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讀 | 清代五彩瓷上的民俗畫(下)
時間:2024-06-10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25 分享:
清代康熙五彩瓷在表現題材上,出現了許多反映民間生活氣息的題材。神話傳說、歷史典故、戲曲故事、人物、花鳥、山水、宗教、民俗題材應有盡有。特別是大量耕織圖的出現,形成了這一時期的一大特色,人物形象生動,景致安排巧妙,繪制精巧細膩。大起指大部分蠶只蛻皮完成,此時就需要頻繁的投喂桑葉了。詩中描述婦人們照顧蠶只非常繁忙,直到午后才吃第一餐;同時以“妖歌”和“青裙女”的生動對比,慨嘆綾羅綢緞的來之不易。
元代養蠶總結了三光,即指按蠶的肌色定飼葉多少,“白光向食,青光厚飼,黃光以漸住食”。飼蠶需要辛勤觀察調整,薄飼勤添,及時去糞除沙。
下簇即把結的蠶繭摘取下來,養蠶階段圓滿結束,翁媼鄰里互相慶賀、滿堂歡笑。畫面前景男子正在稱量蠶繭,或為計收,或為出售。 窖繭目的是為了殺蛹,不使蠶蛹變蛾弄破蠶繭,以保護繭質。 在古代,蠶神有著重要的地位,人們為了向蠶神表示敬仰,并表達對來年豐收的美好希冀,都要隆重祭祀蠶神。封建帝王們訂立了祭祀嫘祖先蠶神的禮儀制度,乾隆七年還建造了先蠶壇,議定親蠶典禮,每年春之季月皇后親祭先蠶。 根據織物所需規格確定經絲根數,將纏繞在絲籰上的絲線以一定的張力均勻的卷繞到整經工具上。 婦人用緯車引線成緯,詩文將其比喻為中國古代神話中推雷車的女神阿香。 經緯齊備,就可以上織機了。此時已天寒,婦人投擲飛梭往復萬千次,才能織成一小段。由此引出「羅綺伴」時當念織女「麻苧單」。 蠶絲在所有天然纖維中是最優良、最長、最纖細的紡織纖維,可以織制各種復雜的花紋提花織物。攀華又稱攀花,心靈手巧的織女熟練使用織機織造出各式花紋的錦帛。 剪帛指婦人們將織好的錦帛根據制衣需求小心裁剪。《繚綾》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詩中講述了漢代宮廷舞姬不愛惜衣物,只要汗、粉沾污,她就不愿意再穿的故事。此節詩文引《繚綾》詩意作對比,表達了人們甘愿為守土邊疆的將士們辛苦制衣的質樸情感。粉彩荷蓮紋盤(清) 除耕織圖外,清代瓷器中還有許多吉祥圖案,來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粉彩荷蓮紋盤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作品。潔白的釉面上碧綠的荷葉婀娜多姿,隨風搖曳,粉色的荷花嬌艷欲滴,色彩華貴濃重,寓意蓮生吉祥。 瓶器型端莊大氣,直口出板沿,束頸,直頸,平斜肩,身微鼓,近足處微收,圈足,呈棒槌樣式。胎密質重,內施素白釉,外通體施灑藍釉,其色澤均勻穩定深沉藍如海。金彩和灑藍釉交相輝映,沉靜中見輝煌,繪畫精美細膩,金彩部分保存較好。顯示了清代鼎盛時期富貴高雅的陳設賞器。 聰明的畫師還制作出了系列瓷,以連續內容展現,使之更加富有情調。最有代表性的是十二月花神詩文杯,按照月份分別描繪了十二種花卉,代表不同的月份。 傳說中魁星掌管文運,所以在古代的中國幾乎每個城鎮都有魁星樓、魁星閣。魁星一般為鬼魅形象,一手執筆,后踢一足,回首后望。相傳其手中的筆專門用來點取科舉士子,故讀書人將其視若神明,加以膜拜。希望“魁星點斗,金榜題名”。這一筆筒將魁星點斗的傳說畫在上面,無疑是為了取其金榜題名之意。魁星在藍色的底色映襯下更顯得突出,紅色的飄帶則與冷色的底色形成了鮮明的冷暖對比。上述文字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