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讀| 黃寶慶:探尋宋代遺風,建盞藝術的千年傳承與現代復興
時間:2024-06-08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73 分享:
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些瞬間,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即使歷經千年,依舊璀璨奪目。宋代,便是這樣一段風雅絕倫的歲月。它以獨有的溫婉與雅致,塑造了一個時代的文化高峰。而在這高峰之上,有一抹不可忽視的光芒,那便是與茶香一同繚繞于文人墨客心頭的茶器——建盞。福建建陽,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建盞這朵陶瓷藝術的奇葩。建盞通過其獨特的制作工藝、色彩斑斕的釉色以及變化萬千的斑紋,成為橫跨時空的橋梁。它不僅承載著宋代文化的輝煌印記,更是開啟了流傳千年的建盞藝術傳奇。
宋 曜變天目盞 日本靜嘉堂美術館藏
當我們拂去歲月的塵埃,宋代那幅繁榮昌盛的畫卷緩緩展開。這是一個文人墨客輩出的時代,一個茶文化鼎盛的時期,也是建盞藝術最為燦爛的黃金歲月。在北宋時期,斗茶之風盛行,對茶具的品質和審美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盞以其沉穩的黑色為背景,襯托茶湯的色澤,讓品茗過程變成一場視覺與味覺的雙重享受。那時,建盞不僅是茶席上的主角,更是文人雅集中的靈魂,它的每一次捧起與放下,都伴隨著詩詞的吟誦,哲學的探討,文化的交流。建盞,成了那個時代文人心靈的鏡像,映照著他們的志趣與情懷。宋代美學,以簡約為美,以含蓄為尚,這份獨特的美學基因深深烙印在了建盞藝術之中。建盞的形制雖簡,卻透露出剛勁有力的線條美;釉色雖單一,卻能展現出自然變化的無窮魅力。兔毫、油滴、鷓鴣斑……這些自然形成的釉面效果,猶如宋代山水畫中的點點墨跡,既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也是匠人心手合一的智慧結晶。建盞藝術,正是通過這種對自然美的捕捉與提煉,詮釋了宋代風骨的內斂與深沉,彰顯了那個時代對于美的獨特追求和理解。
南宋 兔毫盞 紐約蘇富比拍品
在建盞藝術的廣闊宇宙中,自然之韻是其最為核心的生命力所在。建盞的釉色不像春日里的桃花那般明艷,也不似夏日江面的波光粼粼,而是深沉、內斂,宛如秋夜里的湖水,靜謐而深遠。在高溫的催化下,釉料與火焰共舞,幻化出兔毫的流暢、油滴的圓潤、鷓鴣斑的錯落,每一種變化都像是大自然隨手灑下的墨痕,獨一無二,不可復制。從最初的泥土選擇,到釉料的配制,再到入窯燒制的每一次嘗試與失敗,建盞的誕生凝聚了無數匠人的心血與智慧。尤其是釉色紋理的形成,往往依賴于爐火的神秘變化,這種不可控性賦予了建盞獨特的藝術魅力。兔毫釉,如同清晨林間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細密的毫絲清晰可見,或金黃、或銀灰,每一根都蘊含著力量與柔情,仿佛能捕捉到光線的流轉,引人遐想聯翩。油滴,則是雨后葉尖欲墜的水珠,圓潤而飽滿,釉面光澤閃爍,如同深邃夜空中最亮的星辰,靜謐而神秘,引人沉醉。至于鷓鴣斑,那是山林間最不經意的風景,隨意散布的黑點與白斑交織,既有野趣又不失雅致,讓人在品茶之際,仿佛能聽到山間鳥鳴,感受到山林的呼吸。建盞的釉面,是對自然界無盡變化的微妙捕捉,是時間與空間留下的詩意篇章,亦是直抵心靈深處的文化共鳴與美學啟迪。
南宋 油滴盞 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藏
建盞不僅是陶瓷技藝的杰出代表,更是以其獨有的美學語言,成為解讀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窗口。它在黑釉的深邃中蘊含著道家的自然哲學,在形制的中庸中體現了儒家的禮儀與和諧觀,在工藝的嚴謹中融入了法家的規則意識。建盞藝術與傳統哲學的內在聯系,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模仿與體現,更是精神上的共鳴與融匯。兔毫的紋理,如同山川河流的細膩脈絡,自然延伸,展現出大地的寬廣與包容;油滴的隨機分布,仿佛宇宙中星辰的布局,無序中藏著有序,揭示著自然界的平衡與和諧;曜變的紋理變化無窮,如同星系的旋轉與演變,每一次凝視都引人深思宇宙的浩瀚與生命的奧秘。這些紋理,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藝術創造,更是哲學的表達。它們將宇宙的宏觀與微觀、自然的隨機與必然,以藝術的形式呈現于盞上,讓每一次品鑒都成為一次心靈與宇宙的對話,一次對生命哲學的深刻感悟。透過建盞那神秘莫測的紋路,我們仿佛能窺見宋代文人對于自然的敬畏與熱愛,以及對“道法自然”的深刻理解。每一盞建盞,都是一幅流動的山水畫,是對宇宙秩序的微觀模仿,更是對“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直觀表達。
宋 鷓鴣斑盞 日本靜嘉堂美術館藏
宋代之后,經歷了元明清三朝的更迭,因社會變遷和飲茶習俗的改變,建盞逐漸淡出了主流視野。進入20世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文化自信的增強,傳統文化開始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復興,建盞也迎來了它的春天。政府的支持、學者的研究、匠人的努力共同推動了建盞技藝的恢復與發展,使之從歷史的塵埃中重獲新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審美意識的覺醒,建盞也逐漸從高閣之上的藝術品走向日常生活,成為提升生活品質的象征。這門古老的手工藝,在無數匠人的堅守與傳承中,不僅保留了原始的韻味與精髓,更在細微之處融入了時代的新意。
每一次拉坯成型,每一輪釉料施加,都是對傳統技藝的一次致敬與再創造。這一次次的創新與嘗試,讓建盞藝術不再只是歷史的回響,而是與當代藝術潮流同頻共振的鮮活存在。
建盞藝術的未來,將是傳統精髓與現代創新的深度融合,是文化自信與開放包容的交響曲。它將繼續在世界文化的廣闊舞臺上,以獨特的美學語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講述中國故事,傳遞東方智慧。
作者:黃寶慶,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會長。上述文字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