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古名篇《桃花源記》中,陶淵明描繪出的歲月靜美、詩歌田園之桃源勝境,成為人們追求徜徉向往的永恒情結。因《桃花源記》而得名的桃源縣也是一處令人向往之地,縣域境內景色優美,風光旖旎,土地平曠,屋舍儼然,豁然開朗,素有“世外仙境”之美譽。
桃源縣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屬湖南省常德市,所處地帶系由武陵、雪峰兩大山系夾峙而成,兩山系撞擊而成的沅水自西向東蜿蜒貫穿,逆沅水而上可深入湘西腹地直至云貴,順沅水而下可達洞庭而至長江沿岸各碼頭,便捷的交通使得桃源自古便成為通往大西南的門戶,素有“滇黔孔道”之稱。
桃源自然地理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區域內的文化別具一格。桃源境內流行的民間刺繡是一種具有強烈地域特色的工藝美術品,現在所見桃源刺繡以清代民國時期的作品最為精湛,這一時期的桃源刺繡以其獨特的個性和大俗大雅的藝術張力而呈現出獨特的原生態之美,在湖湘刺繡發展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一、桃源刺繡的基本情況
一直以來,桃源刺繡處于一種藏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學界對于桃源刺繡也缺乏基本的學術研究基礎。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桃源刺繡曾被誤認為是湘西土家族刺繡或湖南其他地方刺繡而被有關機構或個人所收藏,一大批清代民國時期的桃源刺繡作品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通過張家界旅游景區市場被境外游客買走流向國外。
為厘清桃源刺繡的歷史源流、制作技藝和文化內涵,從2015年10月開始,筆者即已開始桃源刺繡文化田野考察及相關的研究工作。工作的第一步是深入桃源刺繡制作分布及收藏較為集中的地區開展相關的田野調查,以期獲得豐富的一手資料和較為有價值的信息。
男耕種女紡織是我國長期以來即已形成的家庭經濟模式,舊時的桃源女子在勞作之余有著紡紗、織布和刺繡的習慣。清嘉慶《常德府志·風俗考》中“居民務本,勤于耕織 …… 以制錦繡為業,其色鮮妍,不減成都官錦”的記載,表明清代時期常德地區織繡業的普及與技藝的精湛。
桃源民眾喜以繡品裝點生活,以家居實用品最為多見,堂屋裝飾用的掛帳,居家用的陳設繡品擺件,宗教信仰用的法帽、祭袍,人生禮儀用的賀帳,婚迎嫁娶用的轎衣、蓋頭、云肩、繡裙,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門簾、帳檐、桌圍、被面、床單、枕擋、鏡套等比比皆是,繡品中尤以家居生活中所使用的門簾、枕擋、帳檐為大類。
二、桃源刺繡的藝術特征
藝術多變,特色鮮明,富有想象力和藝術張力是清代民國時期桃源刺繡的特點。桃源刺繡以多樣的題材、豐富大膽的用色、千變萬化的針法、精湛的刺繡技藝、傳神的物象刻畫、濃郁的生活氣息,以及雅致的文人品位而呈現出獨特的氣質和風貌,是辨識度極高的一種地方工藝美術品。
桃源刺繡具有極其鮮明的特征,與桃源刺繡的題材、造型、色彩乃至繡制技法的獨特個性有關。桃源刺繡的表現題材多以人物、博古、瑞獸、花鳥、蟲魚、山水為主,各類題材繡品的圖像刻畫各具特色,都有著別具一格的風采和神韻。
以人物為表現題材的繡品是清代民國時期桃源刺繡的一大類。有別于多數地方刺繡中的人物題材表現單一,桃源刺繡的人物類題材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特點。
桃源刺繡表現的人物有戲曲人物、仙道人物和生活人物等之分。戲曲人物造型刻畫或清秀靈動、或霸悍夸張,而生活人物率性自然,仙道人物通脫超然的刻畫更是入木三分,生動傳神,一幅繡品上往往同時刻畫有眾多的人物。畫面物象構圖豐富,人物表情豐富,造型飽滿是桃源刺繡人物類繡品的構圖特點。
桃源人物刺繡中多見有以戲曲故事人物為表現題材的繡品,這與桃源地方戲劇的盛行有關。桃源戲曲資源豐富,境內的武陵戲、花鼓戲、儺愿戲等扎根于民間,深受民眾喜愛,民眾所喜聞樂見的戲劇如《蘇小妹三難秦少游》《唐明皇夜游月宮》《轅門斬子》《劉備借荊州》《穆桂英掛帥》、《白兔記》、《三鞭換兩锏》《李白醉酒》、《郭子儀拜壽》等都是常見的桃源刺繡表現題材。
在戲劇人物的塑造中,有一類以“腹圓腿短,肥碩豐滿”為特征的人物造型最具有桃源特色,這種造型有異于人體的正常比例,呈現出與眾不同的個性特點。這類人物造型往往是從俯視的角度獲取物象,這種“腹圓腿短、肥碩豐滿”的造型,似乎也與享有“世外桃源”美譽的桃源地域有關。
桃源歷來是一個豐衣足食、生活富足之地,民眾普遍趨向于以“碩大飽滿”為美,桃源當地很多工藝美術品上的物象刻畫往往具有肥美碩大的特征,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桃源民眾的審美情趣。
造型奇特多樣,姿態夸張怪異,以瑞獸為表現對象的繡品是桃源刺繡中數量最多也是最有特色的一類繡品。瑞獸中以獅子的表現為大類,以太獅少獅、獅子戲球、獅戲花間等多見,刺繡中獅子常與紅花綠葉組合在一起,其形憨態可掬而威猛不足。
瑞獸題材的繡品中有一類動物以“瞠目闊口,獠牙外露”為造型特征,是桃源刺繡中特有造型,當地民眾很難給予一個準確的命名而將其統稱為“怪獸”。“怪獸”四肢健碩,身姿矯健,威猛霸氣,其形與獅子相似。
珍禽花鳥是桃源刺繡的又一重要題材。刺繡中多見鳳凰、錦雞、鴛鴦、翠鳥、鷺鷥、飛雁、孔雀、仙鶴、喜鵲等,它們與花葉組合在一起,造型綺麗多姿。珍禽花鳥中尤以鳳凰、錦雞、孔雀等珍禽的刻畫最為華美,而蓮池水禽題材中的物象飽滿大氣,充滿生活氣息。
與常見的以雙鳳與牡丹的組合出現并呈對稱排列的紋樣不同,桃源刺繡中的鳳穿牡丹常常是單只的鳳凰和牡丹的組合,造型多變,其尾羽刻畫華美,動感十足。
錦雞是桃源刺繡中非常多見的一個珍禽紋樣,刻畫最為生動傳神,其豐羽長尾的刻畫和從容大度灑脫之雅態獨具特色,妙趣橫生。尾屏是桃源刺繡孔雀造型所著力刻畫的部分,其尾屏或展開或聚攏成圓柱狀,多見以金線勾勒線條,色彩鮮艷繽紛。
“滿池嬌”的紋樣是指由荷葉、荷花、茨菰、鴛鴦、游魚,以及各色草蟲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池塘小景,是元代服飾和器物裝飾中使用較多的一種紋樣,桃源刺繡中也多見有以荷葉、蓮花、蓮藕和鴛鴦、翠鳥、游鴨、沙雁、鷺鷥等水禽組合在一起的池塘小景紋樣的繡品,紋樣中荷葉舒展碩大,飽滿大氣,極具張力,水禽刻畫細膩生動,充滿生活氣息。桃源刺繡中這種由荷葉、荷花和鴛鴦等水禽組合在一起的紋樣也被戲稱為桃源版的“滿池嬌”。
古器物配以具有桃源特色的瑞獸祥禽或金石瓦當文字等圖案,是桃源刺繡博古造型的特色,桃源歷來為富庶之地,自古文風豐盛。博古題材的出現,以及繡品中融入的如松竹梅菊等一些反映文人雅致情懷的紋樣元素,是桃源刺繡文人氣息的表現。桃源挑花屬于刺繡的一種,為民眾家居普遍日用品。挑花繡線以黑、白、藍色棉線為主,地料多為白、藍色土制棉布。
桃源挑花針法多樣,常見有拉鎖、接針、辮子針等,而不僅僅只走十字,這是桃源刺繡有別于其他地方挑花的不同之處。挑花中常見有一種由花瓶、飛鳥以及折枝花卉構成的紋樣,這種被稱為“飛鳥花瓶”的圖案構成是桃源挑花的經典紋樣。
清代、民國時期桃源刺繡繡線諸色齊備,繡品色彩豐富。這一時期的桃源刺繡其色彩或清麗明快或濃墨重彩,繡品的色彩風格在桃源縣境內又呈現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特征。其中,用色清麗明快的花鳥題材的繡品主要分布于桃源南部八字路一帶,重墨濃彩的瑞獸大葉子組合題材繡品則分布于桃源北部的觀音寺一帶,而以黑色織物為地料其上施以五彩繡的繡品多發現于龍潭一帶。
桃源刺繡在色彩運用搭配方面有色彩漸變、色彩對比和色彩協調三種形式。色彩漸變是運用同一色系之不同色階顏色的漸變來表現物象的一種方法,三藍繡即是范例。三藍繡專指刺繡用色而言,在清代晚期的服飾用色中比較盛行,它是取多種色相相同而色度不同的藍色系繡線,按照一定的層次比例搭配,繡成顏色深淺變化的紋樣。
除三藍繡外,桃源刺繡中也可見有使用棕色、灰色等按照色澤漸變成像的繡品。繡品中紅與綠色塊的大面積的對比運用是桃源刺繡用色的第二種用色形式,這種對比用色繡制的繡品往往具有油畫般的效果,而這種對比強烈的用色習慣對民國時期長沙地區的湘繡用色有著深刻的影響,湘繡被稱為“紅貨”即源于此。桃源刺繡第三用色特點是色彩協調,這種對色的運用注重色彩之間的打破和呼應關系,當繡品主色調偏暖時,往往會在局部使用偏冷的色彩進行協調,而當繡品主色調偏冷時,則會少量地使用與之對立的色塊進行調節。
三、桃源刺繡的刺繡技藝
刺繡技法多樣,運針千變萬化是清代、民國時期桃源刺繡的一大特色。在現存的清代、民國時期桃源刺繡中,我們既可以看到久遠的古老針法如鎖針,也可以看到現已難覓蹤跡但在唐代風行的針法如劈針,而繡品中運用到的蘇繡和粵繡的技藝和因素,表明清代、民國時期桃源刺繡中早已融合吸收有優良繡種的刺繡技藝和技法,網針繡、盤金和納繡等刺繡技法,以及變化多端的人物開臉技法、繡畫結合技法、貼布繡技法等不僅廣泛運用而且相當成熟。
不僅如此,在現存實物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今湘繡所特有的針法和技法如毛針、摻針以及刺繡與詩書畫印結合的藝術形式,在清代、民國時期的桃源刺繡中可以找到蹤跡或普遍運用。成熟完備的刺繡針法體系和技藝,使得這一時期的桃源刺繡具有了令人驚嘆的藝術效果,其工藝成就不容小覷。
鎖針是唐代以前最主流的針法,是一種古代的針法,由繡線環圈鎖套而成,繡紋效果似一根鎖鏈,故名。因運針方式的不同,鎖繡具有多種形式。桃源刺繡鎖針或大面積運用以刻畫物象,或小范圍使用于物象輪廓勾邊。桃源刺繡中還有一種類似于鎖針的繡法,這種刺繡針法被稱為劈針繡。劈針是唐代所廣泛運用到的一種針法,被認為是構成鎖針與平針的橋梁,是鎖針向平針過渡的一種針法。
在桃源刺繡中,網針一般運用于人物的衣飾和博古題材中的物象塊面等部位,是桃源刺繡中使用較多的一種裝飾性針法。
依繡法的不同,網針有十字針、桂花針、累格針、三角網針、四方網針、六角網針、菊花網針、古錢網針、梅花網針、雪花網針和連環網針等之分。桃源刺繡中網針針法多變,在一件人物題材的繡品中,其運用到的網針種類達到十余種,讓人不由得不驚嘆于這一時期桃源刺繡網針類型的豐富。
盤金繡又稱“平金繡”,屬于釘針的一種。是將金、銀線依繡地上圖像盤制成各種紋樣,并用色線將其釘縫固定。盤金有勾邊、滿盤、壓鱗、打彩等不同方式,具有裝飾性強、對比強烈、艷麗奪目的藝術效果。
桃源刺繡中盤金繡運用較多,除滿盤用于物象刻畫外,也有線條用于物象輪廓的勾邊處理,或局部運用到圖像的裝飾點綴之用。
納繡有納紗、戳紗、纏紗之分,是刺繡基本針法之一。較之于常見的納紗,戳紗和纏紗的技術要求更高,工藝也更復雜。
桃源刺繡中可見有納紗和戳紗繡技藝,繡品“瑞獸錦雞”圖即是運用納繡技藝繡制而成,繡品灑線繡地,運用有戳紗、納紗和纏紗工藝刻畫瑞獸和錦雞紋,并以金線勾邊,紋樣中的瑞獸和孔雀是典型的桃源物象,繡品制作工藝精湛,應是桃源刺繡中的經典之作。
桃源刺繡人物開臉技法多樣,除多見的滿繡外,也有繡繪結合、地布上墨繪五官、貼布上墨繪五官,以及人物臉部貼布并僅在眉眼鼻嘴等局部施繡等技藝。部分人物臉部貼布并僅在眉眼鼻嘴等局部施繡技藝,到其后的繡繪結合,及至以后的人物臉部處理僅是在繡地上用筆墨描繪出五官等處理方式,這些人物開臉技巧極具桃源特色,它既是桃源刺繡商品經濟的反映,也是桃源刺繡地方民俗的體現。
摻針俗稱“亂插針”,取其“參差”之意,是指刺繡針腳參差不齊,是湘繡的特色針法。桃源刺繡在刺繡技藝方面的卓越成就也在于其有一套以摻針為主的豐富而完整的平針針法體系 ,這一針法體系的嫻熟運用為近代湘繡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桃源刺繡中普遍運用的毛針與當今湘繡中用于表現猛獸虎獅毛質感的獨有針法“鬅毛針”又有著深刻的淵源。
摻針俗稱“亂插針”,是湘繡的特色針法。所謂摻針即取“參差”之意,是指刺繡針腳參差不齊。清代晚期至民國時期桃源刺繡中摻針的嫻熟及普遍運用,使得這一時期的繡品色彩豐富飽滿且過渡自然,普遍具有了暈染的效果,極大地豐富了這一時期桃源刺繡的色彩。
毛針是桃源刺繡中一種比較獨特的針法,普遍運用于瑞獸與祥禽的毛與羽絨的繡制。毛針用線較粗,繡制時疏密有致、層層加繡,針腳起落之間長短不一,針腳的一起一落之間便形成了蓬松細長的物象,惟妙惟肖的表達出物象毛發蓬松細長而又蜿蜒轉折的特點。
湘繡是詩、書、畫、印與刺繡工藝緊密結合的藝術品,將詩、書、畫、印元素運用到繡品中,使傳統的繪畫、詩詞、書法、金石文字、印章等多種藝術與刺繡融為一體,是當今湘繡的一大特色。清代、民國時期桃源刺繡中已有的詩畫書印繡于一體的繡品,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桃源刺繡開啟了湘繡刺繡藝術形式的先河。
桃源刺繡以其獨特的氣韻在桃源本土收藏界中有著“國之極品”“湘繡之魂”之美譽。清代、民國時期的桃源刺繡以其獨特的刺繡技藝,成熟的針法刺繡體系,對當代湘繡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桃源刺繡的技藝與成就是近代湘繡迅速崛起之本,將其定義為“湘繡之根”可能更能揭示出這批清代、民國時期桃源刺繡在湖湘刺繡體系乃至中國刺繡體系中的應有地位。
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北京民藝非遺研究院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