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印鈕藝術館,便是千年古城——福州城市文化的一扇新窗。
它坐落于名勝風景區烏石山下,毗鄰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與福州文脈相承,氣息相通。
方寸“印”古今,一眼望千年。
就從這里,一站式品讀印鈕文化,沉浸式感受壽山石雕藝術魅力,“印”象深刻。
福州,古稱閩都,一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
它是中國四大印石之首——壽山石的原產地、壽山石雕藝術寶藏之城,乃“壽石福地”。
“壽山有美石,貴并玉連玨。”品味千年壽山石雕藝術,從賞石鑒石開始。
這是一面從門口向內延伸的展示墻。與其說像一幅長卷,不如說更像一條蜿蜒的礦脈,串聯起了壽山石產地的月洋、旗山、高山三個石系近200個代表性品種標本。
“黃綠赤白,晶瑩剔透,七彩流光,勝玉邁珉。”
一石一世界。細細品賞,一枚枚色彩斑斕、瑩潤如玉的美石,萬千變化,洋洋大觀,無不讓人驚嘆自然造化的神奇。
每一枚石頭,都忠實記錄了億萬年前大地滄海桑田的巨變,而在它們背后也凝結著藝術館主理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壽山石雕)代表性傳承人陳為新對壽山石的無限熱忱——一顆熾烈的愛石之心!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收藏之樂,在于分享。
他歷時30余載廣收博采的近200個品種石,按礦系分類,一一展陳于眼前。品種之多,種類之全,品相之優,陣容之大,單單是視覺沖擊力就十分爆棚。
不同于絕大多數博物館、藝術館,這里陳列的美石是完全開放式的。不只是近距離“察顏觀色”,還可上手撫摩,感知石質的溫潤細膩,體驗非凡美妙的感覺。
更難能可貴的是,就連號稱“石帝”田黃、“石后”芙蓉石、“貴妃”荔枝凍石這樣的珍稀名品,也可觸摸手撫。陳為新殫心竭慮,可見一斑。
以石為材,精雕細琢。
福州壽山石雕刻的歷史,比壽山石的開采更久遠。有實物可考的壽山石雕刻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1500多年前的南朝(公元420—589年)。
這座面積約300平方米的藝術館,濃縮著一部縱貫千年的壽山石雕藝術史。
唐代的羅漢坐像、宋代的石俑、明清的印鈕……43件壽山石雕件,系統梳理并呈現了一條由南北朝至民國壽山石雕刻發展的完整脈絡和藝術特色。
“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
這些從時光之河另一端“漂流”至今的古物,古樸而渾厚,幾經流轉,依稀還帶著古代匠人與無數藏家的手澤,無聲訴說著陳年往事。
為新印鈕藝術館藏
靜賞細品,方寸間,可見圓雕、鈕雕、薄意雕、鏤空雕、淺浮雕、高浮雕、篆刻、微雕等多項壽山石雕技法。從粗獷到精致,技法亦漸趨精湛細膩。
不識古,無以汲古。不汲古,無以為新。
為新印鈕藝術館藏
“與古為徒”,正是陳為新靡費15年時間搜集整理歷代石雕擺件、鈕雕、印章的初心。觀眾們可以藉由詳實可靠的實物與文字,循著時間線,瀏覽印鈕藝術的流變與升華軌跡,一眼望千年。
除展柜里陳列的物件外,還有一些就匍匐在你的身旁。譬如,一尊鎮宅古獸,仿佛一件碩大的印鈕雕件,恰到好處地融入藝術館中的氛圍中,述說著那時的傳奇和輝煌。
為新印鈕藝術館藏
近在咫尺的烏石山之上,更有那散落在200多處由唐至清的摩崖石刻及造像,與印鈕藝術館交相輝映,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為藝術館提供了豐厚的滋養。
印鈕,即印鼻,是印章的一部分。
有印,方有鈕。印鈕與印章,如影隨形。
印章,又名璽印,自周朝發端,從憑信、權力象征到文人雅玩,歷經3000余年。
就材質而言,古代印章初為金、銀、銅、玉、木等材質,而元末石質印材的使用,結束了延續2000多年以金玉為材的銅印時代,也結束了文人士大夫因“金玉難就”而被排斥于印壇之外的時代,并由此開創了石章新紀元。
潔凈如玉、柔而易攻的壽山石與文人雅士的最初相遇與結緣,也正是始于印章。
為新印鈕藝術館藏
明代以來,雕刻藝人在承繼古玉璽、銅印鈕飾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壽山石的石性,創造出風格獨具的印紐雕刻藝術,備受文人士大夫乃至帝王將相的垂青,遂成中國石印章藝術的顏值與實力擔當。
藝人制鈕,文人治印,珠聯璧合,蔚為風尚。
為新印鈕藝術館藏
尤其是被譽為“天下第一名社”的西泠印社,120年來,許多名人佳士常選用壽山石為印,名品佳作亦以壽山石印材居多。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先生自刻自用的12方田黃印,鈕式精美,實乃上品之作。
當代著名篆刻藝術家、西泠印社名譽社長韓天衡先生曾深情地贊頌壽山石:“對于壽山石,我是十二分有感情的,甚至頗具贊佩敬仰之心。壽山石,是我們印人治印須臾不可短缺的基本材料。”
可見,壽山石尊為“中國四大印石之首”之美譽,果真是名不虛傳。
承續傳統,師古開新。
陳為新攜手聯袂祝竹、林健、吳振華等西泠印社資深社員,為新刻鈕,文人治印,珠聯璧合。
美石、名家、名作,堪稱“三絕”。
印鈕、印文與邊款,亦值得細賞玩味,不啻為當代藝壇之佳話。
金石永壽,歷久彌新。
璽印,可傳國,亦可傳家。
印璽,于一個王朝或國家而言,是授信,是尊嚴,是莊重。
而于一個家庭或家族而言,是信念,是傳承,是憧憬。
記事刻辭,稱“銘”。如甲骨文、金文、碑銘、摩崖石刻等等,書法、文學、篆刻與歷史文獻價值兼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思想性。
從銘文內容上看,最早用于占卜,如甲骨文。后又用于記錄分封、祭祀、戰爭等重大政治活動,如金文。自漢代起,銘就漸漸成為一種具鮮明文學特征的文體,涵蓋了紀事紀行、勸勉鼓勵、歌頌稱揚、抒情言志等豐富內容。
從2020年(庚子年)起,每逢辭舊迎新時,為新就會以當年的中國傳統生肖為題材創作一方印鈕,并邀請一位知名篆刻家治印敘誌。
所篆印文,多為記述一年來的生活經歷、藝術感悟。
鈕頭以圓雕為主,形態特征與紀事年感悟所對應,布局穩妥,紐式古雅,線條流暢,動態合理,生肖形象刻畫自然傳神,給人以大氣、古樸、典雅之感。印文篆刻風格迥異,篆文精細,章法生動,朱、白文相間,刀功或細膩,或遒勁,或婉轉,布局貼切自然,盡顯大家的獨特風范。
陳為新 作 林健 篆
陳為新將古時記事刻石的遺風與治印藝術相結合,獨創了傳家璽印系列作品。傳家璽印系列以闔家生肖集合的造型刻鈕,寓意家庭和諧美滿。
印文主要以祖訓、家訓為篆文,希冀后代銘記家傳祖訓,傳承家風,以高尚品格為人處世,且代代相傳。
這是長輩對下一代的殷切期望與美好祝愿,世間最深沉的愛。
刻石銘文,筆畫之間,表達的是希望,傳遞的是無窮的精神力量,一筆彌足珍貴的財富。
人杰地靈的三坊七巷中,許多名門世家的良好家風不也正是這樣傳衍的嗎?
銘文傳家,福澤綿長。
千年國石,“印”照古今。
在為新印鈕藝術館,歷史與現代、傳統與創新,在方寸間對話與交融。
它既立足當代,又以石、印為紐帶,連接著過去與未來以及本土與世界,成為福州城市文化的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