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的時候,父親曾由熱河承德,買回一批新年窗花剪紙,那是用極薄的白紙刻成的,著上鮮艷的五彩,比現在京津攤上買的要大些,表現得也更豐富;除了猴子滾繡球、鳳凰戲牡丹等吉祥圖案以外,還有些當地風景之類。它們給我留下的印象極深,以至后來時常想起。雖然走過了許多地方,總沒有看見過同樣滿意的剪紙。
1938 年,在延安過舊歷年,跑老鄉窯前看熱鬧,意外地為一家窗子所吸引住了—新糊的潔白窗紙上,貼滿了紅黑兩色的剪紙,線條茁壯,造型簡潔,使人驚訝。當向老鄉作了訪問,才知道那些剪紙不是買的,都是出于家庭婦女之手。立時買些紅紙,交換了一些,愈看愈好,比起記憶中的承德剪紙,雖簡單而缺乏顏色,但在表現上尤有過之。從此以后,我便不間斷地搜集起陜北一帶的剪紙來。七八年來,又搜集了寧夏、陜南、隴東一帶剪紙。日本投降以后,又陸續搜集到山西北部、察哈爾南部、東北、京津等地的剪紙。
剪紙藝術是最有地方色彩的了。每個地方都有它不同的風格和式樣。延安一帶的,如前所說,茁壯簡潔。三邊一帶的,華麗灑脫而不失其銳利。陜北綏德一帶的也很華麗,但十分工整圓滿,洗練得很矜持。隴東的粗壯大膽有野生味。山西北部的剪紙,卻纖細得過于成熟。察南、京、津一帶的已加工太多,有若干市民氣了。東北的一如陜南隴東,不過不夠完整,或過于單純,同時亦不是窗花剪紙,多半貼在炕墻上,應該說是墻花剪紙了。
這幾年來,書店中出過幾冊剪紙。人們漸漸認識它而且喜愛了它。不過欣賞的多半是文藝工作者。至于農村,熱衷于此者近年來反而減少了。有些地方,會剪紙的老年人,活著的已經不多;本來有幾位熱心的同志,曾想通過與剪紙工人的合作,創作一些剪紙,把舊的加以改進和提高,但成績總不太顯著。這里面,技術確是很大的問題。有些新剪紙除了內容是新的,在藝術性上總趕不上舊的,甚至有些只是簡單的小木刻而已,根本沒有經過剪。無法理解剪紙技術,不能發揮它的長處,當然談不到提高一步了。
民間剪紙郵票(1959年),張仃設計
剪紙是應該提倡的,同時也需要更多熱心家從事于改造工作;剪紙確是一種很好的藝術形式,同樣能夠教育鼓舞群眾,尤其是在邊遠落后地區,它的作用,或者僅次于年畫。因為剪紙并不像有些人看的那么簡單,以為是小玩意、小花樣。它猶如一首民歌小調,同樣是豐富的生活,飽滿的熱情,經過洗練與壓縮的結晶。它所表現的,多是勞動人民所喜愛的主題,總離不開生產,如心愛的家畜,勞動的果實等;有些表現“玩鷹架鳥”“才子佳人”的作品,無疑的是地主階級生活思想的反映。
就民間剪紙圖案本身來說,也頗有介紹流傳的必要,因為它洗練完整,簡單明確,既與現代裝飾精神一致,又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極適宜于工藝裝飾。在印染、印刷、手工藝品等方面,都可以汲取應用,是為我國將來的工藝美術,在裝飾上打開健康途徑的一個辦法—帶來新的生機,清除市場上工藝品殖民地化的影響,改革舊手工藝者某些守舊墮落的藝術傾向。
總之,要在實用美術范圍內,把群眾審美觀念提高一步,民間剪紙圖案,是極可寶貴的資料。