部的踏道,前往正壁主佛前進行禮拜。把他們的形象刻在這里,意味著他們將永遠在此向佛禮拜,也就是永遠積攢著自己的功德,同時也向后人展示著這對帝后的業績。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龍門石窟賓陽中洞《孝文帝禮佛圖》(北魏,6世紀初)
然而不幸的是,這兩幅無與倫比的禮佛圖,在窟內存在了1400多年后卻遭到了厄運。那一年,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東方部策展人普愛倫(Alan Priest,1898—1969)來到龍門參觀了石窟,對這里的古代雕刻驚嘆不已。他特別看中了賓陽中洞的《帝后禮佛圖》,很想把它們搬到美國去,在他工作的博物館里展出,但僅憑他一 己之力是絕對辦不到的。于是,他來到北京,找琉璃廠的古玩商人岳彬(1896—1954)幫忙。岳彬欣然接了這筆生意,就和普愛倫簽訂了秘密合同,由普愛倫出14000塊銀圓從岳彬手里“買”下《皇帝禮佛圖》。
接著,岳彬聯系了洛陽的古玩奸商馬龍圖,由馬出面,勾結偃師縣的保長與土匪,持槍脅迫三個石匠去秘密盜鑿,鑿下的碎片被運往了北京古玩商人岳彬的公司。最后,普愛倫如愿得到了《皇帝禮佛圖》,并于1935年將其入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如今,這兩幅無與倫比的《禮佛圖》分別保存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博物館。河南洛陽龍門口(伊闕,佛利爾與周裕泰拍攝于1910年)
岳彬在當年得到《皇后禮佛圖》后,卻并沒有立即售出,因為沒有人再能以重價購買整件浮雕。他就只好把這幅浮雕分成了許多小塊出售,它們于1934—1935年間流散到了歐洲。對《皇后禮佛圖》有復合之功的應屬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博物館的首任東方藝術策展人與第二任館長史克曼(Laurence Sickman,1907—1988)。史克曼與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館長經過多年的努力搜尋,收集到了大部分被鑿下的數百片《皇后禮佛圖》碎石塊。經過兩年的修復,這幅浮雕最終得以復原,并于1941年在該館新開的中國雕塑展廳展出。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人美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